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近年建城史和近年的建都史。素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石头城、建康、江宁、天京、应天府、金陵都是南京的曾用名,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使得南京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
下面,我们就通过外国人的镜头,回望一下金陵古城的明故宫、明孝陵和栖霞寺等地的清末景象。
朝阳门朝阳门即今天的中山门,因为处在南京城最东面,故名朝阳。是连接城内宫城和城外明孝陵的通道。此时的朝阳门上尚有城楼,只是已经损毁得只剩下一个框架,城楼下的瓮城保持的还非常完整,图片中的两名西洋女子正沿着城外的土路一路游览。
瓮城之内朝阳门瓮城之内的景象。斑驳的砖墙,墙上残存的泛黄的标语,一间只放着一条长凳的低矮小屋,屋前的路灯杆上挂着一盏玻璃罩油灯。因为角度的原因,感觉城门楼距离非常近。
明故宫两名女子乘坐一辆四轮欧式马车前往明故宫游览明,车夫是一个戴着礼帽、穿着长袍的中国人。半路上,两名西洋女子被路边的野花吸引,下车采摘。背景是明故宫的午门。
西安门明故宫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南京)后的皇宫,占地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建造完成,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的宫殿建筑群。图中建筑是明故宫的西城门西安门,历史上曾长期被称为西华门,其规格仅次于正门午门。
西安门内两名脚夫挑着担子从西安门进入,沿着长而弯曲的道路前往集市。道路两边零散地盖着一些民居建筑,其中一间房屋的大门已被砖头砌死,一片颓败之相。
翁仲路翁仲路是明孝陵前神道的一部分,道边排列着巨大的石雕人像,有文官也有武将。神道的前半段是石象路,道边排列的是石象、石马、狮子等石像生。
享殿遗址此处原为规模宏大的享殿所在地,根据地面上残存的台基,可以看出其规模与北京的太和殿相当。原本的地面建筑已毁于太平天国运动。图中的建筑为清朝廷平定太平天国后,在原享殿中门位置重修的一座小型碑殿,里面有“治隆唐宋”等石碑。
升仙桥两名女游客走在明孝陵方城前的升仙桥上。升仙桥是横跨宝城御河之上的大石桥,寓意朱元璋的灵魂可以通过此桥升天成仙。身后方城上的明楼只剩下了部分残骸,清文宗咸丰三年(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时,明楼屋顶被战火损毁。
方城方城是宝鼎前一座宏伟的建筑,外部用巨大的石条砌成。此时,两名西洋女子正在方城的院内游览,厚重荒凉的古老建筑和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栖霞寺栖霞寺当年的景象。这座寺庙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它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以及湖北荆山的玉泉寺并称为“天下四大丛林”,同时,它还是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
塔前立佛栖霞寺前。栖霞寺前的舍利塔,当年塔前东西两侧立有两尊鎏金菩萨像,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塔旁有房屋建筑,不知为僧舍还是平民房屋。
舍利塔这座密檐式塔舍利塔位于栖霞寺东,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年),最初是一座木塔。图中石塔为五代南唐重建,距今也已有千余年历史。
舍利塔局部舍利塔通高十八米,为白色石灰岩石砌造。塔身一共五层,塔身上有石门、四大天王和释迦八相浮雕,画面生动,雕工精美。
三圣殿三圣殿,又称大佛阁、无梁殿,是一座明代重建的阁楼,里面供奉的南齐时期开凿的无量寿佛像、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圣殿造型独特,上层留有三个采光孔,每年十一月份下旬,阳光都会透过采光孔投射到主佛像眉心的宝石上,形成五彩斑斓的“佛光”奇观。
千佛崖三圣殿后是南朝佛教石窟群,上有石窟二百九十三个,共有各种佛造像五百一十五尊,由于历史上屡次遭到人为破坏,很多佛像的头面部都已缺失,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