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清代佛教造像特点

中国历代的佛教造像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风格。今天紫色百合香为您浅谈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清代的佛教造像发展演变特点,使您对历代佛教造像的发展脉络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全面进入了一个盛行期,佛教造像也随之受到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并大力发展。开窟造像,也是当时社会流行的一种时代风尚。这时期的佛教造像种类和数量非常繁多,大致有:金像、铜像、雕像、塑像等。雕像又包括:石雕、玉雕、木雕和牙雕等,但是石雕和金铜造像是最为普遍的造像形式。这些精美而传神的造像形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发展艺术形式,也为后世佛教造像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西晋-北魏武帝

这时期佛教造像的面相,以圆胖的汉人脸型居多。佛像的服饰有偏袒右肩,内着僧衣,外着袈裟式的偏衫形式,还有两肩全被覆盖,看不出内衣的形式。菩萨像的服饰主要突出在头冠上,除了头冠的装饰,菩萨像上身袒露,下着裙,颈胸部装饰简单。

2.北魏文成帝-孝文帝

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面相并没有很大变化,但是服饰上却有明显的变化。佛教造像的服饰受到了汉族士大夫装束的影响颇深。菩萨像增加了披帛作为装饰。

3.孝文帝-北魏末

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面相由丰满的脸型转变成为瘦长的脸型,两眼低垂,好像若有所思。佛教造像的服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4.北魏末-北齐北周末

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面相由瘦长型又转化为半圆的形状。服饰方面,佛教造像的上身内着僧衣,外以袈裟式大衣搭在双肩上。菩萨像的服饰基本没改变,头冠上的宝缯向下垂至肩上。观音像的头冠为纯汉式。

二、隋唐时期佛教造像

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成就非常大,因为各种佛教派别先后创立,而且隋唐社会古人的审美观念也对佛教造像艺术的影响颇深。唐代的佛教造像多见倚坐佛和跏趺坐佛。印度造像也对唐代的佛教造像的影响很大。菩萨像发髻高耸,袒露上身,斜披天衣。

三、宋代佛教造像

两宋时期的中小型石窟兴起,根据古籍记载,除了一般的雕塑作品之外,传世的实物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罗汉造像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这些佛教造像艺术为研究宋代佛教造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辽代佛教造像

辽代佛教造像有唐代遗风特点,佛像的面部和橄榄形非常接近。服饰方面,多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一足裸露或者用袈裟来裹双足。菩萨像头戴高冠,身披天衣,对比唐代更显苗条恣态。

五、元代佛教造像

元代的佛教造像深受印度教及藏传佛教的影响,佛像面部通常为倒置的梯形,五官比较紧凑。

六、明代佛教造像

明代佛教造像的审美似乎又转回到了传统的模式。此时佛教造像的面相丰满,细眉长眼,高鼻梁,额头宽而大耳下垂。佛教造像的身材比例适中,所着服饰轻薄贴身。

七、清代佛教造像

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工艺方面精湛而高超,而其他方面则是精益求精的理念。不同的寺院属于不同的教派,因此造像的种类与风格各异,但以穿汉服的造像居多。

八、佛教造像精粹总结

佛教造像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佛教造像的发展同佛教的传播发展一致,都经过了历史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有飘逸之感,瘦削之态;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比较丰满,体态优美;宋代的佛教造像朴素大方,面貌真实;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格调浅显,形态媚俗。中国的佛教造像虽然源于古老的印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摆脱了印度之风,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格。

我是紫色百合香,请您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