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叉底”就是“地”,“俱舍”就是“藏”。我们现在所称的“地藏”不是音译,而是义译。如“般若”就是音译。那什么叫“地藏”呢?《地藏十轮经》里有这样两句话解释得非常好:“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这看似简短的两句话里却蕴藏着很深层的含义。今天小编就同大家一起来分享当中的深奥意义。
“安忍不动如大地”,安”就是平安;“忍”则是忍辱波罗蜜的忍。菩萨行的六度中就有忍辱度。大乘菩萨行,讲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就是难得做到的去做,难得忍受的去忍。这个忍,实际上就是哲学认识论上的“认”。佛说法的时候,经常是一说法,很多人就知道了,证悟到了无生法忍,对无生法,得到了、认识了。
“地”之安忍不动,我自岿然不动像大地一样。
“藏”即静虑,就是安静的静,是禅定之进入深密,像秘藏。
《地藏十轮经》对此有另外一个说法:这个“地”讲的是我们的心像大地一样。大地的特点是,能载:什么都能承载;能藏:什么都能藏;能生:什么都能生。万物都由地生出来,这是地之德,是地的根本特点。我们的心就要像大地一样,能容纳一切,像大地一样,能承载一切。佛教讲心地为大,就是以地来明心。
“静虑深密如秘藏”,“藏”就是蕴藏,就是储藏在里头,所谓“静虑深密如秘藏”,此秘藏就是“三德秘藏”。三德,即佛涅槃时的三个德相:般若、解脱、法身或法身、解脱、般若。佛在世时,是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庄严;佛涅槃了,佛去了哪里?涅槃三体:报身变成舍利;法身无所不在;解脱所作皆办,都成了般若。我们人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心经》中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是人,他也是色、受、想、行、识,不过他的五蕴跟常人的五蕴不同,他觉悟了、清静了,所以他涅槃之后,色蕴变成法身;受、想、行、蕴得到了解脱,彻底的解脱;识蕴就成了般若,最后智慧成了般若,转识成智,成了最高的智慧般若。所以涅槃之后是什么状况呢?生之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死之后,他的德相即般若、解脱、法身,这就是我们所要明了的三德秘藏。
我们常讲人人皆有佛性,同时更深的说,人人都有佛体,即跟佛一样的身体。人人皆有佛性,也就人人皆有佛体,亦即人人皆有三德秘藏,都应具备般若、解脱、法身。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报,在佛体上更是差的远,我们凡人的三德秘藏被无明、烦恼所遮盖、束缚住了。所以,对“地藏”是什么的进一步解释,就是要明白“地藏”实际上就是我们心地的宝藏,我们的心地是能藏、能生、能承载、能容纳一切的。我们的宝藏,藏的又是什么呢?就是三德宝藏,就是般若、解脱、法身。我们心中的宝藏就如大地。
那么什么又叫三德秘藏呢?就是说,看看这个生死最后能不能够成就。地藏菩萨是真的不信邪的,他就是要叫每一个众生的三德秘藏最后真正的成就出来,不再生死、了脱生死,把三德秘藏显露出来。这不是一般的佛性显露,而是要最后成就三德秘藏,使每个众生不但能了脱生死,而且能够成佛、能够涅槃,显出三德秘藏。所以地藏菩萨本愿之大,在密教里他叫做“悲愿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