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知识点:《封神演义》和建阳书坊文/王事情
现在市面通行的古典名著,都是根据古代刻本重新点校而印刷出版的。《封神演义》现存刻本有十几种之多,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金阊舒载阳、福建建阳、善成堂和四雪草堂四大刻本。我淘的几本《封神》都是市场上的常见版本,而所用底本却各异,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年7月版采用四雪堂本;齐鲁书社年7月版则以金阊书坊为底本,同时参校了四雪堂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年12月版亦用金阊舒家本。
建阳刻本,据石昌渝先生主编的《中国小说总目》介绍:
崇祯间周之标序刊本十卷一百回,首有《封神演义序》,末署“长洲周之标君建甫一线天小兰若”,钤有“周之标印”阴文印。上图下文。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目录叶题“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版心题“全像封神传”。正文无评语。系福建建阳刻本,藏日本无穷会织田文库。此本的翻刻本有金陵德聚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十卷本还有书业德刊本,藏山东图书馆。
总之,此本虽然时间极早,但现在通行的《封神演义》并不以它作为底本,最多起了参校的作用。可是人过留声、雁过留名,既有建阳刻本存世,就说明两者之间确曾产生过很奇妙的缘份。
一、《西游》打开的世界
自宋代开始,福建建阳就是出版业的重镇,到了明朝,隐然居全国之冠。极盛之时每月都举行定期的书展,全国各地书商云集,称得上是明朝出版业第一盛会。
明代前期建阳承接了大量官府的订单,全国科举应试的书籍多出于此。对于通俗文学的刊刻则要等到宣德(~年)以后,滥觞于《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旋即遭禁。嘉靖时始刊刻通俗小说,以《三国演义》(名为《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为标志,讲史小说风靡一时,在书坊主熊大木的影响之下,以按鉴、演义为名,建阳书坊刊刻了一批流存至今的经典,如《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直接影响了《说岳全传》的创作)、《列国志传》等。
几乎与之同时,建阳也开始了四大名著中《水浒传》的刊刻。一般认为,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是建阳所刊《水浒传》的早期本子,其后有种德书堂本、插增本与评林本等,对此涂秀虹教授的专著《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中有详细而专业的分析。
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刊行,一纸风行天下,嗅觉敏锐的建阳书坊立刻开始跟进《西游记》的刊印、销售。《西游》现存建阳刊本可以确定的有四种,分别是杨闽斋刊本、闽斋堂本、朱鼎臣本和杨志和本。
名著就是名著,在经受时间检验之前先得经受住市场的检验,无论《三国》、《水浒》还是《西游》,它们都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了这样的气质。《西游》风靡天下后,最大的作用是开辟了明朝神魔小说这一大门类,在此之后,建阳书坊编刊了很多神魔大作。
如有名之极的《四游记》,我手头的版本是北方文艺出版社年11月版,其中《八仙出处东游记》作者吴元泰,万历间书林余文台刻,余文台即建阳书坊主、著名的刻书家余象斗,文台乃其名,象斗为其字,以字称名于世。余象斗不但是个厉害的书商,还是个杰出的小说家,他刊刻的书籍包括今本《三国》的重要版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以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简本《水浒》版本《水浒志传评林》,公案小说流行后他又亲自撰写了《皇明诸司公案》,神魔小说流行后他写了《南游记》(全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和《北游记》(全称《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两种,皆为一时之名著。《西游记》作者是杨志和,本书只有七万多字,容量仅为世德堂本的1/10,为当时通行本的删节本。杨本《西游》为书林彭氏刻,上图下文,是出自建阳书坊的确证。清朝时,才有好事者把四书合刊为《四游记》。
