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哨兵失踪引出一座地宫,考古队连夜发掘,数

孩子患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116/4292087.html

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夜雨的曼妙不知迷倒了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但这里要说的是,“姑苏美景”不仅包括自然风光,还隐讳着佛门胜景,其中的代表就有金华“万佛塔”。说起这座“万佛塔”,其历史要追溯到五代时期的姑苏钱越,据《金华府志》记载“府治北百四十五步,旧名永福,吴越钱氏建。宋大中祥符间更名密印。”

史载,“密印寺”是北宋年间,在五代钱越基础上兴建的一座恢弘庙宇,其中“万佛塔”更是成了近千年来,姑苏金华府的标志性建筑,或有老浙江的朋友还目睹过此塔的芳容;之所以称为“万佛塔”,史载其建造过程中,工匠在塔身每一块砖上都刻上了精美的如来法像,且形态各异,无有雷同,数量足有数万,“万佛塔”由此得名。某种角度看,一整座佛塔,“每一块砖上均刻有佛像”如此浩大的工程,这也反映出当年密印寺的恢弘壮观;随着历史变迁,年日军攻进浙江,在烧杀抢掠下,屹立千年的“万佛塔”也被拆毁,变成了筑有堡垒、炮台的战争工具。

据《金华县文史资料》记载,当年日军拆毁“万佛塔”,仅存三层塔基,从此姑苏只闻枪炮不见美景;直到日军战败撤出金华,“万佛塔”已成残垣断壁,逐渐被世人遗忘。还要说明一点,抗日战争结束后,枪炮声并未退出姑苏,直到年,当时金华驻军需要扩建军部,这才再次想起“万佛塔”;但并非重修,而是准备将“万佛塔遗址”利用起来,在其塔基的基础上修建一座办公大楼。

据亲历者回忆,当年的万佛塔仅剩三层塔基,上面还残留有日军的军事设施;当年参与拆除剩余塔基的共有30多名工程兵,在施工一个星期后的一个晚上,按照军队传统,原“万佛塔”附近要有哨兵驻守。可就在这天晚上,一名哨兵“换岗”时,却发现原站岗士兵“失踪”了;事关重大,部队连夜搜寻“失踪哨兵”,直到在万佛塔塔基处听到了轻微呻吟声。

大家连忙拿灯光照射,发出呻吟声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个大洞,再往洞中一照,除了寻找的哪位士兵之外,里面摆满了各种泛着金光的“宝贝”;后据了解,原来那名士兵在巡逻时想要方便,当走到万佛塔塔基附近时,脚下一空便掉了进去。说到这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已经猜到了,古有“十塔九地宫”之说,这里应该就是金华传说的“府中有塔,塔下有寺”的万佛塔地宫了;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军队马上封锁现场,并通知了当地有关部门,一场大规模发掘行动连夜展开。

“连夜发掘”在金华府传为新闻,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当夜“佛光乍现”,指引士兵找到了万佛塔地宫、亦有人说,当晚军队拉走了7大车“金银宝贝”,拉到何处不为人知。总之,“发现地宫”众说纷纭,一度将金华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直到数年后,相关信息才得以披露;“万佛塔地宫”共出土了包括经幢、金佛造像、金涂塔、铜镜、石刻等35类,件文物。

由于当时的金华并不具备保存文物的条件,因此军队将文物装车后,直接拉到了浙江博物馆;除了当年的发掘活动介绍之外,专家还着重介绍了一件“佛宝”——五代鎏金铜水月观音像。说起“观音”,或许大多数朋友都不陌生,但“水月观音”就显得有些神秘了;简单来说,“水月观音”是指佛教中的观音菩萨,33法相之一,目前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期。

单说万佛塔地宫中发现的这尊“鎏金铜水月观音”,高38.5厘米、底座宽20厘米,观音头顶花冠,冠前正中为化佛,头微低,右腿抬起,置石座之上,左腿自然垂落。右侧石座下置一净瓶。身后圆形背光,外缘上、左、右各饰火焰。说到这或有朋友会问“这尊佛像是从地宫中出土的,既没有‘水’,又没有‘月’,为什么叫它‘水月观音’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追溯佛史,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中土译为“觉有情”,即“能自觉又觉他有情”;“菩萨”又有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开士者,以法开导众生之士;实施者,开始觉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事者,实践大乘佛法之士。

简单来说,佛教中称“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中不同形态的法神,“水月观音”就是其中一种形态;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四川地区的石窟存有大量唐、五代、宋、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像,但多为壁画、绢本、纸本与版画等。目前发现的最早“水月观音像”始于唐代,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观音以自然舒适的姿态坐于岩石上,表现了他居住在落迦山谷中的形象;据《华严经》记载,最初“善财童子”并未追随观音菩萨,得遇文殊菩萨指点,四处寻访佛门神邸参寻佛法。

当“善财童子”参拜至第二十七位时,指的就是“观音菩萨”;当时“善财童子”欲到南海普陀珞珈山,行近顿感异香扑鼻、山水流泉间隐隐有法器之声;后世能工巧匠便依“善财童子拜观音”为题材,创造了神态洒脱的“水月观音”形象。在佛教解释中,“水月”也可理解成“水中之月”,寓意“佛法皆无实体”;当然,这仅是《法华经》对水月观音的描述,在姑苏当地另有传说。

民间传说,古时姑苏饱受战火,百姓苦不堪言;时有菩萨不忍民间遭难,遂化身入凡间,叠石数丈为台,跏趺于上念诵《大悲咒经》。就见“观音菩萨”每念一千遍《大悲咒》,便用杨柳在净瓶中蘸一下甘露洒向空中,然后插好杨柳,继续诵经;姑苏百姓不识“观音”,纷纷以言试之,此时“菩萨”说:姑苏百姓遭难,亡魂三界不收,六道不管;我决心超度他们,因此发愿筑台,诵经四十九天,遍洒杨柳甘露,使他们能早日脱离苦海。

百姓中一人顿悟,走上前拜问:我听说观音菩萨时常云游人间,常常现出宝相,不知今天我们是否有福气得见您的真身呢?“菩萨”答:那河水中央不就是菩萨吗?众人扭头观看,水中果然有一倒影,呈现出观音菩萨的“宝相”,再扭回头时,石台上的“观音菩萨”早已消失;于是,众人在菩萨诵经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寺庙,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诵经洒水的法像,民间称之为“洒水观音”或“滴水观音”。

另有说,当年观世音菩萨显出真身,被一位擅长绘画的人“丘子靖”看在眼中,事后他用笔将这菩萨形象画了出来;据说此人画的“观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姑苏人称之为“水月观音”。后来,姑苏百姓纷纷向丘子靖求画,并在家中供奉;至今,三亚南山寺还有三十三观音堂道场,苏杭百姓所供仍以水月观音居多。前面已经说了,“水月观音”造型的佛像早在唐代就以出现,目前考古中又在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千佛洞等处也有出现。但“万佛塔地宫”中出土的水月观音却仅此一尊。

此后,这尊“水月观音”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年还被印制成特种邮票,成为姑苏、金华百姓的骄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