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的称呼,向来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我们经常听说过的“佛”、“菩萨”、“罗汉”等,显然,这是佛门中地位最高,也最为响亮的称呼,因为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他们是“神”。不过,对于那些普通的、不是“神”的佛门弟子来说,像“沙弥”、“比丘”、“和尚”、“喇嘛”、“僧人”等,这些称呼之间,又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沙弥”。提起“沙弥”这个词,人们往往又会在它的前面,再加上一个“小”字,即“小沙弥”,其实,这个“小”字当然是有道理的。对于“沙弥”,我们只需记住三个关键词,也就一目了然了,这三个关键词就是“出家人”、“男子”、“二十岁以下”,所以,何为“沙弥”,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顺便多说一句,若是二十岁以下的女性出家人,在佛门中则被称为“沙弥尼”,多了一个“尼”字。
其次,我们来看“比丘”。为了通俗起见,我们仍然按照“沙弥”的套路,来看“比丘”。与“沙弥”相同,“比丘”也是涉及三个关键词,即“出家人”、“男子”和“二十岁以上”,显然,“比丘”与“沙弥”的区别,就在于年龄,就在于“二十岁”这个年龄分界线,年龄超过二十的,称为“比丘”,二十以下的,称为“沙弥”。不过,在佛门中,“比丘”与“沙弥”的区别,还有着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只受过“十戒”而没有受过“具足戒”的,是“沙弥”;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了。当然,满足这种条件的女性出家人,被称为“比丘尼”。
接着,我们来看“僧人”。“僧”是“僧伽”的简称,它的意思就是“众人”、“大众”。“僧伽”是佛教徒所组成的团体,一般而言,至少要有四个人才能够称为“僧伽”,而单个人是不能称“僧伽”的,那么,单个人称什么呢?对,就是“僧人”,这就好比一个人不能称作“军队”,而只能称作“军人”,其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就不难发现,对于“僧人”来说,只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出家人”,而与年龄、性别、受什么样的戒律等,没有关系。换句话说,我们以性别为标准而把出家人分为“僧”和“尼”,是不对的;说得再明白一些,“僧人”本身就包含了“沙弥”和“沙弥尼”、“比丘”和“比丘尼”。
第四,我们来看“和尚”。“和尚”一词同样源于梵语,在当年的西域地区,被译为“乌阇(shé)”,而在汉地则被译为“和尚”。“和尚”就相当于“师”,可以说,它是一个尊称,只有那些具有了一定的资格、修为、堪为人师的佛门弟子,才可以被称为“和尚”,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佛门弟子都可以称为“和尚”的,但是“和尚”却无性别之分,男、女皆可称“和尚”。
不过,到了今天,“和尚”似乎只能去称呼那些男性佛门弟子,这与“和尚”的本意,显然是不相符的,充其量,这只不过是一种“约定成俗”的叫法罢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喇嘛”。关于“喇嘛”,其实我们无需多言,因为它与“和尚”一词,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和尚”是汉语中的称呼,而“喇嘛”则是藏语中的称呼,如此而已。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不妨再来做一下总结:
如果把佛门弟子划分等级的话,那么——“沙弥”和“沙弥尼”为低级,“比丘”和“比丘尼”为中级,“和尚”和“喇嘛”为高级,而他们又通通可以称为“僧人”。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这个问题,你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那就快来留言讨论吧!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