另有《铁树记》、《吕祖飞剑记》、《萨真人咒枣记》、《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达摩出身传灯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牛郎织女传》、《天妃济世出身传》、《五鼠闹东京》、《钟馗全传》、《关帝历代显圣志传》、《潜龙马再兴七姑传》、《孔圣宗师出身全传》等,以及神怪类笔记小说合集,如《新刊列仙降凡征应全编》和《幽怪录》、《续幽怪录》等。
《西游》打开的世界是如此光怪陆离,但在它的光芒万丈之下,这些后续之作显露了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质量良莠不齐。以名头最劲的《四游记》来说,首先从字数而言就不合格,四本合刊也不过24万余字,平均每本6万字,这么小的篇幅要将故事讲得精彩,是不大可能的。其次,世界观设定混乱异常,没有绝对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说不定啥时候就钻出来一个神仙妖怪,还都很厉害,动不动就能吊打三界,如来、玉帝、老君这些人简直形同泥塑木偶,比如《南游记》的神仙体系那叫一个混乱。第三,价值观有很大问题,只为度钟离权一人,铁拐李便要帮助吐蕃。吕洞宾更有意思,嫖宿娼家,把下流当风流;与师父争论了两句,就要里通外邦、助纣为虐,把无耻当高雅。
诸多后起之作中,艺术成就且毋论,在影响力上做到了与《西游》一较高下甚或过之的,只有《封神演义》。封神两个字太牛了,它宣告了自己就是要再造神谱,敢为天下先,开一代风气!李乔先生在《中国行业神崇拜》的专著中说“《封神演义》是从业者造神时取材最多的一部通俗小说”,超过了《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据他研究,哪吒、闻仲、黄飞虎、罗宣、殷郊、姜子牙、周文王、比干、赵公明等都被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请进了行业神的序列中,申公豹和闻太师的神庙甚至建到了贝加尔湖边(参见《翼駧稗编》)。
作为一部广受欢迎的作品,从清朝开始人们已经对《封神》进行各种改编,流传到现在的《车王府曲本封神榜》、《封神天榜》,都是当时统治阶层观看的戏剧,可见此时封神戏已成为常备剧目。在民间,目前已经发现有年画、版画、地方剧种、小人书、民间传说等衍生,在此期间,封神故事更流传到了东南亚及朝鲜半岛一带,至于封神刻本则远渡重洋、散落欧美。
上世纪90年代初,央视的《封神榜》播出时万人空巷,“花开花落”的主题曲及其主演至今为人熟知。后又曾几度翻拍,故事虽然魔改或大改,但精髓还在。动画领域则有《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两大杰作,由此开启的封神宇宙,历久而弥新。
凡此种种,可以说都实现了作者写作时“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浪迹续谈》)”的野心。
二、福建的痕迹
《封神演义》既有福建建阳刻本传世,书中就必然有湮灭不掉的福建痕迹。
上面引述的《浪迹续谈》是清朝道光时期重臣梁章矩的笔记,记有大量旧闻掌故。《封神》作者诸说中,单是梁章矩就提出了两种。
其一,《浪迹续谈》云:
忆吾乡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
其二,《归田琐记》云:
吾乡林樾亭先生言,昔有士人,罄其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无忧贫也。”乃因《尚书·武成篇》“唯尔有神,尚克相予”语,演为《封神传》,以稿授女,后其婿梓行之,竟获大利云。
以上两篇都提到了林樾亭这个人,不但如此,同样是梁氏所作的《楹联丛话》中又说“吾乡林樾亭先生乔荫湛深经史之学,复工骈俪之文”,可见两人确实相善。梁是福建福州人,他的同乡自然也是福建人。原来这位林樾亭就是林乔荫,是福建侯官人,字育万,又字樾亭。清乾隆时举人,有《三礼陈教术义略》、《石塔碑刻记》、《瓶城居士集》及反映藏族风情的散曲集《西藏闻见录》传世。从常理来说,同乡对同乡的了解应该是最深的,什么同榜、同年、同事都不能与之相比,所以梁章矩会写到林樾亭,因为两人是同乡。那么,林樾亭嘴里的“前明一名宿”和“士人”会不会也是福建同乡呢?
应该说,这个可能是有的。
目前学界共识,《封神》作者基本上有许仲琳(孤证)、王世贞(最不可能的人)、陆西星、李云翔(金阊本序作者)几说,四人都非福建人。如此一来,林樾亭岂非信口开河?事实就是林先生当然没有乱说,在原著中确有很多福建元素。
1、五夷山
五夷山与武夷山同音,这便是最大的证据。
建阳县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乐山乐水之情人皆有之,建阳书坊从业者在刻书、校书之余,自必会经常上山放松心情。而各地想要出版著作的文人,在写稿、校稿之余,也常会上武夷山幽居揽胜。万历时学者张燮为刊刻《七十二家集》,曾数次携子张于垒前往建阳。张于垒曾作《武夷游记》与《武夷杂记》说:
