.

中贸圣佳2022春拍古代佛教艺术撷珍

精品预览

Lot

15世纪财续佛母

15世纪尼泊尔地区

红铜鎏金

H:15.5cm

估价RMB:,-,

财续佛母乃密教所奉之重要女性神祇,亦称持世天女、增禄天母,顾名思义,此神与财富关系密切,司掌世间之财富,在密教发展早期阶段即已出现。形象多变,前身应是古印度与河流相关的女神,其最重要的标识-谷穗即与河流灌溉有关,也象征丰收之意,因此后在佛教中身具财宝、资粮福德之属性亦顺理成章。财续母的信仰在尼泊尔地区甚为流行,家中多有供奉。

14-15世纪正是尼泊尔马拉王朝艺术的成熟鼎盛期,众多的尼瓦尔艺术家受藏族施主的雇佣在西藏各地工作,他们在表现和谐身体比例与柔美动感姿态上的天赋令人无法抗拒。而富于生命力的表现与佛教精神的融合在此件雕塑上也能深刻感受到。

Lot

17世纪大威德金刚

17世纪西藏扎什伦布寺

红铜鎏金加彩

H:19.5cm

估价RMB:1,,-1,,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化现,是藏传佛教中极受尊崇的五大观修本尊之一,尤其被格鲁派所重视,其有不同的传承与形象,从一面二臂、被称为“独雄”的形式,到多面多臂拥抱明妃的繁复形象,而此处的大威德金刚则拥有藏传佛教众多神祇中最为复杂的造型结构之一,为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的双身形。

整体鲜明的艺术风格清晰指出,造像出自后藏扎什伦布寺,作为格鲁派的核心寺院之一,强大的宗教影响力带来雄厚的财力支持,使其在17世纪后成为西藏的艺术创作中心之一,大量尼泊尔工匠的参与为作坊带来纯熟的金铜雕塑浇铸技术。扎什伦布寺制作的雕塑,风格高度统一,清宫旧藏为数不少的由西藏进贡的扎寺佛像,均被清廷标记为“扎什俐玛”,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7世纪马头金刚像,其制作工艺与样式细节与拍品无二致。虽然西藏的造像艺术自明末开始有繁华逐渐落幕之势,但扎什伦布寺与雪堆白这两个分处后藏、前藏的艺术创作中心仍不时输出水准极佳的造像,他们亦对清代宫廷的佛像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Lot

10-11世纪文殊菩萨

10-11世纪克什米尔地区

黄铜合金错嵌银、红铜

H:17.5cm

估价RMB:,-1,,

克什米尔位于印度西北,东毗邻西藏,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南部与广袤印度次大陆相连,地处特殊的多文化交融地带,其雕塑艺术在佛教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年,一场名为《收藏天堂-克什米尔佛教艺术及其影响》(CollectingParadise:BuddhistArtofKashmirandItsLegacies)的展览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玛丽和布洛克美术馆(MaryLeighBlockMuseumofArt)与纽约鲁宾美术馆(RubinMuseumofArt)展出,汇聚一堂的44件顶尖展品将克什米尔及其相关艺术风格的荣光重新带回到人们的视野。

Lot

明永乐欲帝明王

明永乐(-年)时期内地宫廷

黄铜鎏金

H:5.5cm

来源:

1.年3月纽约亚洲艺术周。

2.瑞士古董商RobertR.Bigler旧藏。

估价RMB:,-,

此尊极为精美的欲帝明王雕塑,展示出了明代永宣时期宫廷造像的显著样式。头戴五骷髅冠,双目圆睁凸显,须眉如烈焰般燃烧,容貌凶忿骇人。左手当胸结期克印,右手高举持金刚钩。身躯威猛壮硕,四肢孔武有力,姿态稳健,彰显着强大的力量。胸前项链璎珞排列疏密有序,天衣帛带飘扬围绕,一条巨蛇环绕于上身,腰围虎皮裙,其外装饰"U"字型联珠式璎珞,具向上飞舞之势。单层的覆式莲花台座,莲瓣饱满有力,头部饰立体感强烈的卷云纹。

