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木作古建北朝五代

白癜风是怎样造成的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323/4359077.html

小木作相对于大木作,因其不具大木之结构作用,古代书著称此类构件为小木。《营造法式》卷六至卷十一全部为小木作,包括悬鱼、惹草、板门、软门、破子楞窗、天花、藻井、勾栏、壁藏等共计四十余种。其中,早期的佛道帐、壁藏、木椁、明器等小木作由于较为真实地表现了早期建筑了做法,对研究古代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传世小木作本身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下面我们分两文介绍文献所载的部分经典之作。

小木作在《营造法式》中的概念范畴(源自:吕舟等《晋城二仙庙小木作帐龛调查研究报告》)

北朝·炳灵寺窟佛帐

炳灵寺窟内正中与洞口朝向相同处,架有一座类似小型木屋的木构建筑,内部保存着基本完整的一组塑像,就其特点应为佛帐一类建筑。佛帐与内部塑像为统一整体,并为同一时期制作,时代约当西魏,最迟不逾北周(约-年)。窟佛帐是已发现的较为完整的我国古代木构建筑遗物中最早一例,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以及石窟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炳灵寺窟佛帐及平棊

源自豆瓣网:山河旧梦Dreams《炳灵寺:从窟到窟的无边梦境》

佛帐架设于距离地面约1.4米高的木板支架上。平面、立面皆近方形,四柱板壁结构,正面设一门。佛帐最下一层为地栿一周,地栿相交的四角上,立有四角柱,断面小八角形(西北角柱已失),柱上层层相叠枋,柱顶施一周共四根柱头枋。枋上复架枋一层,内中井字相交枋四根,组成平棊枋,共分九格。平棊背板即铺其上。平棊枋上再履一周槫。全部横向构件均为绞口造,出较长之绞头,用材特殊之处为断面长方形之地栿与枋均平放。

佛帐内南、西、北各有泥塑一佛二菩萨,应为北周时期作品,造像后经过明代重绘。木阁阁顶凿井分为9个方格,每个方格内为梵文六字真言

▲炳灵寺窟佛帐平面、纵断面和立面图

▲佛帐各部分名称

以上四图源自王泷《新发现的北朝木构建筑——炳灵寺石窟窟佛帐》

北齐·厍狄迴洛墓木椁残件

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寿阳西南的贾家庄发掘了一座北齐大墓,墓主人厍狄回洛下葬于北齐清河元年(年),墓中发现残存木椁一件。整个椁室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3.82米、南北宽3.04米、残高约1.2米。木椁木构屋宇式,位于墓室中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可惜整个木椁已被压毁,各部木构件多脱节,相互倾折杂乱,且多腐朽酥散成粉末状。保存较好而形制清晰者极少,保存较好能识别作用的构件约50余件。尽管这些木构件已无法拼出完整的椁室,但作为存世的北朝木结构残件,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建筑史学研究意义。木椁构件现存于山西省博物院。

▲厍狄回洛墓木椁出土照片及残件线图

源自:王克林《北齐库狄迴洛墓》

▲贴耳雀替(山西省博物院藏)

▲补间人字栱(山西省博物院藏)

▲半斗(山西省博物院藏)

▲一斗三升栱(山西省博物院藏)

源自: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2卷》

唐·阿斯塔那墓出土木平阁

在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出土过一件小木作建筑模型。关于这座模型表现的建筑形式众说纷纭,发掘时曾定名“楟”,后有的称“木亭”,有的称“木阙”,也有称“平阁”。在模型基座四周黑白相间绘出压条石的样子。

与敦煌壁画中的形象比对(如窟、窟等),这座模型更可能是一种盛行于初唐、盛唐但后来渐渐消失的建筑类型。有的学者认为称为“平阁”更合适,源于《邺中记》中有“石虎正会置三十部鼓吹,三十步置一部,十二皆在平阁上,去地丈余,又有女鼓吹。”这和敦煌壁画中所见伎乐在木构高台上吹奏的场景吻合。

。这类建筑通常出现在宫殿、寺观院落中,是一种附属的小品类建筑。它有着阁的下半部造型

▲阿斯塔那墓出土木制平阁(图片源自网络)

唐·炳灵寺窟勾阑

炳灵寺窟靠近窟大佛的一侧至今保留着一部分唐代的勾阑。这种唐代勾阑在敦煌壁画中大量可见,并且莫高窟也出土过几个残件。元以前勾阑存世不少,但唐代实在稀少。本文仅介绍这一处勾阑。

▲炳灵寺窟唐代勾阑

源自:《炳灵寺石窟的唐代勾栏与北宋石塔》

▲炳灵寺窟古栈道残存勾阑

源自王泷《新发现的北朝木构建筑——炳灵寺石窟窟佛帐》

▲莫高窟出土望柱残件,可能源自中唐窟或晚唐29窟佛帐四周

源自:《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建筑细节》

辽·薄伽教藏殿壁藏

大名鼎鼎的薄伽教藏殿为大同华严寺藏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年)。殿内沿左右及后墙皆置经橱,立于须弥座上,橱上出腰檐,上为楼阁形佛龛。这处小木作是《营造法式》中所列壁藏的珍贵实例,也是研究辽代建筑珍贵的模型。

