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这座古塔曾出土千件文物,塔内佛像竟有

山水斗城

“诺讵那与其徒八百众居震旦国,五百居天台,三百居雁荡”。

相传早在东晋永和年间,秀丽的温州山水吸引许多印度高僧前来结庐开山,成就了温州历史上“先佛后儒”的文化发展景观。佛教建筑应运而生,寺院、佛塔如雨后春笋般在东瓯大地上涌现。

白象塔

温瑞塘河畔的白象塔,堪称是北宋时期中国南方佛教文物的聚宝盆。

年,当考古学者走进这摇摇欲坠的古塔时,被塔内珍藏的众多精美文物所震惊,数量之大、品质之精,在温州可谓史无前例。

本期,就来聊一聊白象塔内的奇珍异宝。

唐代佛塔出土千件文物

据明释成钦《永嘉白塔寺重修宝塔募缘疏》、民国释显培等《重修白象宝塔记》记载,白象塔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

塔身为砖木结构,六面七层,高31.3米,底径7.8米。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分塔心、外壁、回廊三部分。底层设有副阶,这种设计仿自殿阁建筑的附阶制式,便于登临停歇之用。塔的外围层层挑出木构腰檐,平座,栏杆。每面隐出槏柱和倚柱,组成三间式,明间辟门或设佛龛,内供佛像。由下而上每层高度依次递减,直径依次收敛,外形挺拔优美。

白象塔各层文物分布情况

据记载,白象塔曾先后大修于北宋咸平年间(-)、明嘉靖十二年()以及民国时期。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白象塔塔身倾斜严重,第三、四层出现了多处裂缝,局部塔壁剥蚀严重,岌岌可危,已无法再次加固维修。

年,浙江省文物部门批准拆除白象塔,次年动工。文物工作者从塔中发掘出铁、铜、瓷及木制器物多种,且有大量经卷、绘画、雕塑品、石刻等北宋文物,共计出土各类文物一千余件,包括漆器、经函、写经、活字印经和彩塑观音立像、阿育王漆塔等精美物件。

拆除之前的白象塔

如今大家见到的这座白象塔,是年按照原来式样在旧址重建的。塔高40.5米,塔身直径10米,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六面七层建筑,每层腰檐翼角飞翘,风铃叮咚,声闻数里,外施走廊回栏,每级设壸门或佛龛,逐层转换,上下错置。底层西南辟门,塔内木梯连接,底设副阶。登上塔顶,可眺望南白象全貌。

彩塑菩萨堪称“东方维纳斯”

女娲抟土成人只是个传说,但在古代温州巧匠手下,随处可见的泥土确实能够被塑造成栩栩如生的人像。

白象塔内出土的42身北宋彩塑佛教造像是出土文物中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题材丰富,形态毕肖,极具绚烂之美,是现存宋代彩塑的典范之作。其中有两尊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彩塑观音菩萨像格外引人注目。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现藏于温州博物馆

一尊通高64厘米,石绿色高髻,缀饰璎珞,面部丰腴长圆。眉清目秀,双耳垂肩,饰花形耳珰。内穿赭红描金菱格纹右袒襦衫,外披朱红色袈裟。胸饰璎珞,下着白色方格田字纹罗裙,花瓣形裙摆曳地。双手腹前相叠,衣裾缠绕于左小臂,跣足立于双瓣仰莲座上。菩萨体态轻盈,神态闲适自若。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另一尊菩萨形象与前者极为相似,双手胸前合十,腰胯微向左扭,右膝微曲,形成曲线,姿态恬静而富有律动感。

如今,两尊佛像,一尊在温州博物馆,另一尊在浙江省博物馆,各自成为两馆的镇馆之宝。

为何这些彩塑能够保持千年不烂?

经考证,这些油泥彩塑像,是用杉木条作骨架,再经由黄泥、谷壳和短麻丝捣合而成,捏塑成型后,再敷设一层细白泥、细麻丝搅和桐油的泥土,最后在泥胎表面施上白色化妆土着色而成。细白泥即为制瓷用的高岭土,瓷土与桐油结合紧密,细腻坚韧,风干后,易于雕琢塑造,从而使塑像的面相部表情、衣饰褶皱栩栩如生。用色上,有赭红、桔黄、石红、石绿、铅白、茶黑等天然色彩,还运用了描金、贴金箔等表现手法,使得白象塔出土的彩塑整体上既色彩纷呈,又不失妍媚,既雍容华贵,又雅俗共赏。

这两尊彩塑菩萨立像见证了“瓯塑”的历史源远流长。

佛教文物展现异域风情

佛教在东汉时期已传入中国。白象塔出土的部分佛像,其形态、雕刻手法颇有异域风格,见证了古代温州对外交流的盛况。

北宋彩绘木雕罗汉坐像

这尊彩绘木雕罗汉坐像,头顶光圆,双耳下垂,双目微启。身着朱红色交领僧衣,外披白地赭红斜格纹袈裟。右手曲于胸前,左手支于左后臀部地面,结跏趺坐,坐姿左倾。面部表情生动,其姿态似在讲经。高眉骨、深目、高鼻,酷似西域人形象。

北宋砖雕天王坐像

砖雕天王坐像头顶束双髻,戴宝相花纹冠。脸型椭圆丰满,粗眉瞋目,高鼻大嘴,露齿微笑,鬓角至下巴蓄波浪纹大胡须,貌似胡人。左腿盘曲,右腿踏地,半跏趺坐于靠背椅式座上。左手握空拳于胸前,右手残,手执物已失。

此像胸前两面人面纹圆护,圆护之间用小条状甲片连缀,背甲则为一片式样。胸背甲在肩部用两根肩带相连,套在护肩上,肩带边缘的线条表明肩带为皮革缝制,胸部用帛带横束。《宋史·志第一百一·仪卫六》有记载:“前膺为人面二,自背连膺,缠以锦螣蛇。”大概指的就是这种式样。

北宋砖雕泗洲大圣坐像

另有一尊砖雕泗州大圣坐像,通高46厘米,头戴风兜,两边宝缯下垂至胸。面容圆润丰满,弯眉长目,眼眶微凹,嘴角含笑。内着三层交领襦衣,外罩通肩袈裟,右裾缠绕在左肩上。双手掌心向上仰置于腹前结印,结跏趺坐仰莲台座上。通身施朱红色彩,出土时表面色彩保存最为完好。

日本木雕神宫皇后像

其风兜、交领襦衣的样式与雕刻风格,与日本平安时代漆木女神坐像(现藏京都国立博物馆)、木雕神宫皇后坐像(现藏奈良药师寺)相一致。它为研究古代中日神像的服饰、头饰提供了珍贵资料。

意外之喜小木塔内藏“舍利子”

年2月,一则有关白象塔的消息引起国内外宗教界及媒体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