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编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点映,内心只有四个字想说:国漫牛!
我们撇开唯美的场景、生动的表情等技术优点、也先不谈剧情连贯、笑点不尴尬等剧本优点,重点来说说主角人设。
(分割线内段落有轻微剧透嫌疑)
就小编看来,我国从古代文学到如今的影视作品,主角着实有个性的不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符合时代三观及审美,浑身写满忠孝义三个字——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礼教约束。
若说打破传统枷锁,充满反叛精神的主角形象,孙悟空必须拥有姓名。这只猴子作为一个英雄的形象,却尽做些胆大妄为之事,一棒子打出人们心中压抑的反抗之心。可是,只怕细究起来,孙悟空的反叛也是天命操纵,这又是一番唏嘘的悲情命运。
除却孙悟空,另一个亦正亦魔,不受礼教的,便是熊孩子哪吒,想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个人物是最常被拿来改编的原因。哪吒大闹东海,杀敖丙抽龙筋,还扒了龙王的龙鳞,杀气颇重。但是大部分时候,哪吒都被拟化成小英雄的形象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哪吒的杀戮行为总会被按上个“为民除害”的由头。于是反叛如哪吒,也成了模式化的英雄主角。
◇◇◇剧透嫌疑◇◇◇
《哪吒之魔童降世》算是打破了常规,给了正派主角一次做“坏人”的机会。相比《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这一次的哪吒更多魔性(直接魔丸转世),从一开始他就收不住怪力,也控制不住情绪,而且作为一个孩子,心思单纯直接,也不懂什么大义,虽然本性善良,但的确充满破坏力,也时常怒起杀心。
于是这部电影里,哪吒没有闹海屠龙,也没有剔骨削肉,而是反抗自己的命运——算不算是替被命运操作的大圣抗争了一把?
◇◇◇剧透嫌疑结束◇◇◇
不过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可是妥妥地被师父太乙真人①操控的。
众所周知,哪吒母亲怀胎三年半才生下他,一出生就是个肉球。这些怪异现象让李靖夫妇本就对哪吒的降生抱有怀疑,不知是福是祸,好在哪吒长得好看,他爸才对这个儿子有了点好感。这时,太乙真人登场了,上来就说“你儿子犯杀戒”,于是哪吒为“凶”的事实算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原文写道:
道人接在手,看了一看,问曰:“此子落在那个时辰?”李靖答曰:“生在丑时。”道人曰:“不好。”李靖答曰:“此子莫非养不得么?”道人曰:“非也。此子生于丑时,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
后来,“还是个孩子”的哪吒无意触怒了龙宫,从一个误会引发出一场屠龙之战。本来哪吒认错态度还是挺好的,还把敖丙龙筋还回去了。只是龙王看见亲儿子的筋怎么能不生气?坚持要上告天庭,李靖恐一家性命难保,又是太乙真人护犊子,教导哪吒拦着龙王告状,还摆出“有事师父罩着你”的架势,于是,龙王挨揍了……原文为:
真人自思曰:“虽然哪咤无知,误伤敖丙,这是天数。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只是布雨兴云,然上天垂象,岂得推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忙叫:“哪咤过来,你把衣裳解开。”真人以手指在哪咤前胸画了一道符录,吩咐哪咤:“你到宝德门……如此如此。事完后,你回到陈塘关与你父母说,若有事,还有师父,决不干碍父母。你去罢。”
太乙真人说的“如此如此”是什么?往后看:
李靖顿足曰:“此事愈反加重,如何是好?”哪咤近前,跪而禀曰:“老爷,母亲,只管放心。孩儿求救师父,师父说我不是私自投胎至此,奉玉虚宫符命来保明君。连四海龙王,便都坏了,也不妨甚么事。若有大事,师父自然承当。父亲不必挂念。”
既然有太乙真人罩着,李靖还能说什么?哪吒被打发到后院去了,偏偏他还不老实,玩起了乾坤弓、震天箭,一不留神误杀了石矶娘娘的徒弟,于是又是一番打斗。这次还是太乙真人护犊子,一把火给人家烧回了原形不说,因怕哪吒要了他的法宝,打发他回家,并且又出了一番主意。原文为:
