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里,你想不到的一个人,配得上君子称

治白癜风的药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899.html

玄枵

你会用什么样的字眼儿评价沙僧呢?

是安分守己、兢兢业业,还是循规蹈矩、惟命是从?

是忠厚老实、谨小慎微,还是沉默少言、毫无个性?

这是一个低调得几近可以被忽略的人物,所以有人调侃沙僧,总结了这么一句台词:

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大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师父,大师兄说得对!

大师兄,二师兄说得对!

二师兄,大师兄说得对!

大师兄,我们在这儿呢!

二师兄,你怎么又要分行李?

师父,不能赶大师兄走啊!

二师兄,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二师兄,你就少说两句吧!

虽然是调侃,但沙僧的台词,的确少得可怜。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沙僧是一个“空气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而对大师兄和二师兄则念念不忘。

石猴一出生,就闯水帘、拜名师、学仙艺、闹天宫、捣地府,想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虽然风风火火,叱咤风云,最终还是逃不过如来佛祖的五指,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因而读《西游记》,不能不提“五行”。无论是在小说章回题目上,还是在行文细节中,都可以看到吴承恩将“五行”思想贯穿于角色人设中。

悟空对应金,是“金公”。而金对应十二地支中的“申”,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猴”,所以孙悟空是猴子。

八戒对应木,是“木母”。同理,木对应十二地支中的“亥”,以及十二生肖中的“猪”,所以,八戒是猪。

那众师兄中的沙僧是什么呢?看《西游》,在章回题目和行文诗词中可以窥见沙僧有个别名:黄婆。譬如第五十三回的“黄婆运水解邪胎”。

道医把脾人格化,人物它像个大媒人。在人体里,黄婆婆为谁做媒呢?是为木母(肝)和金公(肺)做媒。

身为“木母”的肝和身为“金公”的肺,一主生发,一主肃降,性格完全相反,黄婆处在其中,就得无时无刻调和他们的关系。所以,《西游记》中,没有了沙僧,“木母”猪八戒和“金公”孙悟空肯定闹掰了,经自然也取不成。

沙僧既然是脾,脾属土,那沙僧这位“黄婆”也就是“土婆”。而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的类比思维让我们将人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联络起来,进行“比德”。

“比德”的例子,不胜枚举。

《易经》乾卦里的:“云从龙,风从虎。”

《论语》里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爱莲说》里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按照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的说法,天地间的木火土金水之“五行”,也有五种德性,叫“五德”。

八戒属木,木曰曲直,决定了猪八戒是一个好华美,趋风雅的人,且不乏慈爱行善的本性。

师父属火,火曰炎上,意味着师父是一个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然而火性急躁,所以师父在取经途中往往性情急躁,自尊心极强。

悟空属金,金曰从革,因此孙悟空就具有了兵器一般的特质,崇善弃恶,性情刚强。

白龙马属水,水曰润下,是智者。能够时时刻刻根据周边的变化预知前兆,善于采取权谋变化之术而应对,于是便有了白龙马化身女郎舞剑救师父的一幕。

而沙僧属土,土曰稼穑。土的特质温厚笃实,不就是沙僧的个性吗?

沙僧这个土婆,也是有土德的。

八卦里面的坤卦中有土,所以,土有大地的品质。《周易·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意味着土是厚德载物的。

木离不开土,无土不生。水离不开土,无土则跃。金离不开土,无土焉藏?火也离不开土,无土乃纵。所以说,土为厚泽,是厚德载物之本。

用坤卦的六爻解释沙僧亦很合性。

初六曰:履霜坚冰至。

沙僧最初在天界玉皇大帝身边为卷帘大将,王母娘娘蟠桃盛会时一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盏,便因此被剔除仙籍,在流沙河受着生不如死的折磨。虽然为卷帘大将,不过是天宫的奴仆,事事都如履薄冰,因为一步一滑。可是,因为一个不小心,摔得人仰马翻,从天上摔倒了地下。

六二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从神坛跌落到人间的沙僧也很懂得调整自己的角色。他被观音菩萨看重,被唐僧赏识,收为徒弟,在取经路上表现得率直大方、态度端正,不像猪八戒那样造作、虚伪、欺骗行事,这样才保他“仕途”无不利。

六三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沙僧在为人处世上一贯表现得内刚外柔,也就是内方外圆,以致有些学者在研究沙僧时,误认为他懦弱、圆滑,实则是对沙僧的巨大冤枉。而“或从王事”决定了沙僧不能自己决断,所以,相比孙悟空和猪八戒,显得没有独立精神和主见,然而,这样的沙僧是由他的境遇决定的。他从事着一份公务,遇到困惑,不能擅自做主,只能服从命令。这并不是沙僧奴性的表现,而是他懂得识时务,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权力。“无成有终”决定了沙僧在取经途中只能辅助二位师兄降妖除魔,自己挑大梁的时候很鲜见,所以,有人认为沙僧窝囊,没本事。沙僧最大的品质,就是有完成任务的决心,不奢望有什么成就感,因为他知道,和师父和两位师兄抢功劳只会引起上级的不满,也引来不必要的打压。所以,沙僧的结局也是“无成有终”。最终,他被封为“金身罗汉”,虽然没成佛,不是什么大成就,但是也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自己的赎罪之旅也顺利结束。

