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佛像的材质

常见佛像的材质

佛像的造像,随着时空因缘的迁变,不但在形象、种类上产生许多变化,历代以来更是运用了各种材质,发展出许多的艺术精品,令人景仰。最初佛像的造像以石材为主,有利用崖壁雕刻而成的摩崖佛,或依石洞而雕凿的石佛,乃至用各类宝石雕成的宝石佛像。在种种材质中,石材可说是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最主要的造像材料。除了石材之外,金铜佛像也在佛教世界中大量出现。而木佛、塑造及干漆造像则在北传佛教中,占有相当比例。就铸造而言,有使用金、银、铜、铁的各种佛像。另外,如织成的佛像及绣佛等特殊造像,也颇为流行。此外纸、绢、帛、麻等更是普遍被运用来作为绘制佛画的材料,并出现无数佛画的精品。

大致可以区分为以下的类别:

1.雕像。是用石、木或玉所雕刻而成的佛像。从印度、中亚到中国的北传佛教及到斯里兰卡、中南半岛的南传佛教,有不少的石雕造像流传下来。其形式有摩崖佛、一尊一石或多尊共一石的。除了石雕之外,木雕佛像也是重要的佛教造像,在中国、日本都有不少木雕的佛像。而用玉石雕刻佛像,显然由于玉石较珍贵,所以所雕刻的佛像以小型为主。

2.铸像。就是用金、银、铜或铁等金属材料铸成的佛像。金铜佛像是不管南传或北传佛教,都大量使用的造佛方式,各个地区,历代以来,都有许多十分具有特色的佛像传世。在中国的六朝时期,有极精美的小型内金铜铸像留传。这些金铜像在背光后,或像座上刻有铭文,十分珍贵。

3.塑像。是用泥塑成的。现在甘肃敦煌石窟和炳灵寺石窟中,保存着不少六朝至唐宋的精美塑像。其他地区与朝代的塑像,也各有不同的风格。

4.夹纻(zhu)像。又称为干漆像、脱空相、脱沙像等。这是在造佛像时,先用泥捏塑成形,制成泥模,再于泥模上蒙上纻麻布,然后施漆。等漆干燥凝固后,再除去内中的泥土,脱空而成。

5.金鍱(ye)像。又称为押出佛,这是用薄铜板放置在做好的模型上,槌打而成的佛像,西晋时即有采用此种造像方法的。

6.瓷像。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东汉晚期,中国已成功地烧造出成熟的瓷器。在佛教造像传入中国之后,也制造了许多种瓷佛像,并出现许多精品。在宋、元、明、清的著名瓷窑,都有精美的瓷像留传,其中并有素瓷和彩瓷的区分。

7.绣像。指以彩丝刺绣织成的佛菩萨图像,又称绣佛、绣帐。此类图像或是以多种色丝、金丝织成,或是更缀上珠玉,而有多种类别。一般可再分为:

(1)织成像。是以各种色丝织成的佛像;

(2)锦像。也属于织成像的一种,又称为潭丝像,是以丝和金线织绣而成;

(3)结珠像、织珠像。是以珠玉点缀或将珠玉织入佛像的方法。

在敦煌莫高窟发现、清理出来的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年)佛说法残件,十分珍贵,该绣像用锁针绣出坐佛、侍立菩萨及男女供养人等和各式的散花。在绣佛上运用具有深浅效果的配色方法,线条十分流利,而且纹饰异常繁复,十分接近绘画效果。

8.泥像。这是用模型压泥而制成的小型佛像。泥像在唐代有一种特殊类型,叫做“善业泥像”,它是僧人圆寂火葬后,用骨灰和泥压制出来的佛像,在像背后有铭文题“大唐善业”等字样。在藏传佛教中,修行者习惯用铜模压泥,造成各种佛像作为功德,藏语名为“擦擦”也属此类。清代帝后每逢寿日,会造万佛像来施献给各寺院,大都是这种像。

9.砖佛。又作塼佛、磗佛。这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形浮雕佛像,可用金箔敷在像上,或涂上色彩,常贴在寺院的墙壁上砖佛也有狮子座、天盖等造像,多作方形、长方形。自北魏时代已十分盛行,约于唐代传至日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