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台怀镇最年轻的寺庙,不收门票,王志文主演《天道》的拍摄地
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方圆有平方公里,中心区位于台怀镇。台怀镇的五台山汽车站对面有一处寺院叫普化寺。
如果说显通寺是五台山的第一处寺院的话,那么普化寺就是五台山建造最晚的一处寺院。
普化寺建于民国十四年(年),是台怀镇最年轻的寺庙。
普化寺所在的这个地方原来称之为帝释宫,明崇祯年间因为供奉有玉皇大帝改称为玉皇阁。皆为道教庙宇。
五台山至今流传着佛道斗法争夺五台山道场的传说:相传,最早五台山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道场,称为“紫府山”。东汉永明十一年(67年),佛教传入中国,建造了第一处寺院就是洛阳的白马寺,相隔三个月,建造了五台山的第一处寺院—大孚灵鹫寺,也就是今天的显通寺。
从那个时候起,佛道二教经常因为道场之争打“笔墨官司”,汉明帝作为统治者,两者都有利统治教民。最后想了个办法,就是设一焚经台,把佛道二教的经书放置其上,点燃焚烧,最后哪家的经书能留下来,就是真经,五台山就是谁的道场。
焚经的结果是佛家大获全胜,道家从此离开了五台山。
我想,这应该是后人杜撰的一个传说,因为普化寺原址直到明末还是道教庙宇。
普化寺是在玉皇阁的废墟上重建的寺庙,二者没有任何传承关系。
走在台怀镇的中心公路,在汽车站的节点向东望去,远远就能看见一座书写四个大字“普化禅寺”的红色照壁,此处照壁为后来新建。经过一座小桥过了圣水清水,再走过刚才的红色照壁,就来到了普化寺修建寺院时的最初的照壁。
这处照壁也是五台山最大的照壁,底座是条石建成的须弥座(佛教中最高等级的基座,后来被引申到中国古建最高等级的基座),基座上用青砖建成的照壁主体,顶上是三个仿木结构的砖雕屋檐。
三面墙正中各镶嵌了一处圆形石雕,中间是“福禄寿三星”,两旁一为“文王别子”、描写了文王辞别武王前往朝歌见商纣王的故事;一为“番溪求贤”,描写了文王番溪求贤姜子牙的故事。
照壁的后面也有三处圆形石雕,正中是观音菩萨和左右胁侍龙女、善财童子,两旁是两条石雕蟠龙。
整个照壁砖雕石雕华丽精美,风格和五台山的另两处寺院——南山寺和龙泉寺的石雕艺术十分相似,据说是普济和尚的弟子共同修造的这些雕刻。
要进入寺院要通过照壁旁边的铁栅栏门,这道门就是电视剧《天道》主要的拍摄场景。
在剧中,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和韩楚风来到五台山,在一处寺院要进去找高僧问道,被一沙弥挡在门外,那个铁门就是这里。
丁元英问道五台山从铁门进入左边是照壁的背面,右边正中是天王殿,与台怀镇的很多寺庙不同的地方是除了正中的大肚弥勒佛、背后的韦陀菩萨、两旁的四大天王,还多了两尊哼哈二将护法金刚。
天王殿整个殿身也到处是石雕,有牧童骑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有牧羊人手执鞭子,放牧绵羊;还有一个农民扛着撅子,赶着大象,头顶着松枝上登有喜鹊;再有一老者骑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充满了生活气息。最有意思的是有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雕刻,还有孙悟空大闹盘丝洞、芭蕉洞等雕刻,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
穿过天王殿,正对的木雕繁琐、装饰华丽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奉释迦摩尼佛,左右胁侍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是标准的华严三圣供奉。殿的两旁供奉十八罗汉。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罗汉是十六位,后来演变为十八罗汉是佛教在中国的汉化过程,因为中国人喜欢数字“十八”,比如“十八般武艺”,从乾隆开始,钦定十八罗汉最后两位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但是这里供奉的第十七位是释迦摩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弥勒。大殿的角落里还供奉一尊老年文殊菩萨骑狮像,在五台山也是独一份。
大雄宝殿也曾在《天道》里有一个镜头。旁边的这处院子是方丈室,也是的《天道》里丁元英与高僧论道的地方。
走过大雄宝殿旁边的门,后面的殿宇是三佛殿,供奉着娑婆世界教主释迦摩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再拾阶而上,最后一处大殿是卧佛殿,是一处新建的大殿,因为在年有学者和摄影师在这里发现寺庙背后的山脉像一个仰卧的大佛,所以后来就修建了这处殿宇。周围还有仰佛山庄酒店也是由此得名。
整个普化寺占地平方米,有殿堂居室多间,虽然是五台山最年轻的寺庙,但是却有着精美的石雕,背靠天然的卧佛灵迹,交通方便,成为五台山必去的一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