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江西男子按遗嘱将父制成木乃

年3月,江西上饶一个名叫林观荣的农民去世了。

人的生老病死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是林观荣的去世,却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因为他没有按照常规下葬,而是被他的儿子林上水做成“木乃伊”,供奉在了家里。

这一做法,吓退了不少来拜访的邻居。

而林上水这么做的原因,居然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身为农民的林观荣,产生了这一非同寻常的想法呢?

图1

虔诚的信徒

林观荣出生于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灵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家里世代务农。

灵山是江西上饶广信区北部的一座名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著名的佛家圣地。

林观荣从小在这里长大,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自然也就对佛教心生向往。

他在空闲的时候,经常会跑到山上的寺庙里去,听庙里的和尚讲经,看他们参禅打坐,悟道修行。

很多时候林观荣自己也会学着僧人的样子去打坐,跟着僧人一起诵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修行的习惯。

而且,为了表示自己诚心向佛,林观荣平时会经常在寺庙做义工。

比如帮寺庙砍柴、挑水、搬东西等等。

图2

虽然他自己的收入十分微薄,但他还是经常给寺庙捐香火。

所以尽管林观荣并没有出家,但他的邻居朋友还是会以玩笑的口吻说他已经算是半个出家人了。

寺庙里的僧人还会和他开玩笑说:“施主与我佛有缘。”

后来,林观荣和大多数人一样娶妻生子了,他给儿子取名为林上水,出自典故上善若水。

在父亲以及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林上水也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观荣觉察到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奇特的变化。

他发现自己突然对荤食失去了兴趣。

据他自己所说,到后来别说是吃荤了,就是看到荤腥就觉得恶心。

图3

感到浑身难受,他变得只能吃素了。

对于这一变化,林观荣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也不觉得是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

反而认为是长久以来的修行导致的,是自己的修为更加精进的结果。

因为林观荣不能吃荤,所以他家里每次做饭时,都会做两份。

其中一份是给林观荣的全素食餐,而且他会拿到另一间房里自己单独吃。

难得的是,虽然林观荣自己不吃荤腥,但是他从来不强迫自己的家人也不吃。

后来林观荣觉得家里每次都要给他单独做一份素餐,这样十分麻烦。

而且也给家人增添了许多额外的负担。

图4

所以他就自己带上大米和蔬菜,跑到山上的寺庙里,和那里的僧人们一起吃饭。

这样一来,既省去了家人的麻烦,又能更好地修行佛法。

那时候的山路崎岖陡峭,路面也还是那种山里的土路。

碰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土路就会变得十分湿滑泥泞,非常难走,而且也容易发生事故。

由于林观荣上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他发现了这一问题,觉得这样真的是十分不方便和危险。

于是在他的脑海里便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修一条通往山上的路。

在方便自己和他人的同时,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图5

林观荣是一个朴实敦厚且意志坚定的农民,也可以说是一根筋认死理。

确定好修路的想法之后就立即开始实施。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到附近的山里凿石头。那时候他没有机器,全靠人力一点一点开采。

再将凿好的石头一块一块背到灵山,铺在自己要修的路面上。

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不会耽误修路这件事。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林观荣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修成了一条多达两千多级台阶的,从山脚直通山顶的石板路。

这条路修成之后,人们上山下山都方便了很多。

凭借着这一不求回报的善举,林观荣在当地也获得了不小的名气。

图6

当地的村民和寺庙的僧人在石板路修成之后,纷纷赞扬他的行为,夸他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身后“缸葬”

随着对佛教越来越深入的接触,林观荣了解到了佛家的“缸葬”这一安葬方式。

“缸葬”又称“瓮棺葬”,是佛家的一种特殊安葬方式。

也就是将尸体放在特制的陶制容器当中予以下葬。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多的大德高僧在圆寂之后都选择了缸葬,成为了“肉身菩萨”。

肉身菩萨也即“全身舍利”,指高僧圆寂之后,其身体经久不烂,保持原状而且栩栩如生。

这在佛教当中也是僧人修行高深的一种表现。

图7

目前我国最有名的一具肉身菩萨,是禅宗六祖慧能禅师的肉身菩萨。

现供奉于广东省韶关南华寺中。

慧能大师就是那位作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偈语的大师。

同时他也靠这首偈击败神秀,成功接下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成为禅宗六祖。

随着林观荣一天天老去,缸葬这一念头也逐渐在他的脑海中加深。

他觉得自己一生诚心向佛,而且还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

他想看看自己死后能不能也修成“肉身菩萨”。

林观荣将这一想法说了出来,但是没有得到寺庙中僧人的支持。

图8林上水

他的儿子林上水也没有将父亲的话放在心里,还以为这是他随口一说。

因为在当时,土葬还是主流的下葬方式。

但是林观荣一直对这件事很在意,他反反复复和儿子重复着自己的这一要求。

林上水这才意识到父亲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想要进行“缸葬”。

年2月,75岁的林观荣突发脑血栓住院,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生命垂危。

到了三月,林观荣由于病情恶化去世。

在去世之前,他还把李上水叫到床前,最后一次嘱咐儿子要将自己“缸葬”。

对于父亲这辈子的最后一个要求,孝顺的林上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父亲的意愿。

图9

由于林观荣身材魁梧,一般的陶缸装不下他的身体。

所以林上水在父亲死后立即托人定制专门的陶缸,开始张罗父亲“缸葬”的事宜。

当时林上水的这一举动,却没有得到周围人的理解。

在他们看来,人死后需要入土为安,这是规矩。

虽然“缸葬”是林观荣自己的要求,但是为此林上水还是受了不少白眼和议论。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林上水没有理会别人的反对和非议,坚持给父亲实施“缸葬”。