余以甲子秋半出闽关,经山麓,是以役夫告勤,仅泛舟领略诸胜,登天游而止。复以乙丑初夏入闽,始得穷九曲、探桃源、问一线天,盖十得其一矣。《武夷游记》
辨曙而起,戴月而馆,风雨不停,汗喘不避,遇大会心处,然后小憩。领略未终,家君子复出,所携牙签,卧石上校之,以应梓人。《武夷杂记》
家君子就是家父,张燮在游山之时,还不忘校对自己的书稿,正是爱书成痴的表现。
武夷山得名于彭祖,传说彭祖名篯铿,两个儿子一个叫武,一个叫夷,隐居于此得道,故名。后来又有神人降此,自称武夷君,《史记》记载汉朝时用乾鱼祭祀武夷君。另外,武夷山乃道家第十六洞天,传说中有三项远古仙人的遗迹,即仙蜕、仙船和虹桥板,我在封神知识点:五夷山究意是不是福建的武夷山?这篇文章中曾详细写过。
武夷山既有神仙传说,山麓又有建阳书坊,《封神》又出现了建阳刻本,我们知道明代的建阳书坊主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有灵感就亲自下场写,没灵感就会盗版、删削他人之书,在这种情况下,书中出现武夷山的描写实在不要太正常。可是,书中毕竟并未出现现实中真正的名山,那么自也不宜直接出现现实中的武夷山之名,于是改成“五夷山”,逻辑上是完全说得通的。
或许也正是出于这种家乡情怀,所以《封神》中五夷山作为散仙门派却没有助纣为虐,而是站到了正义的阐教一方。
2、陈塘关
这一点之前的系列文太乙真人说四川话,哪吒该说哪里话?可能河南话,更可能是胡建话也曾经写到。
简单来说,哪吒出生的陈塘关原型有可能是福建的陈塘港,用一张图可以说明(见下)。
在现存的任何史书、方志上,都没有“陈塘关”三个字的记载(据称唐代《阴平县志》有“陈塘关为古关隘”之句,鉴于原志书已佚,此处持保留意见)。而陈塘港却很出名,更被写到了《明史》和《八闽通志》之中。
因此,按原著情节来说,陈塘关挡的是朝歌北边的北伯侯,当然绝不会在东南。按现实来说,却极有可能。
3、海洋元素
原著中有一场鲸和龙的战争,就是龙吉公主收伏洪锦那一次:
起头鲸龙入海,搅得波浪滔天;次后来神入海,鲸龙无势。
鲸龙就是鲸鱼,据《康熙字典》是为鰶(jìnài),魚名。再据《闽中海错疏》,可能就是现在的中华青鳞鱼,是正宗的海鱼。
另外书中姜子牙几次从昆仑回西岐,明明绝不可能走到海上去,他偏偏每次都要从东海路过。更不用说诸截所居,竟在海外仙岛。
由这些,都可以看出原著中的海洋元素。
4、《武王伐纣平话》
那位说了,你上面这三个证据,都显得很牵强啊!好,我们再写几个不牵强的。
现存最早描写武王伐纣故事的话本是《武王伐纣平话》,这也是公认的封神故事的源头。此书为《全相平话五种》之一,在元代便已刊行,现存建安虞氏(建阳书坊主之一)新刊本,至晚明建阳书坊辉煌之时,于天下之书无书不刻,自有新的版本刊行。
《武王伐纣平话》的开篇已绝似《封神演义》,从成汤开始到纣王,纣王有八百诸侯:
第一东伯侯姜桓楚,坐青州;第二西伯侯姬昌,坐岐州;第三南伯侯杨越奇,坐荆州;第四北伯侯祁杨广,坐幽州;第五东北伯侯楚天佑,坐扬州,第六西南伯侯霍仲言,坐许州;第七东南伯侯张方国,坐冀州;第八西北伯侯扈敬达,坐并州。
接着便是纣王玉女观行香,夜梦玉女。遂有妲己入宫,贤人许文素进剑。纣王先与姜皇后育有一子,封景明王,名殷交,在母后被妲己害死后反入华山聚兵。姬昌入朝歌,路遇雷震子,后被囚羑里,伯邑考救父被剁为肉酱。这边纣王调戏南燕王黄飞虎之妻不成,剁为肉酱,从此逼反黄飞虎。众人皆反,专待有人振臂一呼,同心伐纣。
有姜尚出世,渭水访贤,领兵伐纣,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徐盖、乌文画等人尽皆出场,最后伐纣成功,武王为天下之主。殷交一斧斩了纣王,太公斩了妲己。故事完结。
凡书籍必然是流布天下的,但在此之前,得益于本地书坊对这些书籍的保存和宣扬,却无疑是建阳乃至福建的士人受惠居多。这正是现在所谓的“先发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封神故事脱胎于平话,建阳士人存在这个写作条件。
5、余邵鱼
与《封神》出世的同时,还有《周朝秘史》以及《有商志传》两本通俗小说,其中故事也有相似之处。
《周朝秘史》又名《列国志传》,作者是余邵鱼,这本书后来经冯梦龙改写成为今天流行的名著《东周列国志》。可惜改编后的版本直接从西周伐纣后开国写起,将前10章全部删削了,这些章节正是真正与《封神》有关联的,从章节名就可以看出来:
第1章苏妲己驿堂被魅,云中子进斩妖剑
第2章西伯入商得雷震,西伯陷囚羑里城
第3章纣王作酒池肉林,西伯脱囚归岐周
第4章西伯建台凿池沼,子牙避纣隐磻溪
第5章子牙代武吉掩灾,西伯侯初聘姜尚
第6章西伯再访姜子牙,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7章周武王议伐商辛,姜子牙檄降殷郊
第8章姜子牙收服洛阳,孟津河白鱼入舟
第9章太公遗计收五将,纣王拜将征西岐
第10章太公兴周灭商纣,武王分土封诸侯
