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文博世间瑰宝佛光寺山西画报

报道:樊文珍高峰毅

网络编辑:郝枫

佛光寺建于北魏,北周武帝灭佛,佛堂被毁。唐朝年间,隐居多年的著名高僧解脱禅师于贞观7年重修该寺,创宗立学。但后来随着五台山台怀镇寺庙的日益增多,加上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而在解放前曾多年萧条冷落,几乎被人遗忘。直到今天,比起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腹地台怀镇,35公里外的佛光寺仍是格外冷清。

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塑像

农历己亥年阳春,与友人一起慕名来访,进得院内,他脱口而出:“好一处优雅、苍劲、淳朴、高逸的清静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模型梁架结构

文殊殿位于院中北侧。向导介绍说:“这座殿建于金天会15年,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稀有的金建殿堂和最大的配殿。单檐悬山顶,设计新奇,构建精巧。檐柱都置斗拱,除花拱外,又加了两层斜出华拱,就像是怒放的花朵。这么大的内殿仅有1根长4丈的松木梁、4根柱子支撑,极具金代特色,这种减柱构建形成在金代,以前基本没有。”

佛光寺东大殿

赵朴初曾在《五台杂咏》中写道:“二唐寺,瑰宝世间无,千劫何缘存象法?明时自不失玄珠,沉晦庆昭苏。”所指世间瑰宝,正是佛光寺大雄宝殿,被誉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唐代壁画

揭开佛光寺面纱,让世人识得该寺真面目的是清末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的儿子、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当时,日本人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了。要看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到日本奈良,可梁思成不以为然。一次,他在敦煌石窟第61窟西壁的壁画上看到一幅《五台山图》,面积60多平方米的画面中五台山寺庙林立,香客如云,反映的正是中晚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盛况,“大佛光寺”四个字赫然于壁上。他联想到明代《清凉山志》中有佛光寺的记载,便心有惦记——这座千年古刹是否还保存在五台山的崇山峻岭中?于是,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先后两次来五台山探寻,但都没有结果。

佛光寺大殿细节

年6月,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带着助手,骑着毛驴,第三次来到五台山,终于打探到佛光寺的消息。进入寺内,凭着学识和经验,他们断定大雄宝殿是唐代建筑。为了找到确凿的证据,他们在殿内搭架,夫妇俩拿着手电和毛刷拂掉千年的尘封,终于在一根横梁的下方发现了“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执笔人李行儒”等唐人字迹。

明宣德五百罗汉塑像

年7月,梁思成写成《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在《亚洲杂志》发表。文中说:“这是我们这些年里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不仅如此,在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代的绘画、唐代的书法、唐代的雕塑和唐代的建筑,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稀世之珍,集中在一起,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年,国务院公布佛光寺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着文管员的介绍,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来到大雄宝殿前,但见整个大殿举折平缓、气势宏伟、精致坚固。尤其佛坛,是五台山最大的,上面供养着35尊塑像,都是唐代的。其中南侧那尊不太高,端坐于坛边,衣着打扮文雅富贵,但与佛、菩萨等的衣饰有着明显区别的塑像,就是当年这座大殿施主宁公遇。”文管员指着一幅色泽犹新,画面上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长约80厘米、高约30厘米的壁画说:“这是幅唐代的壁画,画的是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故事。大殿两侧供台上的罗汉有尊,都是明代宣德5年补塑的……”

宋代塑像

从大雄宝殿出来,殿前赫然立着一座青石经幢。文管员说:“这是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十月大殿落成立后施主宁公遇立的,上面刻着的名字至今依然可辨。南侧矗立着一座高约6米的六角双层楼阁式砖塔,文管员介绍道:“这是孝文帝时期本寺开山祖师墓塔,塔内供有无名、慧明两位祖师塑像,是国内仅存的两座北魏古塔之一。另外,寺外东坡上还有7座砖塔,其中一座是大德方便和尚塔,是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建的,比大雄宝殿还早了70多年呢。”

唐代壁画

谢了文管员,告别佛光寺,朋友感慨地说:“过去听说过佛光寺,保存到现在真是不容易,无愧于世间瑰宝啊!”

佛光寺全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