六四曰:扩囊,无咎无誉。

沙僧总是默默无闻,说得少,做得多,这就是“扩囊”的沙僧,好像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嘴巴当成口袋扎起来。他曾这样劝猪八戒:“我说教你莫多话,多话的要先蒸吃哩!”,“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且自换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这些话,都映出了一个守口如瓶的沙僧,这样的沙僧,也成就了他最终的无咎无誉。不像不知扩囊,不守本分的猪八戒,不像极力想争取名声的孙悟空。

六五曰:黄裳元吉。

穿着黄衣服的沙僧的确也不出彩,与孙悟空的豹纹短裙比起来实在是低调多了,颜色调和。当然,这里的黄裳,应当也喻示着沙僧这个“黄婆”的内在性格与其他人处处调和,没有对比与争执。

上六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沙僧并没有走到这一爻。因为他并不高亢,一旦有一天走到这个地步,功高震主了,那结局将是触目惊心的惨烈。所以,沙僧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物,不走极端的人物。君不见历史上有多少功高震主的功臣,落了个死得快的下场?

我们大多数人虽然未深究,对于沙僧的“和事佬”身份还是未看岔眼的。

笔者看沙僧,俨然是一个君子。

我们最为熟悉的情节莫过于,一旦八戒对取经大业产生动摇了,沙僧就站出来劝阻,帮助他坚定意志。有时候,连师父唐僧都想家了,对前途渺茫了,沙僧依旧一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这不就是《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吗?

《论语》中也有很多描述君子的语录,拿来道沙僧也丝毫不差。

君子和而不同。沙僧知道,他被唐僧纳入麾下并不适合出风头,而是以此道去修成正果,以赎前世之罪。为了修成正果,他时时刻刻与孙悟空和猪八戒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在“号山逢怪”一难里,红孩儿两次变作红云,想捉住唐僧。悟空一会儿将唐僧推下马,说是有妖怪,一会儿又将唐僧扶上马,说是过路的妖怪。唐僧大怒,误认为悟空在捉弄人,恨恨的要念紧箍儿咒,就是多亏沙僧苦苦相劝方才作罢。这是他这个土婆(黄婆)调和水火的一个例子。

在“镇海寺心猿知怪”一难里,唐僧被无底洞女妖抓走,悟空要大怒,扬言要打杀两个师弟。结果,是沙僧苦苦哀求,讲了一番“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的道理,才使得悟空回心转意,师兄弟三人也才同心合力去搭救唐僧。这些例子都证明了沙僧确实是时时在肩负起调和的职责。

而沙僧之所以能“和而不同”,还在于他做到了君子的“周而不比”,能以公正之心对待取经队伍当中的每一个人,不趟入浑水当中。每当孙悟空与猪八戒起争执,沙僧第一个站出来劝解。悟空常使坏捉弄八戒,八戒也常在唐僧面前说他的坏话,唯有沙僧安守本分,一心照顾好师傅,看顾好马匹行李,对师傅、师兄不加议论。

君子无所争。沙僧亦是。当取经大业功德圆满,五圣成真,八戒被授为“净坛使者”,还当面表示不满,可是沙僧仅被授予“金身罗汉”,却默默接受,没有丝毫争辩的意思。在他看来,能把前生的罪赎清便心满意足,而能够受封是意料之外的喜事,哪还敢心生不满?

君子讷于言。沙僧也给人以话少讷言的印象,他也自云“拙口钝腮”,所以才有了调侃沙僧的那则笑话。但是作为君子的沙僧“敏于事而慎于言”,只要形势需要,他会发挥自己潜藏的口才,让众人心服口服。孙悟空第二次被驱逐之后,唐僧遭假猴王抢去行李关文,猪八戒要去花果山找人,唐僧劝阻了,说猪八戒不会说话,还是让沙僧去吧。沙僧去了以后,说了一番有情有理,严密无缝的话,把一个怒火攻心的孙悟空说得心平气和。

沙僧这个君子,有点像金庸笔下的郭靖。他们看似憨厚愚钝,其实是大智若愚的人物。在人群中,他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而果真在大事面前,我们才知道他是深藏不露。他们都像老黄牛,踏实勤恳,就像“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君子。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沙僧这个君子可以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不像师父唐僧那样时时有乡愁,不像二师兄猪八戒那样心有旁骛,而是笃行之,可谓是做到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啊。

如来慧眼,对沙僧的评价还是比较到位的:“……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诚敬”二字而概沙僧,极其准确。细想,“诚”与“敬”,这不正是中国君子应具备的德行吗?

我不想将沙僧夸得有多过分,也不想以沙僧之德贬低孙悟空和猪八戒,毕竟,在取经路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存在和功劳都是不可行的。而若只认为沙僧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和尚”,我是断然不同意的。

有人说,在十万八千里的漫长旅途,十四个寒暑交替中,三藏是指标,悟空是一股前冲力,八戒是一股离心力,而沙僧则是一股向心力。的确如此,沙僧就是五行图中的那一束向心力,一个怀有土德的君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