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禅师同路,走到路旁观音的石像前,禅师突然停止谈话而礼拜观音。
东坡问禅师:“我知道拿念珠拜观音的目的,但观音拿念珠要念什么呢?”
禅师答道:“不要问人,问你自己。”
禅师的意思是,不要老是向外看,要先观照自己,再来求答案。即求人不如求己。
这则禅理小故事正好印证了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烦恼的少年,到处问人:“你能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别人好心相告,可是少年屡试不灵。于是他只能不断地寻找。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两个下棋的老人,他们怡然自得,少年又上前寻求解脱之道。
“哦,可怜的孩子,你继续向前走吧,前面有座山,山上有个灵台洞,洞里有个老人,他会教你解脱之法的。”老人边说边下棋。
少年来到灵台洞,果见一老者独坐其中,他长揖一礼,说明来意。
老人微笑问道:“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对对对!恳请前辈赐教。”少年说。
“有谁捆住你了吗?”老人问。
“……没有。”少年先是愕然,而后回答。
“既然没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老人说完,摸摸长髯。大笑而去。
少年愣了一下,恍然大悟:是啊,又没任何人捆住我,我何须找解脱之法呢?我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生活中的我们,就是这烦恼的少年,一天天的作茧自缚,却不自知,在自己编织的网里挣扎着,痛苦着,错过了多少美好的风景。正所谓“境由心生,魔由心造”,其实你一切的烦恼痛苦都来源于你自己,取决于你自己。
佛经上说“三界唯心,本心即佛”,心是无需外求的,烦恼更需自渡。正如禅师想让我们明白的一样,我们也好,观音菩萨也好,拿着念珠念的是什么呢?其实念的是我们柔和明亮的自性,自性即观音,所以,求人不如求己。
《菜根谭》中有一段话: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心灵是不用清洗的,本就平静明亮,快乐也是不用去寻的,只要你愿意放下心中的困苦和烦恼,它自然便会呈现。
所以,摆脱烦恼,跳出牢笼的方法,都在你自己的手里,烦恼需自渡,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