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作品有意者,可后台沟通)“雕玉的,不是菩萨就是佛,就不能有点新意?”每每推发佛教题材玉雕作品,都会收到诸如此类的评论回馈。佛教题材为什么会在玉石雕刻界经久不衰呢?
万般造物,皆可形容,唯佛之美,难以言喻,也可言语。
观音,旧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译观世自在、观自在。所谓“观世音”,观的是世间疾苦,且因不忍众生受苦而留心照拂。而“观自在”,观的是自己内在的思绪和念头,修炼心境上的宽广和慈悲。
其心怀悲悯且积极入世,视众生同仁而无分别,化不同身相,说不同法门,寻声救苦,遍施无畏,以普渡众生烦恼。于世人而言,观音身具超脱尘世的平静,可抚人心,可涤心灵。
而在玉石雕刻里,观音雕刻件每每包含菩萨度人,断除烦恼无明以达究竟解脱之意境,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创作者的万千心思和灵愿寄托。
正如此《观音大士像》一般,映入眼帘的是观音造像的宝相庄严,是千刀万刻的精妙细节,也是作者巧夺天工的匠人精神。庄严肃穆的佛冠、半合柔长的眉眼、祥和慈宁的表情、浅笑微扬的嘴唇、虔诚端正的佛手……形态神韵,尽在法相之中。
作者选用干净清爽的晴蓝底料,加上清秀自然造像手法,呈现一尊线条骨力清隽,形貌恬静庄严的观音大士。
观音大士呈仪态闲适之貌,面相雍容,低眉闭目,双手合十呈虔诚之势,一眼望上去庄严静穆而不失亲切感。
和传统观音一般其头戴佛宝冠,胸前配饰璎珞,身穿佛衣裳。但不同的是,胸前璎珞配饰仅一条,身上服饰轻简,整体线条刚直有力,肉眼可见的轻逸绝尘让人心生舒适。
身下还有一支莲花轻探而出,巧妙取势,让人物整体协调的同时轻做点缀,平生一抹意境之美。
此外,值得玩味的是,作品采用经典的“二八”法则开眼。所谓观音雕琢的二八法则,说的是玉观音眼睛要是“二分开、八分闭”的似闭非闭的状态。多数人将此状态认作是观音玉雕的神韵与精髓所在,如果做不好眼部的刻画,就不能算一件好的观音玉雕。
“二八”法则下的观音,眉目低垂、眼睛半合,此神态也是观音定静守神的真实写照。
佛家讲‘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减少感官的消耗,收起杂念,专致的修炼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而观音又是此中大智慧的代表,自该如此。于是玉雕作者常用这种敛目守神的神态来表现观音,描绘观音的禅定状态和虔诚、定静的形象。
所以,玉雕界里如此多菩萨造像,也是情理之中的。最后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存在即合理”,不管是菩萨造像,还是问题。
创作过程记录
▲原石·草稿
▲初稿
▲刻形
▲成形
▲毛货
▲起货
#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