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朝圣一定要去佛教四大名山,乃四大菩萨

佛家文化跟信徒无处不在,很多人在放假之余、或是不得志时便向去向佛教中的菩萨还有神佛祈祷。然而我国之内就有着历史非常悠久的佛家圣地。所以国内朝圣一定要去佛教四大名山,乃四大菩萨的道场,具有极高灵气。现在就依次为大家介绍: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凉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部。相传为文殊善萨应化的道场方圆五百里,由一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如全土之台,故称五台山。

五台之,各有一峰名和寺院:东台有望海峰望海寺,西台有柱月峰法雷青,中台有翠若峰演教寺,南台有锦绣峰普济寺,北台有叶斗峰灵隐寺。唐代华严宗的澄观,根据(华严经》所提到的东北方清凉山和《文殊陀罗尼经》说到大振那(摩支那)国五顶山文殊住化的内容,进一步确定中国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

其后,宋张商英作《五台山赋》),提到五台山为文殊修行之地。有关文殊显灵说法的传说,流传很广。北魏时建有大孚寺、清凉寺和佛光寺。北齐时,五台寺院增至余座。

隋文帝时,又于五个台顶各建一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敕内侍张延训造金铜文殊像置于真容院(即今菩萨顶),重修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十寺。明末又重建了大塔院寺的大塔和显通寺的铜殿塔等。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步调查,全山有“青庙”(汉僧所住)97处,“黄庙”(蒙藏喇嘛所住)25处。现存寺庙台内有显通寺、大塔院寺、菩萨顶等39座,台外有佛光寺、南禅寺等8座。

佛教传说五台山为文殊善萨显灵说法之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十五都举行规模盛大的“大誓感会”(通称六月大会)。中外佛教徒到此巡礼的络不绝。唐德(-)中,有师子国(今斯里兰卡)释迦密多罗上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

仪风元年()有北印度宾国僧佛陀波利到五台山,后又回国取来《陀罗尼经),刻于经。五代时仍有印度僧人前住。日本著名的僧人灵先、圆仁、碉然等都曾到五台山学习和巡礼。在国内,相传北魏法聪在五台北寺弘传《四分律》。

唐代佛教各宗名德到此讲学、著述者甚多。华严宗澄观于此(华严经硫的),数命将其所住之寺改名为大华来寺(一说为武则天时改称):天台宗志远于大华严寺弘传(摩词止观)。

晚唐神僧从论曾九次行脚五台参访善知识:密宗大师不空在五台建金寺;净土宗法照也曾于竹林寺盛倡五会念佛。后大华严寺、金阁寺、竹林寺(今仅存遗址)被称为五台三大名利。

普陀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亦称补陀洛連。在浙江普陀县。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唐以前传有梅福等奇隐修道,故又名梅岭山。据教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鳊僧人来此,亲睛观音苦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

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落山之说,因略以称岛。唐大中十二年(,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本僧惠尊(一作惠得)礼五台山的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遇风不能进,遂留像归安开元寺(今称“不肯去观音院”)。

自北宋以还,该山观音信仰盛行,寺院渐增,僧众云集。元《补陀洛迦山传》仅提到宝陀寺、潮音洞、善财洞、盘陀石、三摩地、真歇庵等几处,可见寺庙不多。

南宋绍兴元年()将普陀山佛教各宗归于禅宗。明清三代相继兴建寺院,至清末遂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堂与一百多处茅棚。

主要寺院有:(1)普济寺。为普陀最大的寺院。传为真神师初住之寺,后有慧辉、普济、怀信祖铭等相继主持,几经兴废。明万历三十二年()救建圆通宝殿并赐额。

清康照二十人年()又教建佛殿,三十八年(重修大殿,期寺额“普济群灵”,改名普济神寺。现存大殿为清雍正九年()奉敕重建,有殿阁堂庑余间,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土之主利。(2)法雨寺。明万历八年()大智真融创建,名海潮庵。

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清康熙三十八年兴修大殿等,赐额“天花法雨”,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续有兴建,现存殿宇间。(3)慧济寺。亦称佛顶山寺。明初僧慧圆结茅山顶,创立慧济庵。

清乾隆五十八年)扩庵为寺,名慧济寺。全寺有四殿、七宮、六楼,与普济、法雨并称为普三大寺。此外尚有洪複堂、锡麟堂、药师庵、澄心庵、息来庵、三圣庵、文昌阁及妙峰庵、悦岑庵、鹤鸣庵、大乘庵、长乐庵、长生庵、双泉庵、常明庵、逸云庵、伴云庵等。

