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为珍贵的历代观音宝像

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云冈石窟北魏观音头像(复制品)观世音菩萨,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等,在佛教里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也被称为救世菩萨、救世净圣、施无畏者、莲华手、普门或大悲圣者。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佛号“正法明如来”。《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两大胁侍,一同在极乐世界。在《悲华经》中记载,将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涅粲之后,观音菩萨将补佛处,号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来”。其净土名为“净宝”,比起现在的极乐世界,更加庄严微妙。铜观音立像晋代铜观音立像,残高17.5cm此像铜质含铅量高,比重大。观音发顶束髻,脑后头发下垂披肩,作绺状。鼻梁高直,眼角细长,留有胡须,面相接近欧洲人种。上身袒露,胸饰缨珞,斜披宽巾垂至右膝,下著长裙,长裙衣纹繁密细致。双手一上举,一下垂,下垂之手持瓶,足及背光已失。类似者在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也有一件,相传出自陕西三原。观世音菩萨的特质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但是,为了济度一切众生,所以倒驾慈航,示现菩萨之身。在《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而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其座下为苦行弟子,由此亦可见佛法的平等无二。阿弥陀佛的两大胁侍为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他们辅佐阿弥陀佛教化众生。根据《悲华经》记载,将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涅架之后,观世音菩萨将补佛位,名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而他的净土称为“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比起现在的极乐世界,更加庄严微妙,不可思议。观音势至造像碑七世纪唐代石雕中国河南省像高:.8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二尊菩萨立像几乎一模一样,这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者--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画面右侧的菩萨宝冠上有一坐佛,可以确认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者--观世音菩萨;画面左侧的菩萨宝冠上有一宝瓶,这是大势至菩萨的重要标志。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寓智于悲的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众生为主要的德行,而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佛教界最广为流传的智慧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是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说,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说明观世音菩萨因为深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所以能度化一切苦厄。此外,观世音也是代表众生心灵最深处的内在觉性,他不是来观照他人的音,而是让每个人观照自己的音,如果能觉察到自己内在的觉性时,自己就是观世音。“观自在”是指每一个生命能不被任何的束缚、烦恼所纠缠而得到大自在。