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法莲华经bull常不轻菩萨品第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学习《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在上一品中讲了受持《法华经》的法师能得六根清净,在这一品里,佛为大众说自己在往昔行菩萨道时受持《法华经》得六根清净,以此来勉励会中的大众。其次是为了显示行安乐行威势无比。佛为大众讲述自己往昔行不轻安乐行时被众人伤害,虽然一开始受了很多苦,但是后来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教化了千万亿众,最后成就佛道。佛说这个因缘也是为了能让与会的大众得到大利益。再有,说明由于往昔在因地时行安乐行、修忍辱等流通《法华经》,所以能够成就佛道,现在能为大众宣说《法华经》,以此来劝勉法会中的大众。因以上的三个原因所以佛说《常不轻菩萨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品题。常不轻,是这位菩萨的名字,常就是持久的意思,不是短时的、不是暂时的;不轻,就是不轻慢,也就是恭敬的意思。这位菩萨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将来都会成佛,他见到人就恭敬礼拜,并且说:“我不敢轻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因此他身口意三业恒时虔恭敬仰,所以名为常不轻。

从《分别功德品》的下半品(就是流通分的开始)到《随喜功德品》,是说明因中功德以劝流通;《法师功德品》是说明果中功德以劝流通;本品是引信毁罪福证劝流通。

好,我们看经文,经文是先长行后偈颂,长行分为三段,第一是双指前品罪福。

这一品的当机者不是常精进菩萨,是得大势菩萨,为什么佛说《常不轻菩萨品》是告得大势菩萨呢?窥基大师解释说:“欲明经之威神,能令顺修行者疾得作佛,违经恶人亦能速拔其苦,故唯告彼不告余人。”意思是说,这一品是要说明《法华经》的大威势威猛之力,能让依照此经修行的人快速成佛,而且还能让毁谤此经的人速拔其苦,所以是告得大势菩萨。这里佛对得大势菩萨说:你现在应当知道,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法华经》,而有些人以恶言来骂他们、诽谤他们,那么这些人会得很大的罪报,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在前面《法师品》中说:“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这是指罪,下面是指福。

如果有人能够受持《法华经》而不诽谤,就像前面《法师功德品》中所说的能得眼、耳、鼻、舌、身、意清净的功德。这是第一段双指前品罪福,第二段是双明信毁之相,我们看看信毁的什么样的相状。

乃往古昔,就是在过去的时候。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这个时间就是非常的久远了,离现在已经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了。有佛名威音王,那个时候佛的名字叫威音王,为什么叫威音王呢?因为这尊佛说法的声音如同王的音声一样尊胜,有大威势,能令众生获大利益,所以名叫威音王。威音王是这尊佛的别号,这尊佛也具有通号,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每尊佛都具有的十个名号,所以叫通号。劫名离衰,威音王佛住世的时候劫名是离衰,因为那个时候的众生能够修学佛法,舍弃贪嗔痴这三种衰,所以劫名叫做离衰。国名大成,那个世界的名字是大成,就是有大成就。众生修学佛法以后能证得无上菩提,当然就是有大成就了。

这位威音王佛在大成世界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说的什么法呢?他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也是随众生的根机说三乘法。有的众生想求声闻果位,佛就为他们说四谛法让他们脱离生老病死,证得小乘涅槃。这里说的究竟涅槃,是指在四谛法的这个范围内得到的究竟涅槃,就是小乘涅槃。有的众生想求辟支佛果,这种众生的根性要比前面的声闻的根性利一点,威音王佛就为他们说十二因缘法。有的众生是菩萨的根机,威音王佛为让他们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为他们说六波罗蜜法,让他们修行这个法门能究竟圆满佛道,能够得佛的智慧。

这位威音王佛的寿命很长,是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

威音王佛说法圆满就入涅槃了,他涅槃以后就是正法时期,正法住世是多长时间呢?这个劫数就是像把一个阎浮提洲磨成微尘的数目那么多。就是正法住世的劫数,就像把阎浮提洲磨成微尘,阎浮提洲的微尘的数量,一个微尘就是一个劫,正法就是这么多的劫数。正法以后是像法时期,像法住世的劫数这里说就更多了,就像把四大部洲都碎为微尘的数目那么多,劫数是更多了。这里说,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这是指的威音王佛住世的时候,度化了那些与他有缘的众生以后就灭度了。

在正法时期和像法时期都结束以后,就在这个大成世界中又有一尊佛出世,名号也是威音王,这尊佛灭度以后又有一尊佛出世,就这样一尊佛又一尊佛相继出世,总共是二万亿佛出世,名号都是威音王佛。

