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庙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一般都供

初期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30507/13694706.html

去过佛家寺庙的人,应该对大雄宝殿不陌生。

大雄宝殿是寺庙中的正殿,也是整个寺庙中最核心的建筑,一般用来供奉释迦牟尼和其他诸佛。

可以说,不管是哪里的寺庙,都会有大雄宝殿的存在,并且它一定是众佛殿里最大、最雄伟、气势最庄严的那一座。

那么,为何它会叫大雄宝殿呢?大雄是什么意思?它和释迦牟尼之间有什么渊源?

大雄宝殿

“大雄”一词的来历

大雄宝殿,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大而雄伟的宫殿。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大雄宝殿确实是寺庙中最大最宏伟的宫殿。

但“大雄”这两个字,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事情还要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说起。彼时,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如日中天,由它衍生出的种姓制度和宗教特权引起了以刹帝利为首的其他种姓的不满。

公元前6世纪,印度文明东移,恒河流域的众多国家开始兴起,古印度由此进入了多国纷争的局面。

古印度的婆罗门教

政治上的动荡,激发了思想上的活跃因子,印度宗教界出现了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类似的百家争鸣现象。与此同时,早有不满的刹帝利王族联合吠舍商人,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发起挑战,掀起了一场反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出身于刹帝利王族的筏驮摩那和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大家都很熟悉,筏驮摩那又是何人?

其实,筏驮摩那是印度耆那教的创始人,也是那个被称为“大雄”的人。他比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要早,但他和释迦牟尼一样,都出身于刹帝利王族。筏驮摩那30岁时出家,苦苦修行十二年,最终在一棵菩提树下觉悟成道。

筏驮摩那

从那之后,他广纳信徒,广宣教义,耆那教在他手中渐渐兴起。

耆那教的教徒认为他的觉悟很高,感念他对耆那教的恩典,故而尊称他为“摩诃毗罗”,有“伟大的英雄”之意,简称“大雄”。

为了纪念筏驮摩那,他的出生日成为了印度的“大雄节”。后世的人们也常用大雄这个词专指耆那教的筏驮摩那。

那么问题来了:耆那教的大雄,跟佛教的释迦牟尼有何关系?

其实,雄这个字,在当时的古印度并不是特指,而是各个宗教对于大宗教家的一般称呼,是古印度宗教上的尊称。比如甘地,就被称为“圣雄”。

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雄”,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耆那教的影响。

耆那教

了解过古印度宗教的人都知道,佛教和耆那教之间渊源颇深。不说创教的筏驮摩那和释迦牟尼都出自刹帝利王族,就连教中的一些思想和教义,都有很多交叉之处,甚至有学者戏称两教为“姊妹教”。

比如耆那教和佛教都将轮回看作宇宙的基本原理,力图通过修行摆脱生死轮回,超然于世;再比如这两个教都推崇禁欲主义,倡导教徒们和欲望作斗争。

不仅如此,耆那教和佛教之间也共用着许多宗教称号。比如大众所熟知的佛陀、如来、阿罗汉等。大雄也是其中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耆那教中的“大雄”一词,不仅意味着“伟大的英雄”,还有着“战胜欲望的胜利者”之意,而释迦牟尼之所以被尊称为大雄,也有“战胜欲望”的这一因素在。这其中,到底有何渊源?

释迦牟尼

佛教大雄的养成之路

说到佛教的佛祖释迦牟尼,那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传奇。

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年,未出家前的名字叫做乔达摩·悉达多。

他的父亲叫首图驮那,是迦毗罗卫的国王。母亲摩耶夫人是天臂城善觉王的大女儿。

可以说,悉达多一出生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悉达多出生后的第七天,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幼年失恃的他是被姨母抚养长大的。

期间,作为王族子弟,悉达多每日都要学习贵族的学问和技能。但即便如此,他的生活还是优渥而舒适的。

释迦牟尼

悉达多在16岁的时候结了婚,和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如无意外,他会在不久的将来继承他父亲的王位,成为迦毗罗卫新的国王。

然而到了后来,悉达多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

当时的古印度,正处于列国纷争的动荡时期,很多小国都在一夕之间被覆灭吞并。悉达多见此情景,越发觉得世事无常,也悲凉地认为,自己的国家肯定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由此他联想到,被强权覆灭的小国身不由己,人又何尝不是呢?生老病死这一切,都非人为所能控制,每个人都摆脱不了命运的苦难。既如此,为何不跳脱出来,从精神上寻求解脱之道?

