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我专栏■
年,俄属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考察秦州时,这样描述南郭寺:
城南数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建筑群——南山庙,庙旁有一座因地震而倒塌了的宝塔遗迹,应该建于唐代时期。寺院里有两棵歪斜的粗大柏树,可能也是同一时期的。寺庙的大殿里有一尊涂漆泥塑大佛,裸露着肚子。奇怪得很,菩萨被塑成一个张嘴大笑的人,脸上带着一种无法形容得意洋洋的表情。但四尊圆瞪着大眼、面目狰狞的人物,看上去没有一点儿得意洋洋的样子。这四尊佛像供奉在两壁佛台上,每人的左脚下踩着一只翻肚子躺着的蛤蟆或一个人,被踩的人当然更没有得意洋洋的表情了。在一侧殿里,有一尊大卧佛,但比我在甘州看到的卧佛要小很多……离南山庙一小段路,那里有一座古墓,一位唐代的将军——李广(应为西汉名将),死后葬在这里。
马达汉这里提及的南山庙即南山寺,今名南郭寺,他描述院内迎面见到的弥勒佛,说其得意洋洋的表情“无法形容”。“四尊圆瞪着大眼、面目狰狞的人物”则是四大天王。
在南郭寺,马达汉拍摄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两棵歪斜的粗大柏树”,这就是南山古柏。资料载,南山古柏又名春秋古柏,栽种于春秋时期,同根分为三枝,北侧一支较短的已经枯死,其余南北两侧各一枝完好存活,经C14测定,得知此树树龄为年,与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属同一时期。诗人杜甫于唐乾元二年(公元年)来南郭寺时,就称其为“老树”,诗曰“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明末清初书法家、诗人王予望有诗:“出门有兴便贪山,老柏青苍护酒颜。已是双株看不足,翩翩鹤影又飞还。”吟咏的便是双株老柏,并且枝头还有白鹤等瑞禽。
从马达汉拍摄的照片看,南山古柏早在年就已经分作南北倾斜的两株树了,一枝向南一枝向北,成倒八字的长势。
年,南郭寺古柏。
值得注意的是,马达汉为南郭寺隋塔残塔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隋塔最早的影像。隋塔此后再次被拍摄时,一直要等到年。
塔,又名浮屠,是梵文的音译,起源于古印度。据佛教典籍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火化出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珠子,称为舍利,于是,弟子建塔供奉,永志感念。
南郭寺卧佛殿院中就有舍利砖塔一座,俗称“隋塔”,是隋代广建寺塔时的产物。这座塔共七级,通称七级浮屠,古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指七级舍利塔,言其功德之大。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广建佛塔,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四年,“前后营造寺塔五千余所”(范文澜《中国通史》)。史学界认为,中国所有帝王中,分布舍利、建塔立寺、写经造像、延僧讲习,无过于隋文帝者。其分舍利建塔之举,更为特殊。隋文帝直接选择了印度的护法之王——佛教大力歌颂的转轮法王——阿育王为榜样,是以阿育王的气魄来“弘法护教”的。仁寿元年(公元年)6月13日,隋文帝60岁生日的这一天,下诏在30州建30座舍利塔。阿育王所建塔,是在一日同时修起的,隋文帝仁寿元年的起塔,也是“限10月15日午时,同时下石函。”诏书指定“秦州于净念寺(麦积山)起塔”。建塔的式样均按“所司造样,送往当州”的标准样式建造。各州建塔及奉迎装藏佛陀舍利时,天空大地种种瑞相层出不穷,《法苑珠林》中对此记载颇详,称“秦州静念寺立塔,定基已,瑞云再覆,雪下草木开花。入函,光照声赞。”静念寺也就是今麦积山瑞应寺。
南郭寺隋塔即是隋朝广建佛塔的产物。仁寿二年(公元年)正月,隋文帝第二次颁诏分舍利于秦州、陕州、恒州、杭州等53州建塔,安葬舍利,仪式规模一如前式。诏书讲“其未注寺者,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也就是说,麦积山属第一次分舍利并注名建塔的寺所,而南郭寺地处州治,而且是已具规模的古刹,符合建塔条件,属第二次未注寺名者范围,是由州所定的建塔寺所。据《天水城建志》及有关史料记载,秦州南郭寺建塔时间是仁寿二年(公元年)农历四月八日。《秦州志》记载:南郭寺隋塔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为七级舍利塔。”据南郭寺塔梁记载,塔竣工于隋大业十三年(公元年)四月八日。也就是说,此塔建造时间达15年之久。
年,南郭寺残塔。
隋塔建成后几经颓废,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年)“由寺僧惠宝修建砖塔二级”,修建时惠宝称他见塔上镶嵌一块小石碣,碣上镌刻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随即抄录上报官府,原诗碣又砌藏于塔内。这座隋塔后经几次坍塌与修复,宋代发现的李白诗碣已不知去向。传此诗即为李白所作《南山寺》诗,其中有“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句。“西塔”指塔的方位,即大雄宝殿西侧、卧佛殿之前。不论此诗是否属于伪作,作者写这首诗时肯定是看到了古塔雄姿。
天水处在中国两条地震带交叉点的附近,据统计,历史上曾遭受7级以上地震9次,因此,南郭寺隋塔受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年),巩昌府判官谢鉴参观南山寺,发现寺院缺两座配殿,“遂生欢喜心,愿补其缺。”此时,秦州知州姜光胤“驱五马飞驰而至,且携酒饮我,于是同趺坐老树下”,探讨修配殿之事。此时的隋塔是什么情况呢?“甚倾圮颓败,而巍然钜观之意犹存”(文见谢鉴撰《建南山寺二配殿卧石纪事碑》,下同)。也就是说,虽然看上去很颓败,但仍然巍然耸立,成一巨观。于是,谢鉴、姜光胤共同商量修缮隋塔事宜。姜光胤介绍此塔:“有说焉,是塔初建无可考,有宋重修,铭石俱在。而石所不载者,传云有谶言——重修落成之时,即微有崩陷云。后当遇地震而得复坏,坏后即遇一节钺元老为之复新。”
由此可知,隋塔宋以前就已经被震毁了,宋代重修,但重修的时候相传有谶言,说塔落成之时就微微有所崩陷,以后遇到地震会毁坏,后来会遇到一位“节钺元老”重修。节钺者,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此处是姜光胤恭维谢鉴的话。
谢鉴等人年重新修缮了隋塔后,又过了一个世纪,到了乾隆二十九年(公元年),《直隶秦州新志》舆图部分“州境全图”画出的南山寺中,隋塔又是残的,说明这一百年当中,隋塔又受到了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损坏。此时南山寺的现状是:“南山寺在南山之曲,将及巅,背负幽林,前临耤水,亦胜地也。前殿有卧佛,后有古铜佛像三尊,当院有古柏,别院有清泉,杜诗所谓‘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也,前有佛塔,亦古物。”
由以上资料可知,马达汉年拍摄的“一座因地震而倒塌了的宝塔遗迹”即隋塔已经残缺了至少半个世纪。
令人不解的是,马达汉拍摄的不是隋塔整体,而是塔的底座部分,这使人误认为马达汉的主要拍摄对象是残塔脚下的龙爪槐。也许在马达汉看来,此塔上部残破,影响画面的美观,故不摄于画面。
无论如何,这是隋塔留下的第一张照片,比通常所见民国九年(年)天水大地震后秦州城最早的照相馆经营者赵仰嵃拍摄的南郭寺残塔照片更早,所以显得无比珍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