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五台山二殊像寺罗睺寺碧山寺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对五台山最初的印象并非来自佛教,而是杨家将杨五郎到五台山寺院出家的故事。后来才知道五台山并不是只有一座山,它是“华北屋脊”上的一系列山峰群,五座山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因为海拔高,山上气候寒冷,盛夏凉爽,故又别称清凉山。五台山也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寺院共同存在的佛教名山,小编介绍了显通寺、塔院寺和菩萨顶。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殊像寺、罗睺寺和碧山寺。

出行旅游必备的古建筑日历一本行走的古建筑百科全书

现货营造历年古建筑艺术日历淘宝月销量50¥25¥98购买殊像寺

殊像寺

位于台怀镇的殊像寺,始建于东晋(-年)初年,明代多次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寺院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像而得名。

殊像寺

文殊菩萨圣像

殊像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九间,重檐九脊歇山顶,现存殿宇是明代弘治二年(年)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大殿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大文殊殿

殊像寺必看的景观

文殊菩萨像:

大殿内有一尊高9.87米的文殊菩萨骑过猗狻的塑像,面容宁静,生动传神。是五台山台怀镇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其中,狻猊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张口卷舌,双眼圆睁。面部、腰间、腿上呈蓝底白点,颈上长满深绿色的穗缨。它雄壮敦实,精神抖擞,作行走姿势,给人一种活泼奔腾之感。

文殊菩萨圣像

相传,一日匠人忽见文殊菩萨于天空显真容,他急中生智,拿出他厨房和好的乔面,照形捏制。刚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隐去。匠人接着用泥仿塑,却总是不理想,于是匠人便干脆把乔面塑的菩萨头像安在泥塑的身体上,并贴上一层金,因此,这尊塑像也被称为“乔面头像文殊菩萨”。

五百罗汉渡江图:

五百罗汉渡江图

文殊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这一长48米,高6.8米,面积为.4平方米的彩色悬塑,展现了罗汉们在崇山峻岭间,或是降龙伏虎,或是撼山探海,或是聆听讲经,或是端坐习定,或是脚踩水兽,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飞行空中的各种形象。

五百罗汉渡江细节图

罗汉表情生动

彩塑中以山、水、云、路、溪涧、石洞、棚舍、殿堂、花草、树木、一叶飞舟、旋涡激浪等物描绘出罗汉们的苦行,表现了他们的法力神通。这一巨型彩色悬塑有动有静,色彩绚丽,刻划逼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给人一种上下几千年,纵横亿万里的博大之感。

般若泉:在寺外牌楼的前下方,有一股清澈见底、汩汩而流的泉水,冬天不结冰,水中冒热气,夏天却十分清凉,喝上几口,顿觉周身爽快,甘甜沁入心脾。据《清凉山志》上说,这泉叫“般若泉”。清泉取名“般若”,是梵语“增加智慧”的意思,是说饮此水者能长智慧,去愚痴。

罗睺寺

罗睺寺山门

罗睺是罗睺罗的简称。用其作为庙名,意即这里是普渡众生的地方。相传,释迦牟尼出家之前,曾娶妻生子,其子名叫罗睺罗。罗睺罗十五岁时随父出家,并成了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

罗睺寺的起源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和十方堂(广仁寺)之间的罗睺寺,原来是一座青庙(汉传佛教寺庙),清康熙四十四年为了“绥柔蒙古,大兴黄教”,将五台山的一些青庙,改为了黄庙(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其中包括罗睺寺。

影壁

罗睺寺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重建,清代多次重修。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

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寺院占地面积多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配殿、后殿、藏经阁、堂楼、廊坊等间。

罗睺寺

要说罗睺寺最出名的景观就是罗睺寺大藏经楼内“花开现佛”。“开花现佛”是对此装置的俗称,而其正名为“莲花藏”。

花开现佛

殿内正中高竖一朵莲花,内含四尊佛像,有时八瓣莲花会缓缓绽开,现出四方阿弥佛。其实,这是巧设机关人工操作的结果。这大莲花与下面的大圆盘用通柱连在一起,当僧人在圆盘下的暗室驱动木轮,通柱即会转动,莲花随之开启或闭合,遂出现“开花现佛”景观。另外,在圆台上塑24个神像,称“二十四天”。

花开现佛

这开花现佛的制作与一段神奇传说相关。山门内东侧原有一棵古松,宋朝丞朝张商英游五台山时,亲眼目睹树顶呈现神灯,后人将这颗松树尊为“佛树”。到清代,不知何故,此树突然枯死。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主干做成“开花现佛”,枝梢及斧渣锯末,原地埋葬,上面建塔,称为“松塔”。

