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嘴里的球是怎么放进去的?趁它不注意一下子放进去的呗,开个玩笑哈。虽然这不是什么科学类的问题,倒也符合咱们猎奇的主体,恰好笔者的一个亲戚就是做石雕行业的,所以请教了一下他,给大家解一下疑惑。
石狮子嘴里的球
在古代的一些高宅阔院的门口,石狮子是非常常见的,即使在当下的许多建筑物的前面也会放到一对石狮子,这些石狮子的嘴里大都有一个圆球,我还曾经尝试过把它拿出来,结果发现根本是不可能的,既然拿不出来,当初又是怎么放进去的呢?其实方法很简单,一共有四个方法。
第一种:粘合。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将一块石头分别雕成两个半圆,或者雕成一个圆球后,用工具切割开,这样在把两个半圆放到石狮子的嘴里,用一些粘合剂将其粘合起来,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技术含量较低,如果你遇到石狮子可以仔细的用手机的手电筒打一下光看一下,大概率是能够看到一条明显的粘合缝隙的,如下图:
第二种:拿掉下颌。石狮子虽然看起来长得都差不多,但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是颔首的,这样的石狮子是下巴与胸前连在一起,有的是昂首挺胸的,这样的石狮子下巴是与胸前分离的。只有后者才能用拿掉下颌的方法。
具体就是用工具将石狮子的下颌锯掉,然后放入石球,再将下颌重新粘起来,这种比较少见,因为石球粘合不太容易被发现,但下颌上的粘和还需要用石粉仔细的修补,虽然短期看不出来,但风吹雨淋下,这个缝隙就变得很明显了。
第三种:镂空。这种是比较少见的,同样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这种石狮子是一整块石头雕成的,嘴巴也是一下一下地凿开的,里面的球同样也是一下一下的镂空雕刻而成的,这种石球的特点是上下与石狮子的上下颚相连,一动不动的。
第四种:投机。有的石狮子嘴里的圆球看起来非常的难拿,但是仔细地观察一下,球并非纯圆的,有一个面或者两个对角面是相对平一些的,这样球能够从石狮子最大的开口处,巧妙的拿出来,但是由于石球重量比较重,我们只能用手指去拿,所以需要一定的手劲,最关键的是角度一定要瞅准。
在以上的四种方法中,古代的石狮子最常用的就是镂空石雕的技术,而在现代的石狮子中,第一种和第四种是比较常见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古代的没有如此多的“科技与狠活”,最关键的是古代人认为石狮子是不能够破坏的,而且球是无论如何不能掉的。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两个问题:为何石狮子嘴里要含一个石球?我国没有狮子,为何古代会在门前摆上石狮子?
石狮子嘴里为何要含球?
关于石狮子嘴中含球,有许多的传说,最常见的一个就是:相传,古代妖怪横行,一位年轻人决心减少因为妖怪导致的人间疾苦,于是不远万里求仙学艺,仙人得知年轻人的经历后,深受感动,为了让他早日具备斩妖除魔的本领,遂送给他一颗宝珠。
在遇到妖怪时,只要将宝珠含在嘴里,就能幻化为凶猛的狮子,将妖怪斩杀,久而久之,妖怪看到了口含宝珠的狮子就会躲得远远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用石雕的技术雕刻了一头头喊着珠子的石狮子放在门口,用来驱邪。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比较让人信服的一个说法是古代人认为门口的石狮子真的能在晚上化成真身守护宅院,而长着大嘴的狮子经常的嚎叫,会扰得鸡犬不宁,所以就在它的嘴里放了一个球,这样它既不能叫,又不耽误驱赶“邪祟”。
我国并非狮子的原产地,为何用石狮子镇宅?
狮子是原产非洲的一种猫科动物,它们曾经从非洲经由欧洲迁到了亚洲,所以才有了短暂兴起的欧洲狮,以及如今的亚洲狮。但是,非洲狮的迁徙路线中,仅仅是到了印度次大陆,作为一种从非洲出发的动物,在欧洲的它们短暂兴起后灭绝了,只在同样地处热带的印度次大陆生存了下来。
曾经的亚洲狮虽然分布很广,但是它们自始至终没有迈入过我国,这可能与当时老虎已经有了多达9个亚种并且分布广、数量多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进入亚洲的狮子可以说是偏安一隅。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表达,我国并不是狮子的原产地。那么,狮子是如何被人知道,进而成为了镇宅之物呢?
首先,我国最早的石狮子出现在东汉时期的高颐墓前,而狮子的形象最早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时期,当时狮子的形象是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的,因为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的坐骑就是一头可以上下入地的狮子,除了释迦牟尼佛外,文殊菩萨的坐骑也是一头狮子。
这样,狮子就以正面、百兽之王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再加上狮子本身有着漂亮的鬃毛,庞大的体型,所以逐渐在我国的皇族中成为了权利的象征物,此时到了西汉时期,它们就以石雕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镇宅避凶作用的石雕。
同时,狮子的形象与我国古神话中的瑞兽麒麟也有些相似,这更加提升了狮子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到了后来,狮子就成为了门前常见的镇宅之物。
总结
虽然狮子和老虎都是猛兽,但是雄狮比老虎看起来要更加的威武,再加上它们在佛教中常作为坐骑出现,所以,它的石雕才会成为主流的门前镇宅之物。至于它的嘴里的石球,在古代通常是纯正的手工镂空雕刻的,而在如今这种技术比较少,通常是粘合和投机放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