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开篇就讲述了菩萨该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佛给的答案是菩萨应发愿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且不取于相。这就要求菩萨要在人世间行菩萨行,这里就把菩萨行的相状描述了一下。
“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虽过魔行,而现降伏众魔,是菩萨行;求一切智,无非时求,是菩萨行;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萨行;虽观十二缘起,而入诸邪见,是菩萨行;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著,是菩萨行;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是菩萨行;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著生于梵世,是菩萨行;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
在于生死,不为污行,就在凡夫认为的生死中,但是又不和凡夫有同样染污的认识,这就是菩萨。
住于涅槃,不永灭度,这种菩萨的涅槃叫“无所住处涅槃”,这是一种智慧型的涅槃,也是一种无生智的涅槃,所以不会再求小乘的那种断舍离的灭度了,这就是菩萨行。
非凡夫行,非圣贤行。不是凡夫行,也不是圣贤行。既不是凡夫那样的,也不是凡夫认为的那种圣贤,这是真正的菩萨行。
非垢行,非净行。并不是凡夫的那种沾染五欲六尘的行,也不是小乘道的那种我要求梵行、修净行,要持戒律行,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虽过魔行,而现降伏众魔。什么叫过魔行?就是比魔还魔,你干坏事,我比你还能干坏事;你杀人,我杀人杀得更厉害,超过了魔的行为了,但是却降伏众魔,这是菩萨行。
求一切智,无非时求,是菩萨行。菩萨是求一切智,一切都要明白,但是无非时求。不是说今天要学这个,明天要学那个,不是这样,是随缘,自然就能够求一切智了。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随一个缘就消一个业,就具备了这一分的一切智,这里讲的是随缘。
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萨行。虽然明白诸法都不生,但是也不会求我要住在佛的本位上,我要住在不生的本位上,如果要有这样一念也不在正位上,这就是讲的是随缘而行。
虽观十二缘起,而入诸邪见,是菩萨行。虽然明白十二支因缘(就是缘觉乘十二支因缘),反而能够进入各种各样邪见当中,进入各种各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支缘起全都能入(小乘是不敢入的,一入就沾染邪见)。菩萨就可以入十二支缘起,因为只有这样“入”才能够“度”这样的众生。
虽摄一切众生,而不爱著,是菩萨行。什么叫摄一切众生?菩萨可以度化一切众生,四摄法门度化一切众生,但是度化哪个众生都不会使菩萨产生丝毫的无明和染著。天下所有的猴都是猴,菩萨不会因为这个猴更好,那个猴不好,不会产生爱著,因为都是空花幻影。
虽乐远离,而不依身心尽,是菩萨行。虽然远离一切无明颠倒,但是不依身心尽,什么叫身心尽?小乘是依身心尽而远离烦恼,菩萨是不需要远离身心灭尽的。小乘修的是身心灭尽的灭尽定,菩萨不用修,自动就远离了。这是讲的无生法忍的认识。
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虽然菩萨在三界当中化身无量,但是不会坏法性,这是菩萨行。什么叫不坏法性?就是没有迷惑颠倒,法性是空的。
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然是空,虽然以空慧入于三界,但是依然巍巍功德度生无量,照样能够成就无量的功德,成就无量的净土,这就是菩萨行。
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然没有相,但是照样可以随缘度化众生。反过来讲,只有无相的时候才能真度众生,但凡有点相,就没有办法度众生了,你一度就染进去,就入梦了,就掉进轮回了。
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在菩萨这儿什么都没有动,没有相,也没有身。但是在凡夫那儿照样可以现出无量的受身,投胎,示现八相成道,就像释迦牟尼佛,将来的弥勒佛成佛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在人间讲法的大菩萨们,这都是显现受身,显现要投胎,显现长大,显现出家,显现讲法,显现生老病死,然后就灭掉了,都显现。但是这个显现在菩萨的角度里什么都没有,这就叫菩萨行。
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菩萨那儿虽然一切法空,但是照样能够行出一切善法来。
虽行六波罗蜜,而遍知众生心,心数法,是菩萨行。虽然显现出好像也是按照菩萨道的六波罗蜜法在做,但并不是只有六波罗蜜,他有无量的波罗蜜。遍知众生心,什么都知道,在屏幕里边给你显现出六波罗蜜的这种修行的菩萨道,但是实际上他是在后台、在硬盘里,一切众生心(心数就是心里无量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念头)菩萨是遍知的,这是真正菩萨行。
虽行六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而不尽漏,是菩萨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行六通又不漏尽呢?因为他不求漏尽,他知道本来就漏尽,本来就不漏。因为很多修菩萨道的,刚开始的初门菩萨、中等菩萨,都是先求漏尽通,最后发五通。而实际上现在所有的化身都是行六通的,所以就不必额外求漏尽了,这是真菩萨行。
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著生于梵世,是菩萨行。四无量心一定会生出无尽的巍巍功德来,感得无量的清净世界,绝对不会说对清净世界再生出丝毫的贪著,清净世界也是空,就是这个意思。
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菩萨虽然也示现禅定、解脱、三昧(禅定就是四禅八定,解脱就是八解脱,三昧就是各种各样的定境),这些都会示现。但是不随禅生,是菩萨行。什么叫不随禅生?各种解脱的定境都有果报,一会儿生在无想天,一会儿生在净居天,一会儿生在二禅天、三禅天,一会儿生在四空天。菩萨根本就不做这种想,爱生哪儿生哪儿,因为根本就没有我在生,缘推生出什么就是什么,这是真菩萨行。
菩萨行实际上就是没有一个菩萨在行,这就叫菩萨行,菩萨行就是没有一位菩萨作为主角的这个角度而行一切法,这就叫菩萨行。没有菩萨的角度,也没有菩萨所行的一切法,不做自我这一分上的想,也就是没有别他想,也没有主宰想,更没有恒常想,这就是没有自我三义想,所谓的菩萨只是个名而已,明白这个就叫菩萨行。也没有一个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每一个刹那都是法身不同的因缘所推生来的,所以他要讲不同的法。释迦佛所度化的众生,每一刹那也都不同,所以他没有教导一个众生教导了几十年,这就是真正的菩萨所明白的道理,这就叫真正的般若智慧,才能行出无量的方便和无量的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