这些章节名已经告诉了我们故事大概,同时这也是《封神》全书的故事主线。
《列国志传》书影:苏护送女入商其次是《有商志传》,传为钟惺著,钟惺就是钟伯敬,篇首提到的《封神》金阊舒载阳版本全名就叫《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当然,据学者考证,这两者应该都是托名,说白了就是别人蹭钟惺的热点。《有商志传》共12回,从成汤开国到武王灭纣,前三回写成汤到帝乙间事,第4回开始回目基本与《东周秘史》类似,不过文字上略有出入而已。这不奇怪,现存《列国志传》最早版本为万历丙午重刊本(年),而《有商志传》被合刊于《盘古至唐虞传》中,刊刻于天启、崇祯年间(~年),从时间上来说,《有商志传》在《列国志传》之后,谁模仿谁不言而喻。再从人品上来说,钟伯敬为当时名士,应该做不出公然抄袭的事来,而逐利的书商则不然,因而《盘古至唐虞传》被怀疑为刊书的书坊主余季岳所作是有道理的。
现在要解决的是,《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谁先谁后的问题。这个考证不出来,只能借助于分析。
从目前公认的成书时间看,《封神演义》约成书于隆庆、万历间,而余邵鱼是正宗的建阳书坊从业者,为前面提到的著名书坊主余象斗的族叔,约活动于嘉靖、隆庆间。因此,可能是《列国志传》在前,《封神》在后。
从故事的完整度上看,《封神》的篇幅多达60多万字,而其故事又是何等精彩绝伦!但正如《西游》的故事是综合了前人今人的作品并博采书史,汇百家之长才融为一炉,《封神》的故事也绝不是突然冒出一个人、且对市场行情没有任何了解就能写出来的。余邵鱼站在元代平话的肩膀上写成《列国志传》,再一个作者站在余邵鱼的肩膀上写出《封神》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从写书人的心气儿上看,写书人也是文人,文人自古有傲气和完美主义精神。能写出煌煌巨著《封神》的人不大可能只写薄薄的一本《列国志传》就收手,他一定会继续完善心中的世界,直到构建出那个激动人心的封神宇宙。而只要余邵鱼真的写出了《封神》,余象斗、余氏族人、包括整个建阳书坊产业,便绝不会不记载此事,也不至于到现在还难以考证。
从《列国志传》这部作品看,自纣王登基写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章,时间跨度多年,更侧重于天下兴亡、王朝更迭。《封神》则侧重于奇诡想象、神魔斗法,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列国志传》前10章之所以写到妖怪、传说、斗法这些元素,更像是采集自平话及民间传说而非采集自《封神》。
综上,我认为余邵鱼不可能写出《封神演义》,他的《列国志传》应该成书于《封神演义》之前。反过来说,《封神演义》既然没影响到《列国志传》,那就必然受到《列国志传》的影响。我们看到,《封神》的故事正是建构在《列国志传》前10章之上,而这10章,就是余邵鱼施加给《封神》的影响,也是《封神》中最大的福建元素。
三、更多的谜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封神演义》的作者就是福建人,这点必须强调。
首先,建阳书坊既然形成了产业集群,其从业者就肯定是来自五湖四海,或者至少来自于东南数省,这些从业者都有可能写出这部巨著。
其次,有道过不去的逻辑坎儿,那就是金阊舒载阳本的问题。
究竟是建本在前,还是金阊本在前?按今天已发现的版本,自然是金阊本在前。金阊本序言说“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按这句话追溯,那么钟伯敬手上的《封神》又是来自哪里呢?钟惺曾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会不会是从福建带出来的呢?
钟惺的底本来自何处?建阳本的底本又在哪里?
追本溯源,这所有的刻本的最初底本,又是出自谁手?
这些都非我的学识所能知晓,更况我根本也没有考据的能力,所引用之论也是前辈学人的成果,走笔至此,头大无比,还是用一句万金油的结论结束本篇吧:
许仲琳、陆西星、王世贞等作者说,目前没有确切证据;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封神演义》,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建阳书坊从业者的参与,也有钟伯敬、李云翔等人的批评和增删,且算是群众的智慧吧。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道教文化与文学阐释》、《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在盛衰的背后:明代建阳书坊传播生态研究》、《建阳刻书史》、《周朝秘史》、《有商志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