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窑,中国白瓷的代表,享有quot

福省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如今德化县内保存着宋元时代的碗坪和屈斗宫等窑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烧造印纹陶器,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普陀洛迦新志》卷十记:「及万历中,为极盛。」证明观音奉祀在万历年间极为鼎盛。基于观音信仰与航海外销贸易有着密切关系,故渡海观音形象多见以神情自若,临风飘拂,但足下却波涛翻滚,宛如乘风破浪。福建德化窑因靠海之便,其所作之瓷塑多以释道为主,至晚明期间,工艺则更臻于巅峰,尤以何朝宗创作之观音造像因面目生动,衣纹遒劲,而被视为上乘之作,加上传世数量精罕艺绝,大件作品则更显寥若晨星。

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与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共奉为“西方三圣”。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而为国、日本等大乘教区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其中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佛教经典有云:「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大意乃观音菩萨慈悲为怀,神通广大,化身无数,根据众生根器随机应化,普门示现,十方国土无剎不现身,众生只要至诚持念观音名号,可以逢凶化吉,满一切如法善愿。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成为大慈大悲的象征,唐代禅宗六祖慧能(惠能)在《坛经》中也道:「慈悲即是观音」。观音大士成为佛教中最受尊崇的菩萨,在中国历史上一度达到「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近二千年来,观音菩萨之圣容,屡见于塑像或绘画作品。

德化窑胎土氧化铁含量极低,成就其白瓷釉料莹润,色呈牙白,温蔼悦目,让人过目难忘、骤眼可认。有别于德化窑其他陶人,何朝宗所制宗教塑像,胎体厚重,造型新颖,别树一帜。乾隆二十八年()刊刻的《泉州府志》中指:「又有何朝宗者,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善陶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另据档案记载,清代慈宁宫内大佛堂西配殿曾供奉过何朝宗款识的白瓷观音一尊。

十七世纪德化白釉观音菩萨立像清20世纪初德化白瓷「文殊普贤」坐像明16世纪德化达摩坐像

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海外各地。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明清至今,福建泉州德化窑持续烧制观音造像,广销中外。

明晚期林希宗制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明晚期林希宗制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

明代晚期是德化窑发展的重要时期,除日常器用外,更以瓷塑人物最为著名,其时烧制的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的玉质感驰名中外,涌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瓷塑艺人,他们的作品珍贵难得。

晚明德化白釉文昌帝君坐像清18世纪德化白瓷「释迦牟尼佛」立像清康熙德化白瓷贴螭龙盖壶清十八/十九世纪德化白釉和合二仙像清康熙德化白瓷葫芦式注壶明末清初德化白釉戟耳香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