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乃隋炀帝杨广之妻。对于她的生平,在各种演义的塑造之下增添了许多香艳的因素,有的说杨广死后萧皇后因为绝美而被人争抢,先后嫁人五次。演义虽然为杜撰,但是萧皇后逐渐深入人心,是真。可是殊不知,她的独女在历史中,也是一响当当的人物。我们先花一些时间,对她的身世做个考证: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有载:隋灭,萧皇后携杨广孙子杨政道及几个女儿进入突厥。可见,杨广一生中是有多个女儿的,但是能够见于历史的,只有长女南阳公主,与另一位嫁给唐太宗为妃的女儿,此女便是李恪的生母。隋灭后,萧皇后辛苦携带子孙辗转多处,我认为这是杨广女儿们记载不详的主因。
在以上两个有史可考的女儿里,只有南阳公主明确记载,生母为萧皇后,而另一位,则是“生母不详”,可见南阳公主有很大可能为萧氏独女。
此公主,名声在外,首先是因为美貌。她生于年,此时皇帝还是杨坚,杨广不过十七岁,因为女儿长相可爱美丽,深得父亲疼爱。史书记载其“美貌有才华”,唐代大历史学家魏徵说“风美仪”。注意,魏徵生于公元年,仅仅大了南阳公主六岁,因此有很大可能是打过照面才有此评价的,其客观性,有所保证。萧皇后本人就以美貌和才华著称,她的女儿多半遗传了母亲的基因。
南阳公主的第二大特点,则是有礼。她十四岁嫁给了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以孝顺,恭顺,大度闻名。同样,对于她的内在素质,魏徵一样给予了高度评价:《隋书》云“造次必以礼相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即便对方做出放肆的举止,南阳公主依旧用礼貌的方式回应(礼不等于礼让)。我认为,这样的心态,一般女子恐怕做不到,其背后需要广博的见识,与足够的“拥有”。
魏徵对她的评价,于同一本书中就可以见到四句,句句主观,又句句赞美,比如“有志节”、“质迈寒松,心逾匪石”。熟悉史书的朋友一定知道,自古以来的古籍,记载人物虽有溢美或讽刺,但是多以事迹侧面烘托,出自作者本心的主观定性评价实在少见。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理由只有两个:1.魏徵本人对南阳公主有着格外的好感2.于隋唐时期,南阳公主的形象已经被定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研究她的人物生平之后,笔者更倾向于后者。
公元年,是另无数英雄热血沸腾的一个起点,宇文化及兄弟杀掉隋炀帝杨广,而后宇文化及又快速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打败,宇文士及见大势已去,把腿就跑,投奔了李渊,但是没带妻子儿女。这个时候,南阳公主的处境就是:父亲死了,母亲丢了,丈夫跑了。
夫家是杀父仇人,自己又是亡国公主,这个处境足够尴尬,历朝历代的这般人物,大都没有好下场,可是她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让无数人肃然起敬。
窦建德此时刚刚打败宇文化及,又是一个起义领袖,按理说他的政见是反隋的,可是南阳公主见到他之后没有半点畏惧,甚至对着无数兵丁百姓开启了一场世纪演讲。演讲中,她痛斥宇文氏,把一个女子心间的国仇家恨通通吐露。我知道,这是一个公主应该有的风范,同时也是在摆明自己的立场:已经不是宇文家人。
那个时候,窦建德手中有无数宇文化及党羽,正等待处置,包括宇文士及和南阳公主之子宇文禅师,年仅十岁。南阳公主非但没有救儿子,还要求起义军将他杀掉,原因是想要“灭掉宇文家的血脉”。世人皆看到了大义灭亲,但是在这背后我见到的更是无奈。南阳身为公主,每个决定都要摆明立场,既然要与宇文家断绝,那有哪里能留下孩子?窦建德是一个起义军,并不会完全听命于他,求他放过孩子,必定要有利益交换,那利从何来?
事实证明,国家灭亡,孩子被杀,她是心痛的,痛到什么地步?必须寻求解脱。这件事情之后,南阳公主出家为尼。不要问为什么她不去复国,那都是小说才有的桥段,她无兵亦无财。
可能正是因为她的“气节”和选择的“归宿”,后世无数人对她非常敬仰。清朝的光绪皇帝,封其为慈佑菩萨。
兜兜转转,命运都是巧合。一日,南阳与一人擦肩而过,定眼一看,正是宇文士及。原来自从宇文士及抛妻弃子投奔李渊开始,就后悔了,他求与南阳和好。南阳却说:你我永世都是仇人。原来,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国仇家恨面前,都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