乔达摩·悉达多

悉达多想到此处,终于决定逃离这无边的苦海。他在29岁的时候放弃了王位,抛弃了父母妻子,偷偷离开了王宫,开始了他出家修行的生涯。

为了寻找心中自在而超脱的净土,悉达多先后拜访了苦行仙人、事火仙人、禅定仙人等多位宗教大师,但他们的学说都不太圆满,悉达多不满意,只能自己苦修。

他来到了尼连禅河边的苦行林中。

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在苦行林中生活了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力图通过折磨肉体来砥砺求道的心,获得灵魂上的升华。

苦行林

然而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悉达多在求道之事上却是一无所获。长期的营养不良,更是让他形容枯槁,像是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

悉达多由此顿悟:苦行并不利于修道,而且对身体有碍。

想通了的悉达多离开了苦行林,走入尼连禅河,洗去身上沉积已久的污垢。他决定先让身体恢复过来,再去寻求心中的修行梦。

然而他太虚弱了,洗浴已经用掉了他全身的力气。洗浴完后,悉达多甚至站都站不稳,只能靠着岸上的树枝勉强站起来。

这一切,都被净居天人看在了眼里。

悉达多

他找到了在林外牧牛的女子,告诉她:“今有太子在于林中,你可以去供养他。”

牧女听了满心欢喜。她取了金砵,往里面盛了香甜的乳糜,来到悉达多面前,双手举过头顶,向悉达多虔诚献上自己的供养。

悉达多接受了牧女的乳糜,他道:“我为成道度众生故而受此食,当使施者丰衣足食,安乐无病,福寿增长,智慧具足。”

说罢,恢复力气的悉达多来到了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静坐冥思,并坚决道:“不成佛道,不起此座。”

悉达多

此时的悉达多经过了六年的苦行,早就磨去了心中的诸般执着和妄想,可谓是烦恼尽断,业力尽无。

这个时候的他,其实与心中的道十分接近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魔王波旬听闻了悉达多誓要成佛的意愿,担心悉达多得道成佛的他坐不住了,开始想方设法地去捣乱。

为了动摇悉达多的佛心,阻止他修成正果,魔王波旬率领手下众魔,向悉达多发起攻击。但无论是刀枪剑戟还是毒蛇猛兽,都不能伤害悉达多分毫。

悉达多

波旬见状又气又怒,他叫来了自己的三个女儿,企图用美色迷惑悉达多,并对他许了各种荣华富贵。

然而,面对波旬的疯狂输出,悉达多却是泰然自若,不为所动,似是天塌了也入不了他的眼。他端正地盘坐在地,一手捻起袈裟一角置于胸前,一手结“降魔印”,将戒、定、慧发挥到了极致。

于是,围在他身边青春靓丽的魔女们,在悉达多的神通之下露出了又老又丑的真面目,其余张牙舞爪的魔兵们也被击打得溃不成军。在与魔王波旬的斗争中,悉达多大获全胜,最终证道成佛。

这便是有名的“降魔成道”的故事。

悉达多

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魔”,不就是扰乱世人思绪的种种欲望吗?悉达多降服众魔的过程,其实也是和自己心魔斗争的过程。到了最后,他的道心战胜了他的欲望和心魔,最终从普通人变成了觉悟者,修成正果。

悉达多成道之后,并没有忘记当初他对牧女许下的诺言。

他首先来到了鹿野苑(今印度萨尔那特),向当地的群众说法传教。此后,他更是踏遍了恒河流域,穿梭于各个阶级之间讲法传道,救无数人脱离苦海,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天尊、世尊、释尊等称号,那么大雄这个称号又是怎么回事?