▲薄伽教藏殿剖视图(李乾朗绘)

▲薄伽教藏殿壁藏西立面图(梁思成绘)

▲薄伽教藏殿壁藏斗栱细节(梁思成摄)

辽·叶茂台墓棺床小帐

叶茂台辽墓群,位于法库县叶茂台村西北和北山的山坡,是辽丞相萧义及其家族的墓群。墓的型制多样,文物丰富,对研究辽代历史和契丹民族习俗有重要意义。

年,在叶茂台七号辽墓中出土一架完整木质棺床小账,是一座“小账”式屋建筑。小帐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长2.59米、宽1.68米、通高2.3米,放置在棺床之上。棺床为长方形木制台座,有围栏、须弥座,束腰周围雕出壸门,内有彩绘牡丹、狮虎等图案。栏外置两处踏步,各三级。屋顶为九脊式,脊端均安装兽头;正中一间设有两扇板门,门上安装铁锁;两边侧间各有破子棂窗,棂窗后面镶木板,象征窗纸或窗纱。据专家介绍,“棺床小帐”刚出土时,其形状是歇九脊房屋,台基栏杆均有,甚为精致。在这棺床东西两壁上挂着两轴绢画,一幅是绘有山水、树木、楼阁、人物的《山水双兔图》;一幅是绘有竹丛、麻雀、小兔的《竹雀双兔图》。这座“棺床小帐”在业已考古发掘的契丹墓葬中,尚属首次,是中国古建中少见的木作建筑实物,它为研究唐宋辽时期建筑提供条件,特别是未经修葺古建筑原作的形状,更是难得的实例。小账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陈列叶茂台辽墓棺床小账(图片源自网络)

▲叶茂台七号墓棺床小账出土时图片资料

源自:《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

南唐·江苏宝应县出土木屋

年,在江苏省宝应县北首的泾河镇出土了两具南唐时期的木棺。木棺及棺底的前出部分颇长,木屋就安置在这个“前和”部分。木屋的结构可分为水池和屋宇两个部分组成。水池位于屋宇的正前面,池岸周围设有栏杆,池中高架一桥,与屋宇的大门衔接贯通。栏杆是钩阑,垩柱为八角形,望柱与栏杆的高度比例很突出。望柱可分为柱身与柱头两部分。柱头下端雕刻仰覆莲座,莲座上为柱头,柱头有八瓣柱形柱头,胡桃式柱头等多种,装饰手法变化多端,有的厚重,有的秀丽。柱身为八角形,比例修长,面棱鲜明。木桥为高拱形,桥面的弧度是圆周的五分之一。桥面是用木片横铺的,桥身两侧都有下垂的雁翅板。桥身上安装寻杖式的栏杆,前端用望柱,后端用蜀柱和斗子。

屋宇的结构与桥的结构相比较为复杂,位于水池的后面,紧靠棺的“前和”。屋宇正面当中设门两扇,作板门状,门上还钉有金属的铺首,铺首兽面的边缘作多边形,衔环作下垂的长圆形,与扬州平山堂出土的南唐木屋中的铺首相像,与唐代及同时代的铺首其形式也颇为一致。可见其因袭的关系非常密切。门内上下装有门枢结构,故门扇的启闭非常方便。门扇的两侧设有直棂窗。木屋的屋顶上半截的三面紧靠着木棺的“前和”部分,形式为歇山顶,两角戗脊微微反翘,屋面上凸起瓦陇十八行,瓦陇、椽子皆伸出檐口以外,檐口做成滴水状,椽为矩形,椽的排列与瓦陇相对,椽档疏朗,排列整齐。木屋还有台基、角柱、柱础、阑额、斗栱等结构。

▲1号木屋照片及实测图

▲2号木屋

▲望柱大样图

▲2号木屋补间铺作

以上各图源自:黎忠义《江苏宝应县泾河出土的南唐木屋》

南唐·安徽合肥出土木屋

合肥南唐墓曾出土一木屋,是保大四年(年)所制,木屋为悬山造,屋前设有勾阑、望柱、蜀柱、斗子、栏板等形状。小木屋出土时已残断,后经过修复完整。木屋为悬山式顶,屋前设有勾栏、望柱、蜀柱和栏板,这些建筑构建雕制得都很写实,真实反映了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期合肥地区房屋的样式,比如悬山式顶坡面较陡,有利于雨水的排泄,多用于南方民居建筑之中。网上关于合肥南唐木屋的图片很少。

▲合肥南唐墓出土木屋

源自:刘江岭《勾栏不止炳灵寺》

▲合肥南唐墓出土木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