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年的一个秋天,那年我学佛修道有点痴迷,人已经变得恍恍惚惚傻里傻气神经兮兮。
正好有位朋友在他乡下弄了个院子,邀请我去喝茶。他那个地方离我不远,我就过去了。
反正也是当成农家乐,他在院子里用土特产什么琵琶啊、荔枝啊接待我。我们在那喝茶聊天很是开心。
他说:你现在说话,张口就是佛法这些东西,我看啊,你来的正好,我们这有个很小的庙子,虽然没有什么香火,但是因为它里面的石雕木雕都挺好看的,我带你去看看吧。
我说:你不早说,有庙子我必须要去拜拜啊。
于是他带我去了那个庙子。
那个庙子在一个小山坡上面,我们爬了大概十五分钟山路,才看到,在几颗松树树荫护佑下,依山而建。但是果然很小,看上去就像是个大户人家的祠堂。
庙门口挂着牌匾:妙觉寺。
旁边楹联写着:天地悠悠有相无相总是妙,下联是:红尘滚滚翻来覆去莫非觉
我念着这对联,觉得这个地方真有灵气,真不错。于是我们走进去,先拜了门口的韦陀、弥勒,又去里面拜了佛。观赏了一番,果然雕花很是美妙。
庙子里那天十分清静,没有看到一个和尚。我问朋友,朋友说:这里头本来就几个和尚,今天可能有事出去了。
我们坐在侧殿前面休息,此时一个老婆婆,从后边走了出来,拿着个扫帚,开始在我们边上扫地。
我一看有人,就问她:老婆婆,今天庙里的师父们呢?
她说:有事不在,你有什么事吗?
我说:没事,我本来想找师父们聊聊,怎么样才能修法得定?
老婆婆笑着说:正所谓不离不弃,一丝不挂也。
我一听,哎呀,这位老婆婆说的话,有玄机啊。我连忙起身给她行礼,请她这边坐下。我直接就给她磕头顶礼了。
她笑着拉我起来。说道:不要客气,我又不是出家师父。不过平日里听他们讲这些东西,
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我倒也会说几句。你要是不嫌弃,我就说点给你听,你也没有算白来妙觉寺一趟。
我大喜:老菩萨慈悲,给我说说吧。
她说:定啊,我们都想要,但是求不到,为啥求不到呢?
因为心内但凡有求还在,定就躲起来出不来的了。如果你的有求不在了,定就有可能出来。
这个定啊,我们又叫做如如不动。这四个字很难理解,
什么是如如呢,咱也别说什么佛学解释了,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如如就是随顺无常变动,而不动就是本心不移,面对无常变动,一切随顺,但始终本心不移,这就是如如不动的定。
我听了不解地问说:老菩萨,我以为定就是寂灭无念,为何还要随顺无常变动呢?
她说:寂灭无念,也是定,可是是死定,死地翘翘的。活不过来,没有生机。我们要注意别去弄这样的死定。没有用啊。
我说:为何没用,入了这样的定,去了好地方不好吗?有好的境界不好吗?有功夫和高维空间沟通不好吗?
她说:哦,生死可了吗?
我顿时无语,汗如雨下。
她说:可了生死,才勉强算有用。
如如不动,就是要随顺变化才叫有用,随顺不了变化,一遇到变化无常,人就心里开始颠倒动荡,那就不是定,
遇到变化无常,心里啥也不知道,也不随顺也不管了,死在那里,那是呆定。
呆定看起来厉害,一坐可很久,可是了脱不了生死,没有大的根本作用。
这就叫做起不了妙用。什么是妙用?随顺而不动,就是妙用,既可以随顺,也保持不动。
我问:那,这种如如不动的定,是可以打坐修出来的吗?
她说:当然可以,打坐也好持咒也行什么方法只要你修到了位,修地好,自然就能,法没有什么高低,是人在上面有分别。
比如你认为打坐可以修定,就执着在打坐上,你不知道打坐是帮助你培养静定功夫,然后要在下坐后去实际生活里修观照,等于一天都在打坐中了。
可是你如果只是执着打坐,那你就陷在打坐里,你只认为打坐才是道,下来了又不提起观照,那么打坐本来很好,结果在你这里变成阻碍了。
其他方法都是如此,你要知道工具手段和目标的分别,也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用起来。
比如念仏念咒也一样,你觉得嘴里念是好的,念起来心神安宁很有感应,
可是不念的时候,就不灵了,遇到事还是一样骂骂咧咧一肚子怨气。然后就会更加执着念仏念咒。认为这个东西有神力,没有它不行。
本来念仏咒很好很殊胜,结果你一执着,就变障碍了。不但没有效果,还影响你拉跨你。
所以你问,这如如不动的定,是不是打坐可以修出来,当然可以,但是是怎么样的打坐?
