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仰对我国影响很深,不论是否真心皈依佛门,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萨纪念日,寺院里总是香火鼎盛、香客不断。人们都喜欢拜佛菩萨,佛菩萨慈悲,希望自己能得佛菩萨庇佑、加持,得到利益。求佛菩萨真的有用吗?经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其实信仰不必拘泥于形式,真正想要与佛菩萨感应道交,不应是向外求,而应是向内修,修心法。
只要心中有福,则不用去寺院,处处都是灵山。心中有慈悲,则佛菩萨时时刻刻都在。什么样的人离佛最远?不是你信佛的人,而是“口念观音心不善”的人。可以不信佛,但心中要有善,要有好的德行。世人皆喜欢求佛,其实有求皆苦,福报不是求来的,真正信佛,应当是像佛菩萨那样慈悲利他、心存大爱。而世人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己,满足自身的私欲,所以愿望总是难以实现。
我们到寺院拜佛,不应带着功利心向佛菩萨索求,到寺院礼佛带着一颗心就够了,那就是菩提心。何谓“菩提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菩萨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是因为他心中总是想着众生,帮助众生拔离痛苦,利他无我。菩萨是众生的菩萨,照亮每一个众生晦暗的心。我们拜佛菩萨,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道。拜佛菩萨时,心中默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句话,功德无量!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体现的是菩萨的一种广大无私的慈悲心量。菩萨慈悲不生分别,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条件,待一切众生平等,即使是无缘的众生,也会大发慈悲心予以救助,即“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只要众生有所求,即“无刹不现身”。“同体大悲”指菩萨将众生看作与自己是一体的,将他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苦难,而生拔苦予乐之大悲心。慈悲者,拔除苦痛、给予安乐。
现在世人的痛苦、烦恼、业障其实都是心量太小导致的,因为有太多的“我执”,总是执着于自己的那点私利,和自己较劲、和别人较真,生“贪、嗔、痴、慢、疑”五毒,造业起惑、业障不断。这都是内心没有慈悲的表现,心有慈悲的人眼里看不到别人的是非,都是自己的过错。
有句话叫“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佛;魔眼看众生,众生都是魔”,我们看他人慈悲,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慈悲;我们看他人邪恶,是因为我们心中邪恶。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慈悲心去化解一切戾气,你把自己修好了,自然感召来善缘。
我们拜佛菩萨,其实是在拜自己,拜自己的心。拜佛不是为了求保佑,而是一种对佛菩萨真诚的恭敬和皈依,愿意向佛菩萨学习,做一个慈悲喜舍的善良之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心中有善,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是自身最好的风水。信佛学佛的人更应有勇猛精进的心,有大的发心和愿力,自利利他,多去利益他人,行善布施,给人方便、给人法喜,这才是大功德。
谁也保佑不了自己,所谓“万般皆苦,只可自渡”,修行是一种自我救赎,修得一颗慈悲心,你就是你自己的佛菩萨。很喜欢佛门里的这句话: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愿你保持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愿你保持慈悲,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迷茫。愿你成为别人心中的一道光,别人心中的“佛菩萨”,照亮他人,也成就自己。
感恩阅读与分享,祝大众福慧增长、诸事顺遂。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