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国的三世五王都信奉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建造。在西湖南山诸多佛教石窟造像中,慈云岭造像是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历史与艺术价值较高的一处,是杭州现存众多五代佛教雕刻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湖南山造像”重要组成部分。
慈云岭造像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年),为吴越国第三代王钱弘佐(--)修建。那时他登基才一年,还是位十四岁的少年。史载钱弘佐喜好读书,性情温顺,礼贤下士,亲自勤理政务。他牢牢记住祖、父两代人定下的“奉佛顺天,保境安民”治国的根本信条,继往开来地在慈云岭造像。
我们能看到现存造像共四龛,二大二小,两个大龛为东壁主龛和北壁地藏龛。东壁主龛坐东朝西,龛形横长,上部呈圆拱状,龛高4.54米,宽9.64米,进深1.5米,龛内开凿造像7尊。中间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称西方三圣。身后有宝珠形背光,内雕缠枝牡丹,边缘饰火焰纹,均为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仰莲须弥座上。两侧有菩萨立像,再两侧是金刚力士像,戴盔穿甲,腰系草带,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执长杆宝钺。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飞天和伽陵频伽鸟各两尊,作散花状。龛楣呈拱弧形,正中横列七佛,两端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均为浮雕。可惜上部浮雕的细节被保护性的廊栅挡住了。
慈云岭弥陀佛造像,容相丰满,仪容端庄,看上去还微张着嘴,象在对其顶礼膜拜的信徒温语款款地佛宣,让信徒感到佛法的宏大,心灵有寄托。佛教本为直指人心的宗教,小民可以在这里向佛祖直抒胸怀,想什么就求什么。
北壁地藏龛,坐北朝南,高2.6米,宽2.33米,内雕地藏和左右供养人。正中圆雕地藏菩萨,高1.96米。光头长耳,闭目沉思,右手斜举胸前,左手施禅定印,掌心向上,外披通肩袈裟,左脚踏莲花,内着衬体衣,半跏跌坐式,面相圆润,深沉恬静。地藏菩萨的两侧侍立供养人,束发,穿交领衫,系长裙,神态恭敬虔诚。
地藏龛内壁左侧凿出一道云气,飘向龛楣表面,这道云气图应是从地藏手中引出,从龛楣右侧起向左上方缓缓升起,并以浮雕形式并排刻出9身人、兽站立于云头之上,它们合在一起,表现了佛教所谓的“六道轮回”,就是按照生前因果,自然会进入不同的道。六道,分为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六道轮回是不断在天道至地狱道之间进行,纯看生前善恶,教化民众一心向善,好自修行。
在东壁主龛造像的外侧,有一块石碑,题额上刻有二排十二字的“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下面则是北宋绍圣甲戌年(年)惟性和尚镌刻的《佛牙赞》一首。《佛牙赞》是赞颂佛牙与造像无关的,可见是惟性和尚磨平了原有的“石像之记”,改刻成“佛牙赞”的,这一段吴越国新国主主持的佛教造像过程也就不得而知了。
吴越王钱弘佐还是个不错有成就的国主,可惜不到20岁就过世了,他的儿子尙幼,后来接班的分别是他的两个弟弟。离开慈云岭的时候,一回头看到院落的门楣上写着“吴越瑰宝”四个大字,心中也暗暗地称颂这些佛教造像真真切切是“吴越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