最初的那位威音王佛入灭度以后是正法时期,正法灭后,在像法时期的时候有增上慢的比丘势力非常大。增上慢就是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这种慢是只有修行人才有的,比如有的人在打坐的时候看到了一些境界,就对别人说自己证了初禅或者证二禅、三禅、四禅了,还跟人说禅定的境界是怎样怎样的;还有的人跟别人说“我证初果了、我已经破我见了”。其实证初果的人我们想想,已经无我了,你跟人说我证初果了,那还就是有我,怎么能证初果呢?这样的人就是叫增上慢。在最初威音王佛的像法时期,像这样有增上慢的比丘人数多,所以力量大,所以叫做有大势力。

在那个时候有一位菩萨比丘名叫常不轻,这位比丘前面说是菩萨比丘,就说明这位比丘是发的大菩提心,也就是修大乘佛法。

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这位菩萨比丘是什么因缘叫常不轻呢?下面就是说明得名之由。

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这位比丘只要看见比丘、比丘尼,或者优婆塞、优婆夷,他都给他们顶礼赞叹。本来比丘是不礼拜比丘尼,不礼拜在家人的,那么为什么这位比丘又礼拜比丘尼,又礼拜优婆塞、优婆夷呢?

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这位菩萨比丘解释说,我深深地恭敬你们,不敢轻慢,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在行菩萨道,应该作佛。也就是说,这位常不轻菩萨知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管是比丘、比丘尼,还是优婆塞、优婆夷,将来都能究竟成佛,他们现在就是未来佛,所以常不轻菩萨向他们恭敬礼拜、不敢轻慢。他看到一切众生本来佛性。

可能有人就会问,比丘礼拜比丘尼和在家人是比丘戒所不允许的,那常不轻菩萨这么做是不是犯戒了呢?对于这个问题窥基大师在《法华玄赞》中解释说:“菩萨比丘,不作是礼,礼即有犯,今作是礼,所以不犯,菩萨于性罪必持,遮罪有犯,劝利大故。”窥基大师认为是不犯戒的,或者说这个属于犯遮戒不犯性戒。

性戒就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四条戒律,杀盗淫妄本性就是恶法,不管受不受戒,只要做了就是恶性的罪行。菩萨对于性戒是决定不犯的,遮戒是佛为了防止世人讥谦、避免由此引发其他的罪行而制定的戒律,比如不饮酒戒,在饮酒的本性上不是恶行,但是酒能乱性,饮酒是生罪之因,可以导致罪行,障碍入定等善法,佛为了防护修行人的净行制定了不饮酒戒。遮戒在有的时候是可以有出入,就像常不轻菩萨,当时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较多,他们未证谓证未得谓得,稍有所得就认为自己已经证果了、已经得解脱了,妄自生满足想,这样肯定会堕落的。常不轻菩萨为了度化他们,让他们都能发起菩提心来行菩萨道、成就佛果,所以向他们礼拜,说他们皆行菩萨道、当得成佛,这就相当于为他们授记了,也等于是在宣扬《法华经》的真义。正是因为常不轻菩萨是为了利益众生才礼拜比丘尼和在家人,所以窥基大师认为不犯戒。

窥基大师还有另一种解释,常不轻菩萨礼拜比丘尼和在家人,礼敬的是他们的佛性,而不是礼敬他们的这个身相,所以说不犯戒。

好,我们看经文。

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这句经文中的“不”字应该是贯穿下来,就是“不专读诵经典、不但行礼拜”,这个但是仅仅的意思,就是说这位比丘不是专一地读诵经典,也不是只礼拜四众,他是二者兼有之。

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这位比丘不只是对面见到比丘比丘尼,和在家众的时候向他们礼拜,不只是离近的时候才礼拜,就是远远地看见他们,也会主动地走过去,给那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顶礼,还赞叹他们,然后对他们说:我不敢对你们轻慢,因为你们将来都应该作佛。

在这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当中,有的人生起嗔恨心了,心不清净,就出口恶言骂这位礼拜他们的比丘,说你这个没有智慧的比丘是从哪里来的,你自己说不轻慢我们,还给我们授记,说我们将来一定能够作佛,我们不要这样虚妄的授记。这些弟子认为只有佛才能给人真实授记,而这位比丘没有智慧、乱说话,不可能是真实授记,所以就骂他,不相信他的授记是真的。这位比丘就这样过了很多年常被人骂,但是他不生嗔恨,还是对人们说那句话:你将来应该作佛。

在这位比丘说“汝等皆当作佛”这句话时,众人有时会用木棍、石头、瓦块打他,他只好到远处躲避,不过他到了远处还是大声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因为他常常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所以那些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常不轻,就是说“常不轻”并不是这位比丘的法号,也不是他的真名,是那些有增上慢的四众弟子给叫起来的。