云冈石窟北魏石雕交脚观音菩萨像5世纪(公元-年间)来自山西云冈石窟北魏石雕像高.1cm砂岩雕塑上色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尊交脚菩萨石雕像,制作年代为公元-年之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交脚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中有小化佛。面呈微笑,弯眉细目,直鼻小口,目微闭而含情,俯视着芸芸众生,似乎随时准备闻世间疾苦之声而前往救助。菩萨肩披披帛,下着贴体长裙,衣饰线纹流畅,手法简洁。右手似施无畏印(缺损),左手自然下垂抚膝,双腿交叉而坐。神情自若,姿态典雅端庄。整体比例精当匀称,舒展大气,给人以回味不尽的美感。普门示现观世音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特色,为普门示现:也就是表示,不管众生有任何的需求,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出相应于那类众生的角色来救度他们。观世音菩萨由普现色身三昧现起的不可思议变化身,恒常在十方世界作无边的救济,使苦难众生得到无限的安慰与清凉。这种大慈大悲的精神,使许多立志行菩萨行的生命心之向往,总希望在得到观世音菩萨救助之余,也发愿与其同悲同力,效法伟大的观世音菩萨的行径,在十方世界救度一切有情。观世音菩萨是无限的慈悲心与般若正智圆融无二的具体表现,他无刹不应的示现,也使他成为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为相契的菩萨。中国有句俗语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这种现象的最佳写照。在中国历史上,观世音菩萨秉持着寻益救苦的悲愿,不断的示现救度有情众生。“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解救世间苦”,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观世音菩萨,必定也应于迷惑苦恼众生的须求倾下清凉的甘露,施予救济;而许多向往菩萨生命界者,也愿具足观世音菩萨的无限悲愿威力,作为观音使者,行持大悲观音的救世大行。明代普门品插图布施无畏的勇者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济,所以又被称为“救世尊”、“救世大悲”者。又由于他作为众生的依怙,而使之不生畏怖,所以又称为施无畏者。他是等觉位的大菩萨,,其原本相貌自然为勇猛的大丈夫相,但是现今一般人都以为观世音菩萨是为女身。然而由于观音菩萨普门示现,可以随类现身,自然也可示现女相。但是,在习俗上由于受到《搜神记》,及道教附会的影响,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女性,而且是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成道后的示现,这和佛教的说法完全不同。事实上,观世音菩萨所显现的无边相貌中,女身不过为其中一种。以中国隋唐时代的观音像及日本的观音像为例,很多形象都蓄有胡须;但由于观世音菩萨以慈悲应化,有柔和爱语的母性特质,因此他的塑像也就有了女性的表征。敦煌唐代木雕八臂观音像尺寸:85.5×55×31cm敦煌出土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这是一件罕见的敦煌出土的木雕像,敦煌木雕像尺寸都很小,此像却高达85.5厘米,堪称敦煌木雕像中的巨人。敦煌木雕存世的十分稀少,就连很会收集敦煌文物的伯希和也仅拿回去了十几件。这件木雕观音像头部稍有损,左足及部分手指损毁,身体部分基本完好,身体比例匀称,造型简洁优雅,是唐代风格,年曾在日本“丝绸之路大美术展”中展出过。北齊彩繪石雕觀音菩薩像北齐(-)像高.1厘米含基座高.6厘米砂岩雕塑彩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博物馆资料显示此像出自山西,不知是否来自云岗石窟。但从面部特征来看似乎有云冈石雕的特点。菩萨面形清秀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石雕珍品观音菩萨立像规格:×71×71cm北周或隋代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隋代观世音菩萨立像”是我国隋代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注释:“圆雕造像,高厘米,石灰岩。据传,此像年日人早崎梗吉出土于陕西西安古寺,今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菩萨跣足立,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腹部前鼓,体态趋向S型,然尚不具备典型一波三折造型的自然感觉,肌肉表现力亦不甚强。