由于寺庙的僧人也不支持林观荣进行“缸葬”。

于是林上水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找了专门塑造“肉身菩萨”的工人。

图10

按照“缸葬”的流程,他将林观荣的遗体放进了陶缸中,然后摆成了盘坐的姿势。

林上水将父亲的遗体仔细擦干净,然后又用石灰粉将父亲的遗体来回抹了好几遍。

然后找来一大桶木炭,再用黄纸包着石灰粉和木炭放进缸里,一直将陶缸完全填满,最终林观荣的遗体只剩下头部还露在外面。

将这一切做完之后,林上水和工人便将另一个小缸扣在了大缸之上。

并用桐油和石灰搅拌而成的浆糊,把两个陶缸接口的缝隙死死地糊住。

不让外界的空气能够流进缸里,保证陶缸中的空间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

图11

密封好之后,林上水和工人将盛放着林观荣遗体的陶缸,抬到了离自家不远处的一个小房子里存放。

“缸葬”分为坐缸、封缸和开缸三个步骤,一般封缸至少需要三年之后才能开缸。

如果开缸之后遗体没有腐朽,便表示坐缸成功,如此便可以将遗体制成金身,成为“肉身菩萨”。

肉身菩萨引争议

按照林观荣的要求,他需要坐缸千日,然后才能打开陶缸,这样自己才能修行圆满,成就“肉身菩萨”。

随着时间一点点逼近坐缸截止期限,林上水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忐忑。

他生怕开缸之后,发现父亲的肉身已经腐烂,辜负父亲的临终遗愿,让父亲在天之灵不得安息。

图12

年11月29日,林观荣的千日坐缸期限已到,林上水也做好了为父亲开缸的准备。

在开缸的这天,附近的居民纷纷闻讯赶来,想要目睹此生难得一见的场面。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林上水打开了陶缸,在开缸过程中,由于紧张,他的手在不停地发抖。

开缸后看到缸内的情况,林上水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没有发生自己害怕的那种情况。

围观的人群看到后也立即议论起来,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周围的气氛也由先前的寂静变得十分嘈杂。

原来是陶缸内的一切都完好如初。

林观荣的肉身没腐烂,而是脱水变成了一具“木乃伊”。

图13

除了皮肤的颜色变得更深更黑之外,和原来没有什么区别。

见到这种情况,林上水也意识到父亲坐缸成功了,真的成为了“肉身菩萨”。

他的内心兴奋异常。

为了防止林观荣的尸体在接触空气后腐烂,以及后续出现什么别的意料之外的问题。

林上水决定立即将父亲的遗体取出,然后用厚厚的石膏将遗体封存起来。

他将林观荣的身体做成了一具石膏像,还给这个塑像刷上了金漆,穿上了衣服。

在对“肉身菩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林上水知道专门有人偷盗这样的金身,于是他又用樟木制作了一个小一点的附身像。

图14

由于没有地方供奉这两座塑像,随便放在原来存放陶缸的小房子里林上水也很不放心。

思来想去了很久之后,他决定把这两座塑像放置在自家二楼的客厅里。

另外两个陶缸放置在别的房间。

这样做,一来能避免塑像被偷,二来也方便自己平时供奉和打理塑像。

林上水为父亲遗体塑像的举动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议论。

有人称赞他的孝顺,也有人批评他不让自己的父亲入土为安,落叶归根。

反对的人是占大多数的。

虽然“缸葬”的历史十分悠久,但那只是在僧人之间传承,在俗世间几乎没有人会采用这种方式下葬。

图15

而且灵山上寺庙里的僧人也反对这种做法。

他们认为林观荣一不是佛门弟子,二不是德高望重的人,采取“缸葬”的方式下葬有失妥当。

尽管林上水平时为人低调,对为父亲的遗体塑像的事也极少提起。

但是这件事还是越传越广了。

而且还渐渐出现了很多流言蜚语,最后林上水不得不站出来解释,并且还用林观荣生前修路的事情来劝说村民。

虽然靠着时间的推移和林上水坚持不懈的解释,人们才对这件事的议论越来越少。

但是人们的心里还是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逐渐开始对林家敬而远之,也不敢再上林家拜访,连平时走路也都是绕着走。

图16

毕竟在自家的厅里摆放一件遗体,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尽管不被人理解,但是时至今日,林上水依然坚持在家里供奉父亲的金身,每天替金身打理、上香。

他认为,父亲能够成为“肉身菩萨”,与父亲一生诚心向佛、积德行善有莫大的关系。

后记

其实,“肉身菩萨”的形成主要是尸体防腐方式在起作用。

因为在坐缸时,要求在盛放遗体的陶缸内放满木炭和石灰,并且还要将陶缸密封起来存放。

而石灰粉和木炭这两样东西都有吸收水分和杀菌的作用,这样就为遗体创造了一个干燥的、无菌的存放环境。

图17

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尸体避免腐烂,最终开缸时就能得到保存完好的遗体。

在现在看来,“肉身菩萨”的意义不在于体现一个人的佛法修为有多么高深,更多的是在于它所体现的宗教意义和传承。

而我们普通人在看待“缸葬”、“肉身菩萨”这些事物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的态度。

我们不应该将其过度神秘化,也不能对其污名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