这是第二段双明信毁之相,信的人就是指常不轻菩萨,他恭敬礼拜所见到的四众弟子,因为他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将来都能作佛;毁就是指那些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们不相信常不轻菩萨的授记是真的,他们看不起常不轻菩萨,甚至骂他打他。下面是第三段双明信毁果报,先说明的是信者果报。

常不轻菩萨在临欲命终的时候,听闻到虚空中有讲《法华经》的声音,就是威音王佛住世的时候所讲的《法华经》,有二十千万亿偈这么多。我们想想,二十千万亿偈可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常不轻菩萨听了以后都能受持。

《法华玄赞》中这样解释常不轻菩萨临终闻到《法华经》能够受持的原因:“若常不轻,不先披读像法之中法华经者,岂于临终闻即能持,先不修因果如何起。”意思是说,如果常不轻菩萨以前没有读诵像法时期的《法华经》,怎么能在临终的时候听闻到《法华经》就能受持呢?以前不修因,果如何起?

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常不轻菩萨得到了如同我们在前面讲的《法师功德品》中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清净的殊胜功德。

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常不轻菩萨本来是临欲命终,快要死了,他得六根清净以后不但没有寿终,而且寿命延长了很多年,是多少年呢?在我们看来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寿命是延长了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不是像我们为了享福,他是常常到处去为人说《法华经》。

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就是那些增上慢的四众弟子,他们以前看不起向他礼拜的常不轻菩萨,对常不轻菩萨又打又骂,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常不轻来讥讽他,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

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这些有增上慢的四众,以前看不起常不轻菩萨,对他又打又骂,现在看到常不轻菩萨得了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大善寂力就是甚深的禅定),看到他的这些神通力了,对他所说的道理都相信了,对他就非常的恭敬,常不轻菩萨到什么地方说法,他们都跟随他去听法。

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不轻菩萨又度化了千万亿众生,令他们都得无上正等正觉。

常不轻菩萨命终之后又遇到二千亿佛出世,这二千亿佛的名号都是日月灯明,在这二千亿佛的法中常不轻菩萨还是说《法华经》,以说《法华经》的因缘,常不轻菩萨又遇到二千亿佛,这二千亿佛的名号都是云自在灯王,在这二千亿云自在灯王佛的法中,常不轻菩萨由于受持、读诵、宣说《法华经》的缘故,他以普通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得六根清净,他在四众中说《法华经》时心里无所畏惧。

这里说的心无所畏是指菩萨的四无畏心,菩萨的四无畏心,第一是总持不忘,说法无畏。菩萨能闻持教法,忆持众义而不忘失,所以在大众中说法不畏。第二是知众生的根性,说法无畏。众生的根性有很多种,菩萨都能了知,能随众生的根性而为说法,就像医生随病予药一样,所以在大众中说法不畏。第三是善能问答,说法无畏。一切与真理妙义相违背的妄邪之见都能摧破,一切正法悉能成立,无量众生就是同时都来问难,菩萨也能同时酬答应对,所以在大众中说法不畏。第四是能断物疑,说法无畏。众生咨询疑难,菩萨能随意解说诸法,能无不契入真理妙义,能巧断众生之疑,所以在大众中说法不畏。这是常不轻菩萨心里说法无畏,菩萨的四种无畏。

常不轻菩萨以受持、读诵、解说《法华经》的功德,不仅得六根清净,还能得菩萨四无畏心,在四众中说法的时候心无所畏。

这位常不轻菩萨供养了以上所说的这么多佛,对这么多佛能够恭敬、尊重、赞叹,在诸佛面前种诸善根,他在以后又遇到千万亿佛,也在这么多佛的法中宣说《法华经》,他的功德成就,圆满证得无上菩提。

佛问得大势菩萨,你认为那位常不轻菩萨是别人吗?佛自问自答说:不是别人,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佛对得大势菩萨说,如果我在前世不受持读诵《法华经》,不为他人宣说这部经的话,就不能快速的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因为我前世在诸佛所受持读诵《法华经》,并且为他人说《法华经》,所以很快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看,前面说常不轻菩萨命终之后两次值遇二千亿佛,后来又在千万亿佛恭敬供养、宣说《法华经》,这个时间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的久了,但是佛说这还是疾得,可见想证无上菩提也不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一定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以上是说明信者的果报,下面是说明毁者的果报。

以前那些有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们对常不轻菩萨起了嗔恨心,还瞧不起常不轻菩萨,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得的果报是在二百亿劫中不能遇到佛,也不能闻法,也不见僧宝,并且在一千劫的时间里在阿鼻地狱受极大苦,他们受完罪报以后,从三恶道出来生在人间又遇到常不轻菩萨,教化他们求无上菩提。