释迦牟尼

这其实跟释迦牟尼的降魔成道有关。释迦牟尼降魔成道的事迹广为流传,被极力传颂,就连我国的敦煌壁画中,都有多幅佛祖的降魔成道图。

《相应部》(第四恶魔相应)记载道:“大雄众会前,欢善依无畏,如来得十力,超离世爱着。”

意思大概是佛陀具备十力,降服众魔,不畏不惧,故而称为大雄。再加上释迦牟尼是佛法的集大成者,一生都致力于济世度人,可谓是功德无量。

《妙法莲华经》、《正法华经》、《佛种姓经》等佛家著作遂都以“大雄”的称号来称呼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大者,大智慧、大力也;雄者,除魔卫道也。与耆那教的大雄不一样,佛教中的大雄不是一种称谓。

它更多的是一种赞扬,一种对释迦牟尼佛法无边的敬仰,有“至高无上的圣人”之意。

这样看来,供奉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最为宏伟壮丽似乎也并不稀奇了。

那么大雄宝殿除了供奉释迦牟尼之外,通常还会供奉哪些佛?他们都有着什么样的佛学意义?

释迦牟尼

大雄宝殿的佛学意义

经常去寺庙的人会发现,不同寺庙的大雄宝殿,供奉的主尊佛像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当然也代表了迥然不同的佛学意义。

有的大雄宝殿会单独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造型有各种不同的姿势,较为常见的有成道相和说法相,这两种姿势皆为跏趺坐。

成道相的释迦牟尼两腿交互,左手施定印,横放在左脚之上,意为“禅定”之意。右手则自然下垂,结触地印,也就是破魔印,表明释迦牟尼愿意牺牲自己来求得众生解脱。

这种意志唯有大地才能证明。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的说法相,又叫初转法轮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双手置于胸前作说法印。有的说法相是双手掌心向外置于胸前,翻举结说法印,有的则是左手结定印或手捧钵盂,右手结法印。

除此之外,释迦牟尼还有立身像。立身像的释迦牟尼左手下垂,右手屈臂上伸。这种情况下,就不是释迦牟尼单独一佛了,他的身侧会有二比丘像,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还有的大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三身佛。

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释迦牟尼的法身佛为毗卢遮那佛,他是佛教真理的化身,有普照万方的意思,位于三位佛像的最中间。

释迦牟尼

左侧则是报身佛卢舍那佛。他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代表了最圆满的智慧。

应身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指的是佛为了普度众生而随机呈现的各种化身,意为随缘教化不同众生,佛法面前众生平等。

当然,也有一些寺庙的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世佛。

三世佛,就是俗称的三宝佛,它可以说是横扫十方世界的一切佛。而三世佛又分为横三世佛和纵三世佛。

卢舍那佛

横三世佛以空间地域来划分,又叫做三方佛,是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代表。它最中间的一尊,就是主管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尊是来自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

他结跏趺坐,一手持钵盂,一手持药丸,意为现世安乐,祛病消灾;右尊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的双手叠放在脚上,掌中的莲台熠熠生辉,意为将引渡众人脱离轮回的苦海,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纵三世佛则以时间为标尺,涵盖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佛,相对应的分别是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

其中,燃灯佛位于最左边,释迦牟尼佛位于中间,弥勒佛则居于右侧。

三世佛

除去以上说的这些,华严三圣也是大雄宝殿供奉的对象。

华严三圣,又被称为释迦三尊,即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

这里的释迦牟尼,是以毗卢遮那佛的姿态出现,代表着烦恼除净,万千功德;文殊师利菩萨手执玉如意居左位,代表了智德和正德。

普贤菩萨则拿着一朵莲花,居于毗卢遮那佛的右侧,象征着理德和行德,与文殊师利菩萨相辅相成。

华严三圣

由此可见,虽然有的大雄宝殿不是单独供奉释迦牟尼,但是释迦牟尼都牢牢占据了最中央的位置,这无疑和他的佛学成就分不开。

纵观释迦牟尼的修行之路,可谓是悲智双运,福慧双修,不断地用大慈悲和大智慧利益众生。

想来,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名留青史的圣人,才能无愧于“大雄”这两个字吧。

参考资料

中华佛学学报第19期---吕凯文:《当佛教遇见耆那教》

敦煌研究院:《释迦牟尼的生平》

灵隐寺:《释氏源流应化事迹-----牧女献糜》

人民网:敦煌莫高窟的降魔成道图

道坚法师:《佛教知识学习问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