是全天候的无漏打坐,行住坐卧都在打坐,上座下坐没有开关没有分别,念仏念咒,动不动嘴,佛号咒子自然都在,不散掉,那就能修出来。
我问:那么,在生活中,怎么打坐呢?两条腿要走路就不能盘啊。
她说:生活中,实在没有时间和机会打坐,就把打坐的心态拿出来保持着,比如你坐上有一种万事不能扰的清静,那就保持那个清静心去面对一切的事情,
坐地铁也在打坐,吃饭也在打坐,和人聊天也可以在打坐,不是要把腿盘起来才是打坐。
我给你讲个故事,有个修行人,本来打坐打的很好,结果遇到了一次车祸,腿骨折了,再也大不了坐了。腿根本就弯不了了。
可是他没有什么,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人家问他怎么办以后,他说:我一直都在这坐着没有下来过。
这就是稳坐莲花台,心里的那个坐,没有下来过。这才是真正的禅定。
这个禅,不一定坐才有禅,行住坐卧,都有禅,所谓“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六祖大师说啊;
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紧缚。】
“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
坐禅原来不需要着住到这个心,也不需要着住到这个清净的意念;为什么呢?你着到心上,其实是以心着心,属于二心;你着到净上,也是以心着净,属于多余净。
“亦不是不动”:也不是什么都不动,念头都不动了,那是死禅。“若言着心,心原是妄”,如果说是安住在心上,心本来是妄,安在哪呢?仏说觅心了不可得嘛。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你应该知道你的心,本来是虚妄的,所以它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安住。“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
如果说安住在清净上,我们本来清净,是因为我们无明妄障,把本来的真如覆盖了,
所以只要你不妄想,停止妄念,本性就自然清净了。不需要你再去找个清净。再去找清净,等于还是妄心。
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
妄念本来没有任何实际可以安放之处,它不过是生灭幻相,你去要找个处所安住,这就是个妄念。
清净也本来没有形相可言,我们却喜欢给它设定一个形相,这就叫画蛇添足,头上安头。
六祖又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什么叫做坐禅呢?坐禅这一个法门里,无所障碍。对于外边一切好的境界,和不好的境界,不起分别心念,这就叫“坐”,不是一定打坐才是坐。内在呈现出的自性一直不摇不动,这就叫“禅”。
六祖老人家又把坐禅说的通透,但是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马上放弃打坐,这又是虚妄执着,其实他是说你别执着打坐,并非要你什么都不搞。
六祖又说:
外与诸相不粘滞、不被外面的境界牵动内心,内心不因为外界变化而纷纷乱乱,这就是禅定。
我们的本性原来就是自然清净和恒定的,只是因为被外面境界,被感官所摄的信息扰乱了。
所以我们乱套,如果我们面对所有外境内镜都一心不乱,这才是真的定。
所以六祖大师给我们指出禅定的意思,就是不要画蛇添足头上安头。自然而然,明明了了。也就是一心稳坐莲花台,一丝不挂随如如。
把这种心态状态,放在生活当中,慢慢地去观照,该打坐还打坐,该念仏念咒也一样。
但是有了这个知见,打坐念仏念咒的效用,都完全不同了。
他告诉我们真正的禅定,并非要我们不要打坐、不要修法,不要念仏持咒,而是要我们别去执着方法,方法用的好,非常好,可是执着方法,其实就是对境生心,因为方法也是境,对方法也不能起执着。
比如你觉得打坐比念仏好,那你是在妄自分别,指月之手不是月,所以我们学他这些道理,是为了自己明确方向,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禅定,什么是值得去修习的禅定。不要误以为坐下来进入一个寂灭之境,看见光啥的,就是禅定。
我问:那六祖说的这样的境界,我们一般人根本达不到啊?知道了有什么用?
她说:好像给你一张地图,告诉你你的目的地在哪里,你就不会胡乱走啊。作用就在这里嘛。
他详细告诉你,那个山顶上啊,长着一朵七彩颜色的花、旁边还有颗竹子,竹子是几节,背后还有个小亭子,这样描述清楚了,你就不会乱爬,跑到乱七八糟的地方,看到几棵树,就以为是到了山顶,你要看到他说的那些,才是真到了嘛。
他这个禅定的道理,即使你达不到百分百,也可以拿来修个百分之一二十,就已经足够你一辈子用了。
俗话说理则顿悟、事则渐除。道理懂了悟了,事上还要慢慢磨,每一个人都要这样磨的。没有人一下就直接登顶了。
六祖当年也是到韶关山里和猎人队伍一起住了十六年才出山。那就是在磨习气啊。
我听完,全身清凉,朋友也起身给她拜谢。我们正在沉吟,老婆婆一个转身,就走进庙子侧区不见人影。这时庙子里传来一声钟声,久久回荡,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