佛说得大势,那些轻视常不轻菩萨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难道是别人吗?不是的,他们现在就在这个法会当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就是当时有增上慢的四众弟子,他们现在都已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了。

这一段经文是劝持,劝法会中的大众,那也就是劝我们都应当信《法华经》、持《法华经》。

佛对得大势菩萨说,你应该知道,这部《法华经》能让大菩萨们得到大利益,是怎样的大利益呢?就是能让这些大菩萨快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所有的大菩萨在我灭度后,应当常常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

下面是偈颂,分为两段,第一段说明信毁因果,第二段是劝持。

好,我们先来第一段说明信毁因果。

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有佛出世,佛的名号是威音王,这位威音王佛的神通无量,智慧也无量,他教导一切众生,天人龙神都尊重供养。

这位威音王佛灭度以后,在他的法将要灭尽的时候,有一位菩萨出现在世间,名字叫做常不轻。

时诸四众,计著于法。计著于法就是执我著相的意思,说明白点,就是执着自己在修行中有所得。那个时候的四众弟子由于是以有所得的心修行,就容易生起增上慢。明明没有得禅定,却对人说自己已经得禅定了;明明没有证果,却对人说自己已经证果了。常不轻菩萨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四众弟子的情况就是这样。

常不轻菩萨知道那些四众弟子有增上慢,就想要去度化他们,于是常不轻菩萨来到那些四众弟子所在的地方,对他们说:我不敢轻慢你们,因为你们在行菩萨道,将来都能作佛,那些人听了之后不但不信常不轻菩萨所说的,还看不起他,诽谤他,甚至打骂他,常不轻菩萨对这些伤害都能忍受。

因为常不轻菩萨被人轻贱被人打骂他都能够忍受,所以他前生的罪业就消灭了,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们在努力修行的时候遇到一些违缘,给大家说不是坏事情,你们修行觉得自己很努力,遇到违缘了就开始把自己的愿心就忘了,这里说了不是坏事,是先世罪业应堕恶道,因为今世读诵大乘被人轻视的这个缘故,把你的罪业给化解掉了消掉了,很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家一定要明白,要如理如法。

常不轻菩萨前世的罪业灭尽,所以在他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听闻《法华经》得六根清净、有大神通力,因为他有大神通力,不仅没有往生,而且寿命还增加了二百万亿那由他岁。

常不轻菩萨在这么多的时间里为人广说《法华经》,那些有增上慢的四众弟子也都受常不轻菩萨的教化,发起菩提心修行佛道。

常不轻菩萨命终之后又值遇了无数尊佛,在这么多位佛的法中为人演说《法华经》,由于说《法华经》的缘故他得到无量的福德,并且也渐渐具足成佛的功德,很快成就了佛果。那时的常不轻菩萨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时四部众,著法之者。著法之者就是指的有增上慢的人。

闻不轻言,汝当作佛,以是因缘,值无数佛。当时有增上慢的四众弟子听闻常不轻说汝等当作佛,就是以这个因缘他们值遇了无数佛。

此会菩萨,五百之众,并及四部,清信士女,今于我前,听法者是。现在法会中的跋陀婆罗等五百位菩萨,以及其他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们就是当时毁谤常不轻菩萨的四众弟子。

我于前世,劝是诸人,听受斯经,第一之法,开示教人,令住涅槃。我在前世劝导你们听受《法华经》,这部经是最殊胜的,讲的是最妙的,我开示《法华经》的道理来教化众生,令他们安住于第一义上。

世世受持,如是经典。常不轻菩萨不仅为众生开示《法华经》,而且自己生生世世都受持《法华经》。以上是说明信毁因果,下面是劝持。

要经过亿亿万劫、乃至不思议劫才能听闻《法华经》,由此可见听闻《法华经》是很难的,你们一定要珍惜,要亿亿万劫,乃至不可思议劫,诸佛世尊才说《法华经》,什么原因?诸佛已经难值了难遇了,诸佛说《法华经》也不容易,要众生的因缘成熟了才可以说。我们在讲正宗分的时候讲的都很明白,上来先开三乘,众生机缘成熟了才能说《法华经》,所以你们也一定要珍惜。今天能读诵能受持《法华经》,这都是成佛的根机成熟了,所以在佛灭度后,如果有人听闻这部《法华经》一定不要心生疑惑,应当一心学习这部经,广说这部经,以这样的因缘,就能生生世世遇到佛,很快就能成就佛果。

到这里《常不轻菩萨品》我们就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