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古迹的莲莲南宋石窟,大足石门山的红尘烟

南宋石窟,大足石门山的红尘烟火

寻古迹的莲莲

故事,用石壁说话;石头,用故事开花。

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造像叩开了尘封已久的往事,让世人沉醉在这“佛、道、儒”三分鼎立的奇特之地。

是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包括七个核心区域: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妙高山、舒成岩以“佛、道、儒”的思想合一汇聚体现在石壁上。

那些晚唐、五代、两宋的足音,静美在石刻上,精湛在碑文上,巧夺天工,凿造着人世间的脸孔。

本文着重记录的石门山石刻,雕刻年代为宋,是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被切割的石壁是疼痛的,仿若成佛悟道的过程,本就要经历一场心灵的阵痛,痛过之后便是佛心道法的搏动。

第1龛,药师琉璃光佛龛,雕刻年代为南宋。主像为药师琉璃光佛,左侧地藏菩萨作比丘打扮,右侧为观音,头部已残缺不全。

第2龛,玉皇大帝龛,玉皇大帝端坐在靠背椅上,俨然是一幅中国古代帝王的打扮。道教以三清为尊,三清下有四御,即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后土皇地祗,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掌管着天地人三界,统率着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玉帝龛龛下是两尊高大的千里眼及顺风耳,千里眼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似在张目远望;右边的顺风耳全神贯注,仿若聆听着千里之外的动静。

千里眼顺风耳之下有题记,虽有风化,但仍可辨认出绍兴十七年字样,代表着开龛年月,此龛由乡人杨伯高为死去的父亲杨文忻开凿,杨文忻享年八十岁,题记上方角落里,杨伯高留下了自己的供养人像,他头扎方巾,身着尖领窄袖衣——这是南宋下层百姓的常见装束。

第3龛是释迦牟尼佛龛,佛祖正在说法,两边的弟子凝神谛听。

第4龛是水月观音龛,主尊是观音,随意坐于石座上,遍身璎珞。

第5龛是阿弥陀佛像,面容与手势仿若接引众生的姿态。

第6龛就是石门山最珍贵的窟龛之一——龛内石雕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像,雕于南宋。主像为阿弥陀佛,两侧左为观音,右为大势至菩萨,两侧分立五个净坛,坛内生出莲花,每朵莲台上立一观音观音背投漂亮的火焰纹,可惜的是左壁最外侧一尊杨柳观音头部于年深夜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最外侧两端对立着善财与小龙女,生动可人。

窟门外是四大天王。

第7龛是独脚五通大帝龛,头部被盗,痛心啊痛心,让人憎恨的黑手。

第8龛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变相窟。宝顶山、北山甚至安岳都有孔雀明王的独龛,可见当地人对它的喜爱程度。

孔雀明王结跏趺坐于莲台上,面相端庄,头戴高花冠,胸饰璎珞,身有四臂,左上手托经书,右上手托如意球,左下手持扇置于膝间,右下手握莲横于腹前,项后有圆形火焰头光,一副展翅欲飞的姿态。

第9龛是诃利帝母像,诃利帝母也被称为鬼子母,她生有个孩子,本是一盗食人间小孩的恶鬼,后被佛祖收服,化身成了民间孕妇和儿童的保护神,俗称“送子娘娘”。此龛中鬼子母呈贵妇像,身着华服,头戴凤冠。手抚一小孩与膝部,形象雍容华贵。曾有历史爱好者结合此龛雕凿时间判断,此像应是宋真宗明肃皇后像——那位名叫刘娥的传奇女性。

第10龛是石门山最精彩洞窟之二,也是本人最最喜欢的三皇洞,主像为三皇,天皇居中,地皇及人皇居其两侧,有记载此洞窟在清乾隆六十年坍塌过一次,所以窟顶部及右壁的造像大部分不存。左壁造像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二十八位天人像,下层是六尊文官立像,非常帅,他们是此窟的精华。

第11龛是炳灵公夫妇龛,主像为炳灵公夫妇,炳灵公传说为东岳大帝第三子,人称东岳三郎,亦称为火神,围绕主像刻有五排70身男像。

在信仰的光芒里,静诉着苦海无边的法语。这些造像的雕凿与遗存,正是历史、民生、思维呈现出的悲悯情怀,一张张慈善的面容,让本来坚硬冷漠的石山跨越千百年显得柔软而温厚。

隔着八九百年的时光,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他们依然保留了最初的样子。

敬畏!从心开始,红尘烟火,人生百态。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均由作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