峨眉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南。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因山势透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峨眉山。据传汉代即有佛寺。但据《峨眉山志》记载,峨眉之有佛寺,实以魏晋间僧肇所建黑水寺为最早。

晋代建普贤寺,当为山寺奉普贤菩萨之始。西域阿罗婆多尊者到峨眉,时在晋代。唐信宗时敕建水明华藏寺,重建中峰、中心、华严、万年、黑水、灵岩六大寺。又以山多火,将寺改名为集云、卧云、归云、黑水、白水等以三云二水而抑之。

后黑水寺被称为峨眉祖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白水寺僧茂真奉敕重建六大寺,并铸造普贤菩萨铜像一尊,重六十二吨,供奉于白水寺(即今万年寺)。

峨眉山原有大小寺院百余处,几经兴废,现存较重要的有:(1)万年寺。峨眉山最大寺庙。创建于晋,名普贤寺,唐改为白水寺,明改圣寿万年寺。原有七殿,毁于火。明万历二十八年(修建成转殿,清代又加修建分新、砖、毗卢三殿。

年大火,除砖殿外,几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座,系年重建。砖殿正中安置普贤菩萨铜像。(2)报国寺。明代初建,清代重修,为山麓最大的寺院,主要殿宇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3)伏虎寺。

以山形如虎蹲伏,故名。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入山第一大寺。(4)善觉寺。原名降龙寺,建于明代,清代重修。(5)清音阁。唐代名中心寺。阁下有接王亭,传为康熙时山僧迎接御前侍卫奉命携带御物之处。(6)光相寺。在高峰金顶。相传建于东汉,原名普光殿。历代兴废不二。

正殿永明华藏寺,清光绪十二年()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明万历三十一年()所造铜铸佛殿一座,广一丈四尺五す,深一丈三尺五寸,高二丈五尺。中安置普贤大士铜像,四壁铸出万佛。铜殿与华藏寺均焚于火。

在铜殿遗址附近留有两座铜塔。因峰顶原有铜殿在阳光下发出光芒,故名金顶。传说在夜间可睹佛光及圣灯等奇迹,为佛教徒朝拜峨眉最后目的地。此外,尚有洪棒坪、仙峰寺、洗象池等寺院多处。

九华山九华山在安徽的青阳县,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本名九子山,唐朝李白至九子山时,见九峰如华,后来因之又名九华。唐代的中国佛教,正如日丽中天,东传至日本、韩国,日、韩有不少僧人来中国求法,或学儒学、政治等。

那时韩国分为三个国家,即新罗、高句丽、百济。有新罗王子发心出家,名地藏比丘,于唐太宗贞观四年()来中国参学。最初随处参访,游化数年,后至南中国的安徽省九华山,见深山中有盆地,即于此山结庐苦修,过了若干年,为地方士绅诸葛节游山时所发现。

见此一和尚,住的是石洞茅棚,破锅残粒中掺有一些白土,生活异常清苦。询知是新罗王子,远来中国求法,诸葛长者深感未尽地主之谊,于是发心提倡,为地藏比丘修建寺院。九华山主姓阅家财甚富。

建寺必得请闵公布施山地,阅公对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问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装所覆盖地足矣。”时地藏以神通力,袈装一披,盖尽九华,于是阅公将整个九华山地,全部布施供养。闵公为地藏护法,其子也随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为地藏的待者。现在所见的地藏菩萨像,两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闵公父子。

寺院建成后,各方来参学者甚众,新罗国也有不少人来亲近供养。九华山高且深,寺众增多,生活即发生问题,煮饭还要掺拌白土(此土色白而细腻,俗称观音土),其清苦可想而知,故当时称之为“枯槁众”。

寺中大众只是一心为求佛法,而完全放弃了物质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及大众在九华山的影响甚大,后来新罗国王得悉,即派人送粮食供养。地藏比丘一直领导此精进苦行的道场,至唐开元二十六年()七月三十日涅案,世寿九十九岁。

大家都直觉到地藏比丘实为地藏菩萨的化身,是地藏菩萨来中国的应化,所以大家称之为地藏菩萨,而九华山即成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成为中国四大名山之ー了。特別是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尤其鼎盛。地藏菩萨自有他特殊的因缘感应,才能得到民间一致的信仰。

国内最具灵气的佛教四大名山就介绍到此,文化需要传承,历史值得尊重。我们虽然很难见到佛教中满天的神佛和菩萨,但还是可以偶尔去一次他们曾经修炼的道场,感受下四大菩萨曾经坐练的地方。

最后想提醒大家,宗教自古跟文化无关,任何时候只要心中有佛,便会无惧妖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