在中国雕塑史上,明代宫廷造像无疑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永乐、宣德两朝制作的鎏金佛像被视为佛教世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个时期宫廷制作的造像达到了汉藏文化艺术交融的一个高峰,对整个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件作品从细密精良的铜质、高贵灿烂的厚实鎏金、细致入微的工艺追求,均体现出鲜明的永乐宫廷佛造像特点,且在仅高5.5厘米的有限范围内,将永乐时代的盛世气度与精妙工艺展露无遗。

Lot

14世纪大师徒降曲坚赞

14世纪西藏地区

H:11cm

出版:《明点-佛教艺术珍品撷英》6年出版。

上师在西藏佛教中重要的特殊地位,成就了艺术上簇新的题材来源,尽管西藏上师雕像中的写实是一种广义上的写实,但脱离理想,忠于现实肖像,以真人为模型,堪称佛教艺术史上的新纪元。如此尊绛曲坚赞像,他固然是一位严于律己的修行者,但也是一个强力政权的建立者,因此工匠要表现出他兼具威严、坚毅与睿智的强者气度。奕奕有神的竖立着头,双眼固定着、直望着,目光如炬,他脸部的线条,无一不表现出一种紧绷的坚定,将绛曲坚赞的个性表露无遗。穿着交领式坎肩、百纳衣,外披大氅,衣物的工艺技法高超且别具特色,衣物滚边皆嵌饰红铜,并阴刻水波纹,袈裟福田格上分别用白银和红铜错嵌出纵横相交的线条,在光照之下,形成波动的光影;衣物的下摆如流水泻地,轻薄的铺散于台面,外层的宽松大衣上,充满装饰性的散落着无数花卉图案,使严肃的作品中加入了一个浪漫的调子。下方的台座与莲瓣样式,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上下边沿均为细密宽大的连珠纹样式,且下方连珠纹直接落地,显然承袭帕拉艺术的特征。

Lot

14世纪举剑文殊菩萨

14世纪西藏地区

黄铜合金错嵌银、红铜

松石、水晶、琉璃、东珠等多种宝石镶嵌

H:27cm

估价RMB:5,,-7,,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地位最尊崇、也是历史非常久远的菩萨之一,梵语名“Manjusri”,音译为“曼殊室利”或“文殊师利”,是无上智慧的象征。在佛教向中国传播的历程中,文殊菩萨成为高度本土化的一位菩萨,山西省五台山作为文殊师利的道场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记载,而众多中土帝王也将自己视为文殊菩萨的转世,可见其信仰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千百年来,文殊菩萨在佛教发展过程中也演变出丰富的形象样式,据载有上百种之繁。

文化与艺术的多元化碰撞在这个时期逐步达到高峰,融合式的艺术形式亦发展到了完满之时,这样的背景下,才能诞生如此技艺纯熟而又周身皆是细节的作品,很像一位满怀绝技的天才少年,迫切的要将自身的全部才华一一展现,因此你看文殊菩萨的每个局部,都是精致、动人的细节,如此复杂的工艺,却一点不繁乱,而作品起主宰性的依旧是菩萨的面容,正如前文所讲,精神性是佛像的灵魂,各种技术与想象力都是表达这精神性的有力工具。

Lot

16世纪曼达拉瓦

红铜鎏金宝石镶嵌泥金彩绘

H:13cm

底座背面藏文款铭文

汉译:乐空智慧作生起,曼达拉瓦像礼敬!

释意:佛母能发扬乐空智慧之事业,谨向曼达拉瓦佛母的造像顶礼!

来源:

1.佳士得纽约年3月22日。

2.香港瀚海年10月4日。

3.著名藏家台湾“乐从堂”旧藏。

估价RMB:,-,

曼达拉瓦是藏传佛教中备受尊崇的女性修行者,她是藏地佛教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的弟子。在艺术作品中,曼达拉瓦常与莲师的另一位重要弟子益喜措嘉一起,伴随莲师左右出现,并各持嘎巴啦碗与长寿宝瓶,向莲师作礼敬之态。而这类题材通常会以一种颇具浪漫色彩的形式表现,即:莲师与两位弟子分别安放于莲花或菩提树的三条枝蔓上,由此组合成一个视觉整体(莲花生大士与二明妃16世纪瑞士巴塞尔文化博物馆MuseumderKulturen,Basel)。而此尊曼达拉瓦像独立单体铸造,甚为罕见,虽无莲师在侧,但据其衣着形象及背面所镌刻之铭文,仍能明确身份。

