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怀瑾悟道了没有他证到什么果位怎么正确看

南怀瑾先生是当代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发扬民族文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他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法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佛教经典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使得原本严肃神秘的佛法变得通俗易懂,令普通大众都能理解并易于接受。笔者最初接触佛法很大得益于拜读南怀瑾先生的著述。

南怀瑾先生涉猎广泛,儒释道、武医易

随着南怀瑾的出名,社会以及佛学界对他的质疑也有许多,各方面都有。最受人热议的是作为一个佛教徒南怀瑾到底是否悟道以及他修持的层次问题。由于追随南老先生学佛的学生以及拥趸众多,常常也因为类似问题与质疑者掀起诸多论战。其实这个问题,要从南先生对自己的实际修证描述中去发现。佛法不是佛学,佛学是死的,佛法是需要修持证得的,佛经可以背,可以抄,佛法可不是抄得来背得出的,必须有实际的修持心得,否则只能自欺欺人。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南怀瑾先生是个有道德的佛学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南老先生的著述笔者基本拜读过,其中从不明确指出自己的修持水平和证悟层次,这是他老人家对佛制定戒律的尊重体现,值得称赞。为什么呢?佛告诉过我们,任何人包括是佛菩萨转世,都不能告诉别人我修持到了什么境界,什么果位,否则犯大妄语戒。为什么呢?金刚经中说:“实无有法,如来可得”,真正的佛法,是通达实相,实相就是无实无虚,得一切毕竟寂灭故名为得,成佛也只是假名而已。如果你还有个我得了什么境界什么果位,那恰恰是你的我执法执还没有断,请问你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所以说是大妄语。

南怀瑾青年时

那么这样我们知道真菩萨是不会说自己修持到什么程度的,更别说还是凡夫的人了,佛告诉我们没有修持的人骗别人说自己已经证到了什么果位,这样的人将来堕在恶道之中永无止期。所以告诉别人自己得道这是不可以的,但虽不能说出自己的证果,见地却是可以与人交流的。我们来看看南怀瑾先生在著述里怎么样言及与自己修持有关的语句:

年的夏天,在圣士法师那得到金刚经后南怀瑾开始早晚诵读,在读诵了一个星期左右,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摘自南怀瑾《南禅七日》自述:

“今天呀,念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找不到我了,我身体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而且经也念不下去,不要念了,不是不肯念,没有念头可起了”。

年南怀瑾在四川灵岩寺随老师袁焕仙参学,据南怀瑾自己所说,他就是在此时悟道:

“记得我从灵岩山下来后,师友皆说我明白了此事,我自己也觉得对了。果然在此后,什么都懂了,这一点是根本智,无师智。

南怀瑾在峨眉山出家三年阅藏

从《南禅七日》里南老自己述说的情况来看,这是初步见到空性的表现,简称为“见性”,见性之后自性流出过去生所累积接触过的知识。所以后来的《灵岩语屑》里那段话就是描述这个境界,憨山大师年谱中告诉过我们,这还是习气的一种,虽然是自性智慧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是根本智。我们都知道历代的高僧大德凡是证道的,虽然不会说自己得道但必然会留下对自己证得境界的描述,以及悟道心得的偈语和印证过程,而南怀瑾先生并没有。所以仅凭他所说的“明白了此事”并不能代表他证得什么层次。同时在年虚云老和尚于重庆主持护国息灾法会,南怀瑾随老师袁焕仙前往拜见老和尚,期间袁焕仙将南怀瑾的见解以及偶发神通之事告诉虚云大师,老和尚曾作出警语,这个事情说明南老当时所见并不彻底,否则虚云大师便不会警示于他。至此可知,南怀瑾先生的境界就是憨山大师所说的“宿世积智,障垢渐除,多闻现前”,虽然不是得道,也算自性般若智慧的一种流露,于当今学佛者中也是非常难得的多闻有智之士了。

南怀瑾中年

笔者这里提起大家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南怀瑾没有证果或所证不高就否定他对佛法传播的贡献,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价值都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南怀瑾先生纵然所证不高,但他的学问以及佛法见解确有独到精辟之处,是值得肯定的。年,南怀瑾在峨眉山大坪寺闭关阅藏时,曾向普贤菩萨发愿请求指示并得到菩萨的认可,南怀瑾也因此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路线便下山开始传播教化之路。这也是值得相信及赞叹的。

南怀瑾先生选择的是传授中华传统文化学问的教化之路,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任务是将中国数千年相传至今并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接续这个文化断层。对于他来说,这个历史使命比悟道来得更加重要,这首先就是大乘菩萨的心肠。《楞严经》中佛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自己虽然没有觉悟证果,但是能用正确的佛法去教育影响别人,这样的人就是菩萨。自己已经觉悟并证得圣果,然后再以佛法度化他人,使之觉悟,这样的人就是活佛在世。而南怀瑾先生的所作所为正是一个发大乘心的菩萨之所为。

南怀瑾晚年

所以总结来说,南怀瑾先生开悟了没有只有他自己知道,悟道就如人饮水一般,冷暖只有自身才能体会。而如果从修行证果的角度来评价南怀瑾先生,恐怕的确他所得的层次不高。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大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佛教的观点来形容他就是:南怀瑾先生是一个善知识,是一位发心致力传承佛法的大乘菩萨。这样的观点才是最客观,最正确的看法。

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