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坡的文保员肖老太打开门,透过门栏,主尊毗卢遮那佛的面容逐渐清晰起来。低眉慈目,面容安详,原本作为神明存在的佛显示出人性的光辉。
云鹫山,我沿着石头阶梯来到青松翠柏掩映下的塔坡大佛寺。由于不对外开放,这里没有任何游客,十分清静。文保员肖老太拿着钥匙来开门,看她颤颤巍巍地推开高大的木门,来之前不少喜欢石窟艺术的朋友们都说,塔坡拥有安岳石刻最美的宋代造像,到底如何呢?
寺院依岩壁而建,大殿台子上三尊结跏趺坐的佛像高约四米,题材为华严三圣。《华严经》在当时十分流行,佛有三身即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对应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此殿供的主尊正是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佛两手成拳状举到胸前,宽衣下的身形明显比唐代造像纤细。左胁侍菩萨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菩萨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主尊和文殊菩萨皆为宋代原物,身体比例匀称,镂空的石雕头冠尤其精美,衣饰却很简洁。可惜普贤菩萨是清代垒石重塑的,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面貌,粗陋可以忽略不记了。主像后的岩壁上还凿有不少圆龛,每个圆龛里都有一尊小坐佛,已经风化得面目模糊了。
我从不同角度看过去,造像流畅的线条中透着温婉,眉眼与鼻梁间尽显悲悯。佛的面容塑造俗称“开脸”,是一尊雕塑成败的关键。这两尊造像的面容栩栩如生,代表宋代石刻的最高水平。佛体察众生的俯首下视,苦难的众生获得短暂的心理安慰,这就是佛像存在的最大现实意义吧。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亲切温暖。即使时光流转,放到今日来看,依旧闪烁着一种人性的光辉。
佛造像这种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宋代是公认的中国美学成就最高的朝代,也是安岳石窟的黄金时代,堪称全民审美在线,于是便有了塔坡这样的神来之作。
夕阳西下,最后一缕光线透过木栅射进来。世间芸芸众生如过眼烟云,唯有佛安坐在此千年,守候着无相空寂的华藏世界—佛报身之净土。
阿兹猫Cec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