Lot

明永乐药师佛

“大明永乐年施”款

H:12cm

估价RMB:1,,-1,,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所载,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此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为众生解除疾苦。正因这除病祛痛、庇佑世人的神格,使其信仰广为流传。

此尊盘腿结全跏趺坐,着袈裟,顶生肉髻,眉间有光毫。右手垂放于右膝之上,拇指与食指轻拈一枚诃梨勒果(又名“诃子”),这是佛教中记载的神奇药果;左手置于大腿之上,掌心朝天,施禅定印,上托一盛满诃梨勒甘露的药钵,这正是佛教经典中所载、药师佛的标准造型。面容传递着一种无比庄严的气相,表达出来自中原汉地的一种理想美。斜披袈裟,袒右肩,柔软厚重的衣物层叠拗折,如水波自然起伏,极具衣料的质感,与早期印、藏雕塑淡化衣纹、着力展示肌体曲线殊异。莲座上下边沿雕饰一圈浑圆的联珠纹,细长的莲花瓣紧密的排列,环绕台座。

莲座正前台面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它不仅注明了作品的年代信息,同时也反映出雕塑的用途,更见证了当时汉藏之间的往来关系。“施”字表明此像为永乐皇帝布施给西藏某重要人物,而从左至右的刻款文字方向,是与藏文的读写方向一致,目的正是为了顺应藏族人士的读写传统。这种致力于强化中央与西藏宗教领袖之间关系的施予行为,盛行于明永乐、宣德两朝。

永乐宫廷造像的风格来源可追溯到奉藏传佛教为信仰之元代,由所谓“西天梵相”样式发展而来,其中融合了以阿尼哥为代表的尼泊尔风格、刘元的汉地风格、西藏卫藏地区风格等多种艺术流派,在明代完善为经典的永乐、宣德样式。以现存实物统计,明代宫廷造像的主题,约有20余种,其中药师佛的题材颇为少见,年3月佳士得纽约推出的宗教艺术专场拍卖《TheSublimeandtheBeautiful:AsianMasterpiecesofDevotion》,有一尊高达28厘米的永乐宫廷药师佛,与此次拍品除了体量不同,在图像形象与工艺样式上几乎一致。精致无暇的铸造技术与纯厚的鎏金技巧,兼备宗教神圣气韵与皇家王者气度。

Lot

13世纪不动明王

13世纪西藏(帕拉风格)地区

H:13cm

估价RMB:,-,

不动明王是佛教中重要的忿怒尊神,传播甚广,从印度到西藏、中国内地东至日本皆有信仰。其在藏传佛教中,有不同的崇拜系统与教法传承,既是观修的冥想本尊,也有护法神的身份,常见二臂形象的立姿与跪姿,后者有蓝色与白色两种形态,其中蓝色身相更常见,一般出现在15世纪以前的雕塑与绘画中。

此尊不动明王像右腿呈弓步,左腿曲膝触地,造型富有张力,右手高擎利剑,左手于胸前持绳索,四肢粗短,身躯孔武有力,体态正如印度传统艺术中之夜叉形象,与印度帕拉王朝之不动明王像一脉相承。头戴宝冠,束发缯带在耳际呈扇形,挂大圆耳铛,头顶火焰状的高发髻,由一排骷髅盘系。双眼圆睁,放射出愤怒的火焰,张口切齿,彷佛要吞噬什么东西,外露的牙齿与白毫错嵌银,而双目错嵌红铜。袒上身,佩戴简洁的项链,一条长蛇自左肩斜披而下,首尾缠绕于胸前打结,蛇在佛教中即代表着“龙王”,也象征着根本烦恼之一的“嗔”,以蛇为装饰表达着一种降伏的力量。腰围虎皮短裙,手腕、脚踝处皆有钏饰。莲台在视觉比例上显得高大厚重,上下沿均雕饰宽大的连珠纹,圆鼓饱满的莲瓣上下对称,优雅的排列开。

论作品风格应属印度帕拉艺术在西藏的典型呈现,亦是12-13世纪西藏艺术风尚的具体代表。主题虽表现大无畏之忿怒尊神,但面相的塑造并不让观者的精神老是紧张着,在夸张的表达下透露出一种古朴的天真烂漫。雕塑整体样式可参考印度孟买RoshanSabavala旧藏的一尊13世纪跪姿不动明王像。

