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仙人的故事
在上一讲佛学内容中,我们已经破除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等等“相”,也知道了不起分别心就是菩萨道,那么现在请运用起你的“神通”,观想一个场景:当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有人莫名其妙的对你大肆辱骂不说,还吐起了口水,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首先如果你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就大错特错了,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破除“我执”,“我”不过是一堆“六大”聚合成的物体,真实并不存在,而那些朝我吐口水的人,他们同样也是“六大”的聚合,他们也不存在。既然“我与他们”都不存在,那么口水与那些难听之语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您真有这样的认知,那么恭喜您,您已经完全没有了分别心,进入了菩萨道。
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很难不起心动念,感到撕心裂肺的烦恼和痛苦,很难做到风轻云淡。
显然,佛陀时代的人与我们今天并无不同。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有一段现身说法,他说:自己当初被歌利王砍断了手脚,如果当时自己没有修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很有可能心生怨念,不惜一切代价寻求报复。幸运的是我们的佛陀修为实在不可度量,就这么云淡风轻的过去了,不曾有憎恨,更不会考虑报复。
这个故事在佛陀时代流传很广,在《金刚经》中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在《贤愚因缘经》中有着完整的记述,不过主角不再是佛陀。
故事是这样的: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国家里住着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仙人,他带着个弟子在深山中修行忍辱法门。有一天歌利王带着随从到深山中游玩,巧遇了这位仙人。歌利王并不相信仙人有着高超的忍辱功夫,于是决心要试试仙人的神功是真是假。
歌利王先命人砍断仙人的双手、双脚又割下了他的耳朵和鼻子,仙人每次都很淡定,并不感觉到痛苦,之后将自己的身体复原了。歌利王因此而心悦诚服,仙人对他说:“等我以后修炼成佛,一定第一个度化你”。
故事说到这里聪明的您应该猜到了:这位忍辱仙人就是佛陀的前世,歌利王其实是佛陀大弟子憍(jiāo)陈如的前世,那个修行人在后世成为了罗汉。
回到本源
很显然《贤愚因缘经》中忍辱仙人的故事并不是在谈论神通与“无我”,而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出生在佛陀时代,有幸成为他的弟子,这是一个因缘排序的问题。
不过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似乎又可以回到第一次谈论“无我”时的那个话题了:到底是谁在轮回?到底是谁在忍辱?到底是谁成了佛?到底是谁成为了大弟子?归根结蒂,还是轮回主体的问题。
如果没有轮回主体,那么前世的忍辱仙人,怎么会是后世的佛陀呢?而且这位忍辱仙人大约在六道中摸爬滚打了世之后,终于在年前证悟脱离苦海,成为了佛陀。这世之中显然是有一个主体的。
那么,轮回的主体是什么呢?不好意思,上一讲已经说过这是属于“十四无记”的范畴,佛陀没说,我也不敢乱讲,悬置不提就好。
如果我们再往前推进一步,如果真的存在轮回主体,这个主体生生世世直到成佛,是否又与“诸行无常”违背了呢?对不起,这同样是属于“十四无记”的范畴,我们修佛不要奢望能够从佛经或者佛喻中,找到逻辑完整自洽的哲学体系。
我在上一讲说过:佛陀不是理论物理学家,更不是哲学家,他所关心的只是个人的修行与众生的解脱。
今天的这一讲,是“王庶文讲坛”对“无我”问题的最后一讲,其实也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重新复习了上两讲的内容。我们修佛,千万不要被条框、文字陷进去,文字和语言不足以表达佛法的万分之一,我们既然选择相信就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深刻的信念,跟随佛陀的指引。不要带着思辨的情绪去看待佛法,思辨是人类的宝库也是人类的灾难,可以这么说:任何科学、哲学上的事情,只要运用起思辨的神功,必然会找到破绽。
佛陀给予我们的是方向与信仰,如果在佛法中思辨是否有利于个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便赘述。
好了,关于“无我”的话题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一点:“轮回主体”的是属于“十四无记”,是佛陀悬置不轮的问题,我们既然选择信奉佛陀,就不要过于思辨,有信心即可。
谢谢赏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