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想当个画家并不容易,首先得会化学知

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http://m.39.net/pf/a_5945933.html

在现代,想画画根本不用担心颜料的问题,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在现代我们看起来普通的颜色,随便去街边文具店都有无数的选择。但是在古代想画画就没这么简单了,古代受工业水平的限制,想这些颜料并不简单。甚至跋山涉水都是小事儿,同时你还得具备地理学,植物学的知识。然而精通这些知识你仅仅只是找到了原颜料,要加工成颜料你还得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

中国古代料分别来源于矿石的石色,和植物颜料的水色。这些矿石和植物当然不会长在一个地方。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标注的中国颜色的分布。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嶲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蜀郡之铅华,始兴之解锡,斫炼澄汰,深浅轻重精粗,林邑昆仑之黄,南海之蚁矿,云中之鹿胶,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虽然古代的地名跟现在有区别,从名字我们可以分辨大概方位,蜀郡在成都,南海肯定在如今东南沿海一带,吴中在如今的江浙一带……通过文字我们能看出来,这些颜料分布得天南地北。光找这些颜料就得花一些功夫,尤其古代交通还不便利,更别说把颜料拿来加工了。

比如长沙马王堆帛画中,红色部分就是用朱砂来上色的,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是古代重要染红用矿物颜料。做颜料的过程也是非常麻烦的,尤其是没有现代工具的帮助就更不容易了,经过无数次打磨,过滤,沉淀,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颜料。

在敦煌壁画中,彩绘工人事先将矿物原料准备好,用清水研磨成不同颗粒度的色浆,再兑上植物胶就做成了敦煌画匠最常用的颜料。工匠的笔下,朱砂的红色,雌黄的黄色,青金石的蓝色和云母的白色,流淌出来。铅华是古代女子化妆用白色铅粉做的粉底液,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铅粉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我们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中菩萨的脸发黑,敦煌学者解释道:古人画菩萨的颜料含有铅的成分,铅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从而由白色慢慢变成黑色,学者还提供了铅与氧化学反应的分子式证明,可谓有理有据。铅粉的制作过程非常麻烦,经过脱水处理就成了粉末和固体状态,所以铅华就是白色颜料的来源。

王希孟18岁作的《千里江山图》中包含了大量的蓝色和绿色。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冯海涛研究四年,终于复制的画作的十分之一。绿色部分使用的颜料是石绿,取自孔雀石或绿松石。其中蓝色部分使用的颜料是石青,取自蓝铜矿。而这些颜料的来源就要起深山老林去挖了,挖回来再一块块敲碎,而有些矿石还是挖不动的,还得用炸药。

比起石色,水色的来源相对简单一些了,水色是将自然界部分植物根茎或生物加工研磨,制成汁状,固化处理后加入胶质和蜂蜜等物质制成膏状颜料,如藤黄、花青、胭脂、汁绿。藤黄是一种植物名,藤黄树皮渗出黄色树脂,经炼制,作为绘画的黄色颜料,但是有毒。花青也是中国画的主要颜色,属于植物颜料,由制好的蓝靛和土靛制成。紫色用檀木又名苏木制成。嫩绿色用未开放的槐花蕊制成,已经开花的制成黄绿色。

雌黄包括矿物和药物两种形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黄色颜料就是雌黄。在中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相当于现代的涂改液,《梦溪笔谈》: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在汉语环境中,雌黄有篡改文章的意思,并且有着胡说八道的引申义,如成语信口雌黄。这些植物材料大多可以入药,你可以去药店买,也可以自己去山上采。即使找到原料也不定能制成颜料,颜料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优秀的制作工人大多在皇家画院,平民想要得到好的颜料是非常不容易的。

相比中国颜料的来源,西方颜料来源就比较重口味了。皇家紫是古代欧洲服饰中紫色的来源,从一种现在被称为染料骨螺的海螺身上提取。这种海螺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不仅受到出产地的限制,制作工艺也是非常复杂。染料师们需要撬开海螺的壳,提取分泌紫色色素的黏液,将黏液放在太阳底下晒,晾晒的时间也要精确,时间不同,色泽也会不同。骨螺还要与木灰一起浸泡在尿液与水的混合物中,整个染料桶都散发着恶臭,整个过程的进行只能在城外完成,因为那味道能熏死人。染料师真不容易啊,由于原料来之不易,制作工艺的复杂,染成的布料基本是皇室成员使用,他们在炫美的过程中也是要忍受这种恶臭的。终于,在年,18岁的化学家威廉铂金合成了苯胺紫颜料,代替了有味道的皇家紫。

印度黄其颜料来源母牛的尿液,这些母牛被规定只吃芒果叶,长期下来就尿出橙黄色尿液,经过蒸发,就成了有一定硬度的黄色颗粒。更重口味的是木乃伊棕就是把木乃伊磨成粉,作为颜料使用。米歇尔,马丁,罗德林《厨房内部》画作中,就用木乃伊肉作为原料。当时人们把木乃伊分成小块进口到欧洲,研磨成分在药店出售,他们认为木乃伊肉可以治疗关节炎。古代埃及工匠费尽心血研究出来的肉体保存方法就这么被挥霍殆尽,真是可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