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杜余沟村西,驱车十多里山路一直盘旋至山顶,再往低谷行至山坳处,便是一处千年石窟艺术宝库——庙岭山响堂寺千佛洞。值端午节登山游览,感受千年佛教文化。
寺东北山顶有砖砌禅师塔一座,塔系平面方形单层重檐亭阁式,全塔砖构,通高4.3米,为唐代所建。此塔是响堂寺原建筑群中唯一留存的建筑。
年庙岭山石窟被列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响堂寺位于榆社县城西南庙岭山寺沟。响堂寺,因寺内凿石为室,状若石瓮,人入其中,石声峥峥,满堂皆响,故名响堂寺,北魏至唐时依山造像,随之因像造宫,并建寺院,原寺院已毁,据遗址可知,原大殿面阔三间,后壁依山岩垒砌,殿前有围墙、山门和石阶。现存石窟两处、摩崖造像一处,现在看到的寺庙建筑为坐北向南,保护着里面的摩崖大佛造像。
摩崖造像在原大雄宝殿的后墙崖壁上,依崖面雕凿而成,为一坐佛,佛像坐高2.6米,身披轻薄透体袈裟,衣纹突起,似贴泥条样式紧裹身体,线条简洁流畅。双手残,结跏趺坐于仰莲台上。舟形背光外缘为火焰纹,内匝为七佛二飞天。此图为佛头被盗前摩崖坐佛图像。摩崖坐佛面相丰润,颈粗短,上饰三道肉纹线,这与窟内唐永淳二年佛像十分相似,推断应开凿于唐高宗时期。
年,大佛佛头被盗,后由佛门居士将头部复原至今,千年佛头真容从此消失。释迦牟尼佛左右弟子也是重塑像。
寺东几米远即是千佛洞,洞口建有石和门楼保护着千佛洞。
窟门为圆拱龛形,宽0.96米,高1.08米,门楣上方右侧雕凿两个小龛,龛内各雕一坐像,风化严重,从轮廓龛似为交脚菩萨。
千佛洞,又称石室方丈,坐东朝西,依崖而凿,方形覆斗顶,宽2.4米,深2.55米。窟内雕较大造像6尊,四周千佛环绕计尊。洞内可容纳十余人站立。此为千佛洞正壁佛像,高1.34米,坐高0.9米,素面馒头状高肉髻,发髻平展,中无分叉。原像面相丰圆,眉眼细长,嘴角上翘,微含笑意,结跏趺于束腰须弥座上,佛身后有舟形背光和圆形头光,可惜被不法分子盗凿。
被盗凿前正壁佛像图
千佛洞顶心雕一朵大莲花,七瓣宝装式,四披无雕式,明清时期彩绘花卉图案。
千佛洞前壁也是满雕有无数小龛佛像,窟门右下方壁面有唐代续凿的五个尖拱形小龛,内各雕一坐佛。
千佛洞左壁正中上下各开一圆拱形浅龛,上龛内雕一坐佛,高0.34米。下龛内雕一立佛,高1.05米。壁面满雕千佛小龛,壁面右下方有一唐代补凿的小龛,龛内雕一佛,龛左为供养人题名,龛右为纪年题字:“永淳二年佛弟子仓君正施布丘端正息妻李造像一区今得成就合家供养佛时”。
千佛洞右壁壁面上方开一圆拱浅龛,内雕一坐佛,高0.4米,结跏趺坐于方座上。
出寺东墙外约二十米崖根下还有一石洞,坐北朝南穹窟顶,顶部作莲花藻井,面宽不足2米,深约2.5米,高约3米,洞顶绘有四幅山水画,应该是旧时僧人修行之所。附近石壁上竖刻“梓相山石室寺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六日”字样。
出寺庙西围墙石壁上有题字:成化十六年三月内出实室寺石条×百尺。
寺庙西北高处一大石块上有道光27年题字。
石壁题字隐语
道光27年()“荆山愚夫”在响堂寺西侧峭壁上留下四句诗:
四百年前结下缘,
相逢只待九三年。
迷迷惑惑重修寺,
宝殿森严复焕然。
年秋天,弘雄女法师率团由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岗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一路考察,为香港建露天大佛物色一个佛像"模特",因为榆社是早期佛教盛地,佛像遗存遍及各地,所以团队一行来到了庙岭山响堂寺,当看到眼前这尊唐代释迦牟尼石刻佛像后,赞叹不已,这尊造型优美的大佛正是她们要找的佛像,于是决定以这尊佛像为原型建香港露天大佛。
年香港天坛大佛建成开光,也是年榆社县华能电厂领导对寺庙进行了全面维修,千年古寺焕然一新,正应了石壁上题的“九三年”,冥冥之中隐语巧合成真了。
庙岭山,实为梓荆山,乡人因山岭上有庙唤作了庙岭山。清光绪七年《榆社县志》记载:梓荆山在县西十里,隆隆陡绝,上有梓树一,垂阴蔽日,古色苍然,建梓岳庙,其神最灵。可见清末时还称作梓荆山。古榆社八景之一“荆山晚照”,即是指梓荆山夕阳西下霞光照耀石壁之美景。
游梓荆山响堂寺
清.张廷奏
拂草来山径,穿花问响堂。
香浮石壁外,云锁碧溪傍。
树杪千寻合,流奔万壑忙。
风清梁子案,苔护祝姬妆。
似语言还咽,无声听愈长。
平生吊古意,对此一苍茫。
游梓荆山响堂
清.张成翮
十里空山迹,
登临值晚秋。
梓悬双峡冷,
荆缀一花幽。
佛火垆烟绕,
峰岚瑞色留。
往来樵坞客,
休作梦仙游。
香港天坛大佛,全球最高的户外青铜坐佛,历时12年落成,总高度34米,释迦牟尼佛像高26.4米,年12月29日建成开光,是香港重要的地标,她的原型正是榆社庙岭山摩崖佛像。
幽静的寺院,精美的佛像,让人仿佛回到了千年,那时虔诚的佛弟子们用心血凿出了一尊尊佛像,一代代僧人又在这里守护着这方佛国净土,也让每年前来祭拜的人们感受着繁华和喧嚣闹市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