Lot

15世纪文殊菩萨

15世纪西藏地区

红铜鎏金宝石镶嵌

H:20.5cm

关于文殊菩萨的图像学十分多样,右臂高举、手握长剑的姿势是密宗文献中所描绘、最为经典的文殊菩萨形象。一面双臂,左手执乌巴拉花茎,花朵盛开于肩头,上置文殊菩萨的象征物-般若波罗蜜多经。宽肩细腰,身形优雅而挺拔,结全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宝座上。头戴五叶花冠,额前露出精致平顺的发际线。脸型硬朗饱满,长眉高挑,双眸凝视,线条锐利、轮廓分明的五官,既显神态之庄严,又传达出内心的坚毅。身着典型菩萨装束,披汉式云肩,耳环、项链、臂钏、珠饰璎珞镶嵌绿松石,下着长裙,拗折的衣纹增添了衣物质感的厚重,其上錾刻各种吉祥纹饰与花卉图案。富于力度的精致莲花瓣环绕台座一周。卓立而俊美的身姿,在亮丽金水的衬托下,显得气度非凡。

美国私人收藏中有一尊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像,与本件文殊菩萨像对比,显示出高度一致的开脸特征与风格样式。该尊十一面观音像莲座上镌刻有藏文题记,说明其是由一位名为索南坚赞的艺术家,为诺布桑波和贝桑两兄弟制作。因此近年来学术界中有人将此类造像风格以艺术家之名命名为“索南坚赞风格”。艺术家索南坚赞在目前有关的资料文献中并无更多的记载,因此关于其生平、以及是否有制作其他造像、是否能代表某一风格流派等问题还需深入探讨研究。无论本件文殊菩萨像是否由索南坚赞制作,其反映了西藏本土风格的成熟,代表着在多元化艺术融合下诞生的西藏式审美的佳作。

Lot

17世纪阿旺.洛桑嘉措

17世纪西藏地区

H:25cm

底座背面4行藏文款铭文

汉文释意:阿旺·洛桑嘉措之像,精心制作,您,依怙尊,如同无量寿佛那样,证得不破金刚身,愿施主从今至证得菩提,行为如正确善知识,未来一切如愿以偿。洛桑诺布基于宗教依止敬造此像,祝愿成功(札呀那达)!

估价RMB:1,,-2,,

底座背后有4行藏文题记,明确表明这尊造像的制作缘起,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更是作品的精神核心之所在。此像的施主-洛桑诺布,为色拉寺切巴扎仓第24任堪布,色拉寺作为拉萨三大寺之一,亦是格鲁派的六大主寺之一,其内的切巴扎仓是由宗喀巴大师的重要弟子-仁钦僧格创建。据记载洛桑诺布曾在阿旺.洛桑嘉措主持的数万僧众三天立宗答辩时,大显其才,阿旺·洛桑嘉措极喜,委任其为堪布。洛桑诺布发起制作这尊造像,寄托了其本人深刻的情感,题记中的真挚文字既反映了信众对阿旺·洛桑嘉措的尊崇,也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作品由此达成了一种形式与精神上的和谐。

Lot

7世纪弥勒菩萨

7世纪斯瓦特地区

黄铜合金错嵌银、红铜

H:13.5cm

估价RMB:1,,-1,,

古典的秩序、高贵而纯正,这位活跃于公元7世纪的杰出匠人,以柔和细腻的线条,塑造出一位面容俊美、身躯匀称健美的弥勒圣尊,严肃而又生机勃勃,这尊跨越1年时空、流传至今的珍贵斯瓦特圣像,用这种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我们能一窥早期大乘佛教的神明塑造特点。

在传世的斯瓦特造像中,弥勒菩萨的题材并不多见,瑞士苏黎世-瑞特博格博物馆(MuseumRietberg,Zürich)藏有一尊形象特征非常相似的弥勒菩萨像,可与拍品比较,两者均为斯瓦特艺术成熟期的作品。在逾千年时光的打磨下,雕塑由内而外透出珀色的温润光泽。这里工匠所抓握的第一要素是心,即强调作品的精神性,因此在美的外形下,亦充满着佛教的精神,从神态、举止到装饰,都覆盖着一种静谧的气质,使观众沉浸于一种虔诚的精神状态中。

征集送拍、鉴赏交流、请私信投稿、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