菩萨左手持四莲蓬,右手亦执莲蓬。冠饰化佛、葵饰与缨络,宝缯下垂。着裙,挎披帛,戴臂钏、胸饰,佩带,挂缨络。周身敷彩,绚丽辉煌。座为束腰仰覆莲式,方形底座四角刻立、卧雄狮。此执多莲蓬形式的观音极罕见,装饰繁缛、豪华,造型较优美,系隋菩萨像之佳品。”隋代石雕观音菩萨立像秦安县出土像高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袒上身、斜披络腋,颈佩宽边项圈,正中缀一宝石。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整个造像刻画细腻,手法洗练,神态自然。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七宝台十一面观音像石灰岩整体高度.5整体宽幅29.8整体纵深13.8像高85.8唐代8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传来、细川护立氏捐赠宝庆寺石佛群原本安放在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武皇后)于长安城内所建的光宅寺七宝台。现存于世的佛龛共计有2种,除了类似本藏品的十一面观音立像佛龛之外,另有以阿弥陀如来、弥勒如来、结降魔印如来等为中尊的三尊样式的佛龛,这2种佛龛现存共计30余件。因有作品上标有长安3、4年(、年)的年代纪铭,一般认为此作也为该时期的作品。九面观音立像七世纪唐代白檀木雕刻像高:37.6cm法隆寺大宝藏院供奉此九面观音菩萨立像系唐初七世纪后半时期制作,养老三年(年)流入日本。菩萨脸庞丰满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体态丰腴,尽显盛唐时期佛像特征。上身袒露至腹,下穿罗裙,腰部有束带。服饰华美,帔帛环绕,璎珞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左手持净瓶,右手自然垂下持佛珠,跣足立于莲座之上。此像采用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其繁复的头饰及九面、耳饰、胸饰的璎珞、天衣、佛珠、净瓶及足下莲花座等全部是由一根白檀木雕出,其大唐匠人的鬼斧神工令日本人惊叹不已,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青铜鎏金佛像:观音菩萨立像八世纪唐代青铜鎏金失蜡铸造尺寸:27.3×10.5×6.4cm观音菩萨头戴三叶花冠,侧冠缯带垂下,束发高髻,顶饰一化佛,为阿弥陀佛,是观音菩萨重要的身份标识。菩萨面庞丰腴,五官清晰,眼微闭,直鼻小口。菩萨胸前佩饰璎珞,袒上身,下着长裙,衣纹自然垂下,飘逸流畅。右手托净瓶,左手下垂拈帔帛,身躯向一侧倾斜,以三折枝式跣足立于台座之上。体态婀娜,造型优美,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柔美之内涵。身两侧的帔帛自肩部蛇形飘下,落于台座之上,极富动感。造像青铜铸造,通体鎏金,金质苏黄,鎏金保存完好,局部有脱落。铜在唐代十分贵重,故当时所造佛像尺寸高度多在5~10公分,此像高度超过27公分,铸造工艺精湛,整像造型生动,堪称唐代金铜造像中的精品,弥足珍贵。唐代石雕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八世纪尺寸:.60×63.60×25.40cm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这是一尊高深度浮雕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从雕像背面痕迹可以看出,此像是从某一石窟的山岩上生硬剥离而来,博物馆未说明来自中国哪一石窟。观音菩萨的11面自下往上布局为1-6-3-1,十小面多呈忿怒相。如此多的忿怒相仍未能震慑盗宝之徒的欲望,可见众生之刚强,观音菩萨之慈悲。观音菩萨面相圆润饱满,弯眉长目,发绺垂肩、双目微闭,神态安详,慈悲庄严。身佩耳珰、项圈、挂链及臂钏。整尊造像精美细腻、肌肤光洁柔润、服饰繁复华丽,实为唐代石雕之精品。观音像原置于西安市东关景龙池庙宇中。年庙毁移交陕西博物馆收藏。像通高73厘米。菩萨戴化佛宝珠头箍,带飘肩而下,细发高髻,脸庞圆润,直鼻秀目,口角含情,长耳半聘,垂珠耳珰,颈显轮线,头部微倾。两手胸前执莲蕾,赤臂袒腹,身佩珠玑,束带缠胸,背挂臂飘垂挂座上,腰衣褶纹流畅。右足仰掌作跏吉祥坐,体态丰满,温慈施情,安祥高坐于圆形束腰莲台之上。座面为带蕊莲蓬,周围三层带苞半开莲瓣,瓣七均雕宝珠。束腰部分为蔓形莲茎叶蕾式浮雕,下为圆形单瓣敷形带。圆座周分六格,每格长方形有雕饰花边。格内各雕伎乐一人,分别各执排箫、横笛、腰鼓等乐器。台座雕饰浑朴晶莹完美,瑰丽大方。