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峰寺重新登车前往普化寺的时候,导游给我们每个游客都发了一套“祈福”用品,包括一条祈福带、一盏莲花灯和一个五台山崖柏手串。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不值几个钱,但还是为旅行社想得如此周到而感到特别高兴。普化寺位于台怀镇寺庙最集中的区域,依山面水,是五台山为数不多的几座建在平地上的寺庙。普化寺始创于明代,本为佛教寺庙,明末崇祯年间(年-年)被道教所占,改称“玉皇庙”。清康、乾时期,五台山佛教得到了皇室的大力扶持,玉皇庙又成为佛寺“广宗寺”的下院。清末民初,玉皇庙为“九宫道”霸占,演变成儒、释、道共居的寺庙,并改称“普化寺”。新中国成立后,九宫道被取缔,玉皇庙重归佛门,但继续沿用了“普化寺”名称。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寺前小照壁红色壁心上书有“普化禅师”四个行书黄色大字,远远即可以看到,格外醒目。
小照壁背后的大照壁为普化寺的一大亮点,是五台山数一数二的照壁杰作。这座大照壁长达15.6米,是五台山诸多照壁中最长的一座。我国中原地区传统照壁的样式一般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尤以“一”字行居多,而眼前的照壁却是云南白族地区比较常见的“三滴水”样式,即中间高两侧低。
照壁基座和壁身由砖石砌筑而成,顶部为砖雕仿木屋檐。
正面壁心嵌有三幅圆形石雕,中间一幅为“福禄寿三星”。
右边一幅为“渭水求贤”。“渭水求贤”说的是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
左边一幅为“文王别子”。“文王别子”说的是周文王被自己的 百个儿子雷震子搭救后父子分别的故事。
由于好几个搜索引擎的“普化寺”词条都把“文王别子”错弄成了“文五别子”,结果缪种流传,导致不少游记以讹传讹。
照壁须弥座的四角雕有四位金刚,似有力撑千钧之力,形象生动。
在“福禄寿三星”石雕下面隐约可以看到一条用红色涂料写成的标语“中国人民 万岁”,应该是60多年前“抗美援朝”时期留下的“题记”。
穿过磨砖砌筑的拱形山门,即进入普化寺的 进院落。从照壁的背面看照壁,壁心同样有三幅圆形石雕,中间为“观音、善财、龙女三圣图”,两边为龙的图案。这时候才注意到,照壁明间屋脊上的正吻少了一个,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些故事。
“观音、善财、龙女三圣图”
进院落的主殿天王殿为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和两次间辟有拱形门洞。
与砖石砌筑的照壁风格相一致,天王殿的主体也是砖石结构,石础、樨头、槛墙、拱圈皆以精美的石雕装饰,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和花卉人物。
芭蕉洞石雕
精雕细琢的石雕
明间门楣上悬有一块“普化寺”石雕匾额,刻制时间是“民国拾四年清荷月”。以此时间推算,匾额的刻制当在九宫道占据普化寺期间。也就是说,这座非常有品位的天王殿建筑竟然是“歪门邪道”的九宫道所为。门两侧雕有一副尺寸很小的门联“皈依三宝极乐地;遵守五戒未来天”。
殿内正面木雕绞龙柱佛龛内为木雕弥勒佛像,背面为佛祖的护法天神韦陀菩萨,两壁塑有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
殿前的一对石狮子不但狮子主体精雕细琢,就连基座也是不可多得石雕的精品。导游介绍说,这对石狮子在五台山超过百对儿的石狮子中属翘楚之作。
第二进院落的主殿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四周有廊。该殿的各种装饰木雕、彩绘是一大亮点,从中可以想象当年建造时是颇下功夫的。
殿内正面供奉的是结跏趺坐的释迦牟尼和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也就是所谓的“华严三圣”。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三位并称“西方三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殿内南北两边的十八罗汉中竟然还有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就是释迦摩尼的生母摩耶夫人,也是佛教历史上的 位女罗汉。在五台山众多罗汉群中,出现女罗汉的形象仅此一例。殿后明间设有一道板门,左右两侧分塑老文殊像和送子观音像。这座文殊像是五台山 的老文殊形象。
第三进院落的主殿三佛殿为硬山顶,面阔五间,原称玉皇殿,年改建成三佛殿。正赶上三佛殿维修,未能进入。
在三佛殿后面的山坡上,是一座建于年的新佛殿,因其背后就是天然仰天大佛所在的山峰,所以该殿被命名为“卧佛殿”。卧佛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达到九间,四周出廊,气势不凡。殿内塑有一尊重达1.5吨的铜质贴金卧姿佛像,面容秀美,卧态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