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冈第十一窟的太和七年造像铭,暗示出云冈

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24567.html

一千五百多年前,高僧昙曜的一声令下后,开启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云冈石窟。大同作为当时北方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聚集之地,随着石窟开凿的工程不断推进,各种巧思神妙的艺术才能将云冈石窟佛教艺术的创造推上了顶峰。

后世将当时的雕凿分为三个时期,16-20的“昙曜五窟”为首期皇家工程,现集中分布于石窟东部和中部占据总数百分之七十的石窟为中期工程,包括1、2.5.6.7.8.9.10.11.12.13,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雕凿的石窟为晚期工程。尤其是孝文时期的中期工程,被认为是石窟雕凿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最终完成了中国化进程,从式样到审美均成为了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显示出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但是就在鼎盛时期的中期十一窟内,却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布局凌乱现象,这一切又暗示出发生过什么?

在十一窟内,非常明确看出它所显示的非统一性。高达十三米的窟内中心设立方形中心塔柱,四面的佛像所表现的却为不同雕凿时期的风格。不仅可以看到中期的造像特色,还可以看到晚期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的晚期雕凿风格。在明窗雕满了晚期雕凿的佛龛,窟门仅仅只有三米高,也只是刻出不成格局的小龛。窟内几乎没有雕凿龛像,窟内四壁龛制纷杂,毫无统一规制,既缺失雕凿大窟的尊严,反映出当时雕凿此窟的混乱。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云冈石窟题记最多的这个窟内以最长的供养造像题记给出了答案。

在云冈石窟中除去实物龛像考证外,最完美的当属十一窟内的《太和造像志》了。

《太和造像志》在十一窟东壁南端最上层,保存较为完整。呈长方形的摩崖石刻,宽约八十公分,高约四十公分,拱刻字二十四行,每行14到16个字。在云冈石窟文字资料稀少的前提下,此志显得尤其珍贵,其年代最早、文字内容最为详尽。

《太和造像志》全文个字记录了“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为国兴福,敬造石形象九十区及诸菩萨”事宜,在题记的上方雕出了弥勒坐像、两尊坐佛像、释迦多宝并坐像‘三躯供养菩萨坐像和九十个整体排列的小龛,左右还雕出穿着鲜卑服饰的男女供养人列像。

从十一窟内的现存窟像及题记得知,这块造像题记以真实的历史资料确定了云冈石窟的分期,不仅仅在历史方面的价值甚高,在书法风格艺术上也有着极高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最初修建皇家石窟工程在建造十一窟的时候居然停工了!

对,没错!皇家工程向民间开放大众性转变,上层的士大夫阶层及信男善女等也开始参与到建窟当中来了。

十一窟的中心塔柱和壁面基本还没有完工的前提下,民间的在家信徒和僧侣等人便已经开启了打破原有布局的小佛龛的雕凿。

能够造成皇家石窟工程的停工,该会有多大的事件啊。但是在几乎所有的文献资料中几乎没有提及。后世的研究有两种说法,一是高僧昙曜的地位丧失,一是献文帝和冯太后之间的宫闱之变,故而原有的布局设计几乎全部被摒弃,在尚未完工的部分进行了补刻和改变,和更多元化的中国文化因素进入。

当时到底发什么了具体的事件呢?昙曜又是怎么丧失了沙门统的地位呢?献文帝和冯太后之间的宫闱之变又是如何影响到了云冈石窟的呢?

下文详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