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
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年,泉州市木雕艺术研究院院长,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福建红莲木韵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擅长历史人物雕刻机各种随形设计和敦煌矿物彩绘制作及大型寺庙佛像制作。
近二十载拿遍大奖
张红萍出生于中国著名雕刻之乡——福建惠安,是亚太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的弟子。在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浓厚的海丝文化底蕴中潜移默化,又常行走于雕梁画栋之间,她被到处弥漫的木雕气息所感染,十几岁就进入当地的木雕厂,专门从事宗教题材的雕刻。在恩师的指点下,她以一双灵巧的手,将中国传统的木雕工艺不断传承着。
幼年时期,张红萍就表露出了很高的艺术天赋,老宅的墙壁上、门上曾经贴满了她稚嫩的涂鸦。十六岁那年,青春叛逆的心,让张红萍一度曾放弃过于单调枯燥的雕刻。张红萍提到,那些年自己生活得很不如意,身体也时不时小病一场。她说,在一次梦中,观世音菩萨托梦给她,让她重拾刻刀,从此一门心思栽进佛像的研究刻画工作中。年,张红萍创办了泉州市红莲木韵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始之初,条件十分简陋,但毕竟有了一个可供自己潜心思考和辛勤耕耘的精神家园。
作品《敦煌吉祥天》
经过多年经营,她的工作室由小变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许多创新作品在国际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赛中荣获大奖。张红萍比较擅长人物、佛像雕刻,也做把玩件小件。佛像雕是闽南的特色,她在佛像雕传统的创作技法上,从题材的选定、意境的营造、雕琢工艺的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合理的创新,使创作的产品构思新颖,造型优美,形成了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独具特色的雕刻风格。高超的雕刻艺术备受行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年,她的作品《家园梦》荣获世界木材日暨首届国际木文化节——“家园”主题木雕现场创作国际邀请赛特别创意奖。,她的作品《和平使者(郑和)》和《海上女神(妈祖)》被选送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处展览,《海上女神(妈祖)》还被联合国教科文收藏。
作品《妈祖》
从为马来西亚世界华人激励之神林金德博士设计真人头像获得马来西亚官方接见,到完成宋代石佛遗址晋江东石南天禅寺新大雄宝殿里三幅六米高的浮雕设计制作,再到受福建省泉州市慈善总会委托设计制作了福建省连捷集团许连捷之父许书典老先生半身真人铜像,获得许连捷家族和慈善总会的一致认同和好评。张红萍的每一次创作,都使自己的艺术更进一步,形成了秀丽典雅又玲珑剔透的创作风格,成为惠安木雕现代创意的佼佼者。
细细数来,20多年了,她始终坚持走在保护和传承民间工艺文化遗产的路上,立足于“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以商养学,奋力做“丝路”上的艺术传播者。
作品《家园梦》
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人物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均有典有据,不矫揉造作,不生搬硬套,不空穴来风,有一种原生态的亲切感,作品的灵魂也跟着呼之欲出了。”懂行的客户常常这么评价她。确实,学习多年的张红萍,不仅精通一家,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了包括石雕、铜雕、玉雕等在内的姊妹艺术的精髓,运用现代国画和西画美学艺术的创作思维,切、削、雕、刻,使每一刀都透着力度与巧思,作品自此有了深厚的赋形功底,更有众多粉丝与商机。
凡是看过张红萍作品的人,都会被她创作的观音所震撼。在她的人物作品中,观音占了很大的比重。她的观音雕刻将人物静谧、优雅、平和的神态雕琢得传神、动人,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
作品《惠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红萍在创作中博采于中国画、牙雕、石雕、木雕等姊妹艺术之长,广泛阅读历史文学名著和诗词曲赋,并将木雕技艺与之糅合。作品多呈现中国元素的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在题材、结构、技法上不断创新。
张红萍还将目光瞄向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她欣赏普陀山佛像的精美创作,她远赴印度追随佛陀脚印取经,到敦煌莫高窟潜心学习。她说自己永远是在吸收他人之长的基础上致力于个性化的发挥,追求一眼就能被人认出的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作品《虞美人》
敦煌探梦自成一派
张红萍说,我国石窟雕塑是雕塑艺术中的无价之宝,值得后人师法学习。她经过多年探索,对敦煌艺术的积极借鉴,大胆融汇姊妹艺术,使木雕艺术绽放活力,让木雕技艺与敦煌艺术进行完美对话,成功创作出一系列艺术精品。例如《敦煌吉祥天》以整料雕刻,造像中的少女跣足莲座上,半蹲半坐,上身胸衣紧贴,璎珞连缀,披巾缠绕,衬托其婀娜身姿,肤如凝脂;下身裙裾褶皱随肢体起伏,自然而富音乐性。其手托半开莲花,神情专注,表现其心境纯美。
作品《思维观音》
这件作品刚出不久,就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此外,该作品系列还根据敦煌壁画创作出的《敦煌高山流水》《敦煌吉祥眷属》等,及以唯美著称的《花神》,风流的《虞美人》,妩媚的《观世音》均获国内大奖。
张红萍的创意,从生活中“索取”美,用艺术“回馈”生活,大胆融入了三大石窟的彩绘绘画和艺术雕塑手法,使木雕艺术作品结合了敦煌古彩和雕塑的细腻感与现条感,成为她自成一派的标志。看到飞天造像,很多人便能说是出自张红萍之手。“许多人说我梦想很大,的确,我的心中梦想就是要突破一件件作品,做到‘创新永远、创意无限’。”张红萍说。
作品《敦煌花神》
事实上,在创作方面,她主张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视野,让创作主题更加多元化,寻求把陶瓷质地、国画色彩和木雕工艺进行大胆尝试,极大增加了惠安木雕的内容,表现范围变得更为广阔,从十分成功的《敦煌吉祥天》系列作品便窥得一二;在艺术特色上,不论是浅浮雕、深浮雕、还是半圆雕等多种技法,她都用得炉火纯青,如荣获“星火奖”金奖《拈花一笑》等作品。
张红萍的跨界艺术探索,让她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不断拓宽雕艺之乡的视野。”在“一带一路”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背景下,张红萍以彩雕作品《敦煌吉祥天》为首的系列作品向“中国飞天梦”致以实实在在的爱国情怀。同时,通过这一艺术形态表达了对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飞冲天”的决心。
作品《引福弥勒》
“山川可雕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钟灵毓秀,俊杰可镌是因为这片土地上尽皆英豪,我要雕尽这祖国大地的山川风物,让祖先留下的木雕艺术在传承和发扬中日月光照。”
这是张红萍所作诗歌里的自白,以她的雕刻透出内心里的家国情怀,和那一份传承艺术的脉动。她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丝路”民间文化遗产传播艺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