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区,离市区一百多公里。最早的一批石刻建于唐朝,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相比,这里的石刻造像年轻许多,同样建造技法上也成熟许多,代表了唐宋时期的风格。能在这里大规模地留下那些时期的艺术珍品,怎么都让人觉得意外。
大足石刻分布范围很广,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等五个区域为主。从市区大巴车开了两个小时到达大足石刻宝顶山区。下了车沿着汉白玉石桥往前,中间穿过一座五间石牌坊,远远的就望见一恢宏的宫殿建筑群。
中间主殿分为前后两进,重檐屋顶,左右两边偏殿规模较小,整体建筑朴素大方,没有丝毫艳丽的雕饰,颇有汉唐之风,尤其是主殿上数根几人合抱的大柱支撑起空旷高大的殿堂,令人望之肃然。
主殿的匾额上“天下大足”四个字远远就能望见,心想好大的口气!大足石刻是我国洞窟石刻的最后一个高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凭此便能当得起天下二字?
走过两座大殿,还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才到景区入口。门口的建筑重檐飞角,也很精美,门楣上有乔石题的“艺术宝藏”四字。
进景区后,沿山路走上一小段,再一抬头,大足石刻的艺术珍品豁然出现眼前!一面巨大的山壁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大小不一的各式造像,就这么毫无预警地撞入眼底,说实话真有点震撼。
因为没有小洞窟的空间限制,石刻的群聚效应,及红色岩石背景上蓝色彩绘的叠加,石刻的视觉冲击力大大增强。
宝顶山石刻的开凿和赵智凤此人有很大关系。他师承佛教密宗教派的柳本尊,在大足传教时花了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建成了密宗史上唯一一座大型石窟道场。至此,石窟造像达到晚期的鼎盛,而宝顶山也成了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
这片山壁中央所雕凿的人物就是柳本尊,其左右两侧乃其门徒。造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再绘上艳丽的色彩,整片山壁就显得异彩纷呈,极为夺目。
可惜的是造像经过多年风雨侵蚀,彩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柳本尊的外层镀金基本掉光。
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古人精湛艺术的赞赏,也不妨碍我们聆听了解石刻造像所阐述的故事。就如这座柳本尊像,雕刻的是眼,耳,手臂皆有残缺的形象,即表明他所创立的密宗教派是以身体自残来达到修行的目的。据说这种修行法一度极为盛行,因此他的门徒也甚多。这听起来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大足石刻除了佛教题材造像,还一并陈列了道教人物,这其间又将儒家思想融入,形成一个个中国本土化了的宗教故事。中国文化之强劲融合能力在此一一彰显。因而,与其他石窟相比,大足石刻背后的故事更有特色,也更具可读性。
与柳本尊同在一面石壁上的便有一些民间传说。印象最深是饮酒者和劝酒者在地狱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惩罚,按佛教的说法,饮酒犯错是果,劝酒是因,因此在地狱中劝酒者将受到更重的处罚。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酒的态度竟是如此,想必令诸位看官大跌眼镜了吧!
拾级而上,第二幅石壁上醒目地凿着三尊大佛,宝相庄严,乃西方三圣,周围围绕着一百多尊教徒。造像形态各异,雕刻细腻,整个石壁展现了西方净土的盛况。
紧接着是释迦牟尼像。手结法印,面带微笑,一副慈爱的模样。有两面石壁都凿刻了如此慈爱神情的释迦牟尼,与石壁上所表达的思想极为契合。虽是佛教造像,却将儒家的孝道加入,一幅讲述了他出家前亲抬父棺的故事,另一幅以孩子的出生成长反应父母的养育之恩。
行至景区最深处,乃是石刻精华之一的释迦涅槃。此处释迦被凿成一尊巨大的卧佛,头北足南,面西背东,双眼微闭,神态安详。
其面前是一干弟子,听闻释迦涅槃,依依不舍,为了阻止众人追随,释迦于身后划出一条弯曲的河流,即九曲黄河。
据说卧佛建成后,双眼流泪。后经察探发现,地面水渗进岩石无处发泄便从眼缝中流出。于是在卧佛岩顶上挖一深沟将水引入前方一侧,并在石壁上雕刻了九个龙嘴,让水从龙嘴里流出,再在下面雕上释迦降世,即成了现在所见的九龙浴太子图。
转到南面山壁,三尊大佛如擎天柱般岿然而立,俯视众生。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左手结印右手平伸,普贤和文殊手持宝塔胁侍左右。
若未听解说,我也只当这是三尊较大规模的造像,之后才知其建造颇有讲究。左边的普贤菩萨是完美力学的应用典范,其手中的宝塔重八百多斤,却单手托起,历千年不坠,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工匠们靠手臂上的袈裟将塔的重力传至下面的基座,塔和双手形成了稳固的三角形,使造像既美观又坚固,如此巧妙的设计即便在今天也不遑多让。
之后在圆觉洞,我再次被古人的智慧折服。洞窟完全利用洞口上的小天窗采光,在平时无雨的天气,洞内事物清晰可见。
今天小雨阴天,洞里石像虽看不真切,却也能看出其保存得比较完好,色彩依旧鲜亮。那些佛像的衣着和饰物极尽妍美,线条流畅,雕琢精细,隐隐看出带有宋朝的奢华。
造像上有一条横沟,乃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对佛像的侵蚀。水道最后流进一持钵的僧人碗里。僧人手臂中空,于是水顺着手臂管道排到地下。因而在洞中人们可听见水滴声却见不到水流。
洞窟正壁凿三身像,两边为十二圆觉像,造像的莲花座下是一仿木石案台。若没有解说,我们又要被蒙了,那些案台仿得太像了!居然以石头做出古朴沉重木质感极强的案台,再次惊叹!
紧挨着华严三圣的是一幅六道轮回图。简简单单的一幅图却形象地表述了上三道和下三道之间的因果轮回及修行的作用。
大足石刻果然极具故事性,这样一幅图也能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随后的画虎类猫,驯牛图也都是有趣的故事。
宝顶山的石刻故事以明代所建的两尊不成比例的佛像为终结,整个中国石窟艺术也从此步入停滞期。
大足石刻作为最后的丰碑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但整体而言缺少若敦煌莫高窟之热情奔放,也没有龙门石窟之大气磅礴,倒是有种小家碧玉般的细腻精致。
毕竟文化艺术的背后是历史时代的沉淀,偏安一隅的南宋如何能敌北魏之狂野彪悍,更达不到盛唐的气象。大足称天下或许更多隐喻着一种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