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源程家峪佛回寺石窟探秘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http://m.39.net/pf/bdfyy/

作者:王春生编辑:程程投稿:

年春节刚过,为收集整理程家峪古村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资料,依据清道光六年(年)重修《太原县志》卷三·祀典中记载的“佛回寺在程家峪”的信息及村人关于佛回寺窟的种种传说,我与程家峪村委一班人饶有兴致地边走边聊,踏着残雪,循着村西沟畔的山路观着山景一路向西爬坡拐弯,到转圈崖标志性地点后,向左钻进松栝林与灌木覆盖的脚下怪石嶙峋的山沟,在乱石和树木灌丛间深一脚浅一脚穿走、攀援、过冰坡,松栝涛声相伴,山雀鸟语争鸣。七折八仄后达佛回寺。

佛回寺由上下两寺构成。两寺之间隔一山坡。佛回下寺经我们寻找,未发现有石窟。只有坐北向南的位于东侧的经近年新修葺的筒子式石券窑洞殿堂和窑洞之间只剩四棱石质立柱上凿榫口的两排六根的正殿遗址。在这组窑洞、遗址的西侧是一间石券的龙洞。

沿佛回下寺西的山径向西上行米,依山坡崎岖小路向北攀登至山腰缓坡处,在一片茂密的葳蕤的松栝杂草间,有一长9米余、高5米余、厚3~6米的磐石矗立于缓坡北侧,在磐石的南立面上开凿有三个石窟。该石窟磐石为就地沙石,原为一块形似长方体的平躺巨石,现呈东高西低,西端比东端低1米多,形成石窟内佛像倾斜的景观,这是佛力所为,还是自然现象造成,或者说是后人所为,众说不一,谜团待解。由于磐石西端下沉,在下沉重力的作用下,使磐石东端下部的裂隙张开,张口处高达1.1米,造成东端石窟内主造像的腿部一分为二。该磐石窟顶现遗存有两个凹形枋槽,间距有5米余,从窟石周围散落的布纹砖瓦残片看,在该石窟开凿完工后,为庇护佛窟,曾在窟前建有一个单檐雨搭。

磐石上的三个石窟,窟形皆为椭圆形,盖属僧房窟或禅窟类型。中窟比左右两窟略大,高为3.9米、宽为1.6米,窟门楣为石雕的桃形状,左右两窟上方无门楣。三个石窟的正壁、左右壁上均雕有小型佛像,其中,西窟正面雕一站立于莲花台的菩萨像,但风化剥蚀严重,面部已漫漶,身着僧衹支,外披袒右式偏衫,左臂下垂,右手上举胸前,施说法印。该窟的东西两壁上各雕一站立协侍像,但衣饰、头部风化严重,无法辨识;东窟内的雕像较西窟清晰,但正壁的一站立莲花台的菩萨像头部已被整体盗去,只留高0.6米、两耳间宽0.26米的头形凿痕及身躯。菩萨下身修长、细腰窄臀,身着僧衹支,外披袒右式偏衫,右臂赤露并上举胸前,施说法印,左臂下垂,衣纹雕成“U”字形,该窟的东西两壁上分别雕有三层每层各一的小型佛像,但形态各异,有的为站立像,有的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在窟门两侧还各雕一力士站立像;中窟为中心窟,其正壁雕一倚坐朝天吼神兽的露双足观音菩萨像,朝天吼头东尾西,轮廓清晰、面部向外,甚是威严。观音菩萨的高0.9米、两耳间宽0.5米的头部被盗凿而去,菩萨颈部刻出三道蚕纹线,右手上举,施说法印,左手抚左膝,这是能够降服魔众的降魔印,身着僧衹支,外披袒右式偏衫,在该窟的东西两壁上各雕有二层三尊小型佛像,有的结跏趺坐、有的站立合十,在窟门的两侧分别雕一站立双手合十的弟子像。这三个窟内佛、菩萨、力士、弟子像,雕刻十分精致,尤其是具有唐代手法的“曹衣出水”之式所表现的衣褶柔和的质地感,如出水芙蓉般优美。甚为惋惜的是,东窟东壁最上层的一尊小型佛像(高0.55米、宽0.27米)和中窟东壁最上层的一尊小型佛像(高0.74米、宽0.33米)均被整身盗走,何时能佛归原窟,也是一个谜团。

佛回寺唐代石窟造像,究竟是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还是一观音菩萨二弟子像,抑或是一佛二弟子像,还有待探秘、解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在观瞻石窟后认为,该石窟造像显清瘦纤细,可能是北朝时凿造的,要早于唐代。那么究竟佛回上寺石窟是唐代、是北朝开凿的,仍然是待解之谜。

一座城池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