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7世纪木雕度母像(却英多杰风格)
高19.5cm
对于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Chosdbyingsrdorje,-年),人们如是说: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十世转世活佛,一个多才多艺的画家和雕塑家,一个被流放二十余年的狂放不羁的游方僧,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对于自已,他非常自负:“在西藏,无人能在诗歌和绘画艺术方面与我比肩,我是取悦观世音菩萨的人,我就是为了绘画才来到这个世间的。”
对于这位藏族著名的艺术家的成就,大卫·杰克逊教授的评价极高,称:“不谈到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西藏重要艺术家的历史是不完整的。他不仅是噶玛巴祖师中最伟大的画家,更是西藏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气质独特的艺术家。”
却英多杰的传记共有3部,或详或略,记载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神奇经历。年,却英多杰生于西藏古洛(’Gu-log)地方,并成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第十世转世灵童,童年开始学习绘画和刺绣,8岁时创作了绘画和雕塑作品,但他异乎寻常的艺术天赋还未显示出来,因而受到当时一些艺术家的嘲笑,但他并未气馁,坚信自已有一天会让所有的艺术家都无地自容。
他一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创作上。他特别钟情于古代喀什米尔艺术风格的造像,并着意加以模仿,不断尝试着用木、铜、犀牛牙、象牙、黑石等材质造像,同时还根据喀什米尔造像来绘画佛像。
如果不是他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他本应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赢得巨大的荣誉,但是历史捉弄了他,让他历经坎坷。他一生创作的最高峰时期是在流放中度过的。17世纪中叶,噶玛噶举派与掌握西藏政教权力的格鲁派产生严重的对峙,导致他被迫逃离拉萨,在云南丽江地方流亡达20年之久。
动荡的生活让他备尝艰辛,也让他大开眼界,由于长期生活在汉藏结合区,他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了汉藏艺术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流派,使他的绘画和造像充满一种奇特的魅力和艺术想象力。他算不上一位伟大的僧人和佛教学者,但他的艺术作品的影响却一直保持到今天。
年瑞士学者乌尔瑞希·冯·施罗德在他的洋洋巨著《西藏佛教雕塑》第二卷中发表了11件他认定是却英多杰的作品,这些作品分别散落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包括他个人藏品)中。这一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