宋水月观音安岳毗卢洞19号石雕高3米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金代水月观音木雕荷兰国立博物馆藏品宋金元时期,上等雕塑皆为木雕,刷涂底料再施色添彩,嵌石贴金,以显尊贵。宋代大型高水准的木制观音于全世界有案可考者也仅剩几十件不到,故留存至今的宋金元时期木雕观音,其珍贵程度尤甚。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最漂亮的宋辽代观音宋代菩萨造像尽管手法较为写实,却丝毫不流于俗气,一颦一眉、举手投足之间,蕴有高贵的气节。注重细部的刻画,比起唐代,更具文人审美的倾向。阿嵯耶观音像十二世纪云南南诏大理国(–)镀金青铜铸造尺寸:52.7×16.5×16.5cm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密宗阿吒力佛教独有的观音造像。这种独特的观音形象呈站立姿式,体态纤细修长,头戴莲花宝冠,冠正中嵌有一尊呈珈跌而坐的阿弥陀佛像。发髻高束,发绺披肩,耳珰沉重。额头方阔,中央有白毫,两眉相连,额骨甚高,鼻准低垂,嘴宽唇厚,两颊削瘦,面庞清秀,神情恬静,面露微笑,法相慈悲端庄。宽肩细腰,身体扁平,上身袒露,身佩项圈、臂钏、手钏、腰饰等珠宝璎珞饰品庄严全身。腰佩饰花扣带,下身窄瘦,两腿直立,跌足;下身著裙裳紧贴于身,裙褶作规律性弧状安排;右手当胸作说法印,左手腹前施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月轮之上。金华万佛塔出土五代铜鎏金水月观音像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奉一小化佛,方额广颐,双目修长,微闭俯视,神态端庄慈祥。其右腿支起,右臂自然搭于右膝,左腿下垂,左臂后撑于岩石之上,姿态闲适。菩萨宽肩细腰,身姿婀娜柔顺,披挂联珠式璎珞,衣袂洒脱灵动,造型优美绝伦,身后精致的火焰纹圆光更有锦上添花之妙。据考证,这尊观音像铸造于五代时期,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铜镀金水月观音菩萨题材佛像。梦违観音像日本国宝年至年制作飞鸟时代(白凤期)铜铸造镀金像高87cm法隆寺大宝蔵院供奉这是日本白凤时期存世的为数不多的几尊雕像之一,弥足珍贵。本为法隆寺东院绘殿本尊。现供奉于大宝蔵院。传说此观音像能将恶梦转为好梦而得名。梦违观音头戴三叶冠,发髻高束、顶有化佛。面庞清秀、神情庄静,法相庄严。佩项圈、璎珞、臂钏及手镯严饰全身。袒上身,下身著贴体长裙,披帛绕肩缠臂自然垂下。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持净瓶,跣足安立于莲座之上。法隆寺秘宝:梦殿观音梦殿观音是止利派的代表作,由几个工匠共同完成。佛身由樟木雕成,头上的高冠为金铜透雕。佛像两边的蕨状细带是观音的头发,和下面向左右飘出的鳍状衣袖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腰三角形。梦殿观音被视为按圣德太子生前形象塑造,所以在日本,也被视为圣德太子的化身。青铜镀金观音菩萨立像十世纪中国辽代青铜镀金尺寸:43.8x14.6cm底座直径17cm这是一尊稀有的十世纪中国辽代观音菩萨立像,观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大莲花,面庞饱满,略露微笑,慈悲祥和。身佩璎珞项圈、手镯、挂链及腰饰等饰品庄严全身。右手上举结印,左手自然垂下持净瓶,跣足立于莲花台座之上。披帛绕臂自然垂下,在莲台二侧盘卷,形成动感。大理石雕加彩双观世音像北齐乾明元年(年)50.8cm北齐,中国石雕艺术高峰时期之一,艺匠开始注重人体结构与美态,本品反映此时艺术发展成就,弥足珍贵。本碑刻画菩萨身躯圆腴丰润,线条起伏有致,衣袍飘逸,体现时人对追求自然之美,并象征雕塑式样从北魏的抽象风格递演。本品另一罕有之处在于碑上颜彩保存良好,透露古物原有风华。狮吼观音像柳木(单块结构)、石膏、彩绘颜料、镀金痕迹尺寸:.1×.5cm“狮吼观音”亦称“阿摩提观音”,狮吼观音是明代世间崇奉的常见造像题材,是密宗信奉的菩萨之一。观音菩萨结轮王姿坐于狮吼背上,左腿支起搁狮背上,左手自然搭于左膝之上(已失)。右腿自然垂下踏小莲座,右手搭于右膝侧狮吼背部,呈自在姿安住。观音菩萨头戴五叶花冠,发髻高束、发绺垂肩。面庞清秀,双目微垂、神态宁静安详,法相慈悲庄严。胸前饰有多个“U”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裙褶自然流畅铺于莲花座上,生动自如,采用了汉地造像的写实性表现手法。全身衣饰繁缛得当,衣纹飘逸流畅,装饰简洁自然。坐骑雄狮姿态威猛,回首昂望作吼叫状,造型生动。整体造型端庄优美,做工精细,线条流畅,保存基本完好,是存世明代木雕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佳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