太乙真人回头,看见徒弟来:“呀!这顽皮,他看见此罩,毕竟要了。但如今他还用不着,待子牙拜将之后,方可传他。”真人忙叫:“哪咤,你快去!四海龙君奏准玉帝,来拿你父母了。”哪咤听得此言,满眼垂泪,恳求真人曰:“望师父慈悲弟子一双父母!子作灾殃,遗累父母,其心何安。”道罢,放声大哭。真人见哪咤如此,乃附耳曰:“……如此如此。可救你父母之厄。”
这次的“如此如此”是什么?这次便是剔骨削肉的大戏了。记得当初小编看动画片《哪吒脑海》中,哪吒自刎的情节,难过得不得了。动画片为了照顾小孩子的感受,哪吒自杀得悲壮,也没那么血腥,但《封神演义》里的描写可是相当惨烈。原文为:
哪咤便右手提剑,先去一臂膊,后自剖其腹,剜肠剔骨,散了七魂三魄,一命归泉。
哪吒之死怕是从神到妖都少有的惨了,而且彻底与父母断绝了关系,能依靠的也只有护犊子的师父太乙真人了。于是太乙真人继续给徒弟出主意:给你娘托梦盖个行宫,祭拜的香火可以让你复活。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可惜李靖觉得儿子生来闯祸,死后这是在诈骗,于是把行宫拆了,从此父子二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哪吒本来就委屈,跟师父一说师父还浇了把油:
真人曰:“这就是李靖的不是。他既还了父母骨肉,他在翠屏山上,与你无干;今使他不受香火,如何成得身体。”
于是,借莲藕重生的哪吒开始了追杀李靖的藕生之路。而太乙真人“教唆”哪吒至此,理由只有四个字“磨其真性”。
所以说,所谓对抗天命的哪吒,实则就在被命运操纵,以为今后助周伐纣做准备,这与孙悟空被派去取经的命运又有什么两样?
当然,这只是《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故事,是文学的再创作。哪吒本是印度血统,几经流传进化,终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形象,宗教信仰也从佛教变为了道教。这漫长的渊源我们暂且不究了,只谈年代较近的哪吒形象。
早在《封神演义》之前,道教书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就有绘制哪吒的形象,并注有简单说明,描述的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三头九眼八臂,投胎李靖家,出生五天就闹海,七天就杀龙,同龄的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学吃奶,哪吒已经自杀剖腹了。不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并未提及父子之仇,哪吒自杀纯粹为了保全父亲,并且最终受佛祖点化,也压根儿没太乙真人什么事。
而且,哪吒出生也并非是个肉球,这本是太岁殷郊的身世,在许多古籍中也记载太岁是个肉球,不过这不是本期的重点。
在《西游记》里,哪吒的身世算是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封神演义》结合了一下,并加深刻画了李靖与哪吒的父子仇恨,给了李靖一颗杀子之心,也因此给了哪吒一个弑父的理由。更好笑的是,我们都知道李靖手托宝塔就是父子间维持和平的方式,吴承恩老先生还特意描写了一段没托塔的李靖害怕哪吒报仇,与他说话都先找塔的情节。原文为:
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封神演义》以及《西游记》,三个版本的哪吒中,能真正算得上反叛的,可能就是塑造了孙悟空的《西游记》。如同孙悟空不管戒律誓要与天齐,不服就开打,哪吒不顾父权孝道,剔骨割肉自断亲子关系,杀父报仇。《西游记》中的哪吒更具魔性与烈性,闯了祸便一闯到底,剔骨也不是听了谁的主意或是为了维护父母这等孝心,仅因着心中的怒,断绝关系也以最烈性的方式断得彻底,重生后杀父报仇。
或许该说其他作品塑造角色都在迎合“正确”的立场,所谓三观要正。但在《西游记》中无论是人是妖是仙,都有复杂的多面性,是非善恶似乎很难辨清,背后更是隐喻着复杂的世界。而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西游记》可以位列“四大名著”,成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
毕竟,这世上又能有几个圣人?就算是圣人,就能保证完美无缺吗?人性本就是复杂难解的。哪吒的人设不该只是英雄,也不该只是熊孩子,不论事情的对错缘由,他的反叛、刚烈都是彻彻底底的,这才是哪吒最吸引人的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