二十四天

花开现佛

其次就是寺庙山门前的两座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台怀中心区诸寺多雕有石狮,而唐代的遗作惟有此一处。山门里一共四重大殿。

唐代石狮

唐代石狮

在罗睺寺山门左侧有座高7.5米的藏式砖塔,塔上雕有文殊像,叫文殊塔。据说,过去这里有一棵松树,十分高大,曾经是文殊显圣的地方,被称为“佛树”。到了清代,不知何故,本来长势很好的大树突然枯死。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将主干雕成一尊文殊菩萨像供于文殊殿内。树枝及木屑埋在地下,上面建了一座砖塔,称为“松树灵塔”,也叫文殊塔。

此外,寺内还珍藏一部北京版的《藏文大藏经》是康熙十三年所赐。这版藏经是清王室宫本,版型相比于一般的藏经要大很多。此版藏经每策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极为珍贵。

碧山寺

璧山寺

碧山寺始建于北魏,重修于明英宗年间,是五台山大的十方禅寺。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如果从这里启程时缺少路费,寺内还会周济一些。所以很多朝山教徒都把这里作为必朝之地。

碧山寺建筑宏伟,环境幽美。寺区林荫蔽日,寺前流水潺潺,景色。寺内共有屋宇五十余间,文物珍宝不少。

碧山寺的由来

宣统二年,有乘参、恒修两位老修行朝礼五台山,上到北台顶时,天气突变,塑风凛冽,把他俩的脚冻伤了。他们还在北台的华严岭,见到两个北冻死在半路的人。乘参和恒修心想,朝拜北台顶,需要有个食宿的处所。

璧山寺牌坊

两位老者誓建一座茅蓬,供朝礼北台的僧人和居士们歇脚和饮食,于是,创立了“广济茅蓬”,并从北台顶下的碧山寺买了一部分房产,使山上山下连成一体。后来,广济茅蓬又与碧山寺合成一体,碧山寺由子孙庙改为十方丛林。

寺庙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建筑以牌坊,山门为前哨,方丈,禅堂,宾舍,香积等套院为两翼。中线分为前后两进,前院有天王殿,钟鼓楼,雷音殿,戒坛殿及东西配殿,厢房,后院地势凸起,设垂花门,藏经阁,左右为经堂香舍。

碑记

前院多为单层殿堂,后院全为重檐楼阁,雕刻精细,别具一格。各殿塑像均为清代重装。内中心石坛宽大,坛上塑释迦像,前面又置印度雕造的汉白玉佛像一躯,结跏趺坐,高约1.5米,雕工细致,姿态庄严。两侧置脱沙像十八罗汉,裱装精细,神情各异。藏经阁底层塑观音像尊,眉清目秀,姿态端庄。寺内有明成化,正德,嘉靖间碑刻,记事甚详。

碧山寺必看景观

毗卢段

毗卢段又称雷音宝殿

其中毗卢段,又称雷音宝殿。殿内正中供毗卢佛,两壁供十二菩萨,左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妙德、普眼、弥勒、威德自在、净诸业障、圆觉六菩萨;右壁从后墙角向门窗前依次排列普贤、金刚藏、清净慧、辩音、普觉、贤善首六菩萨,门两边各立一尊金刚,所有菩萨的后背都饰有灵光,妙德和普贤二菩萨身边又有待理菩萨,殿内设置显得庄重而有气派。

戒坛殿

缅甸玉佛

寺中珍贵的当数“缅甸玉佛”和“华严经字塔”。缅甸玉佛,现安置在寺中的戒坛殿中。戒坛上玉佛盘腿坐在莲台上,服装简朴,发髻隆起,面颊丰满,神情开朗,凝目下视,若有所思。这尊佛像的传神雕刻,和真人盘坐在那里一样大小。雕刻技艺逼真、精湛,是非常难道的一件精品。

漆纱罗汉

大殿的两旁排列的十八罗汉,均是一色金衣。是由特殊工艺制成,称之为漆纱罗汉。

塑造时,先做好沙漠,再在外面用纱、布、胶层层黏贴,成型后再把内里掏空。采用漆纱工艺制成的罗汉,体轻而坚固。

漆纱罗汉

“华严经字塔”长6.1米,是一幅写在白绫子上的佛经字塔。

悬挂起来一看,宛如一座七级玲珑宝塔,飞檐风铃,犹如工笔画成。近前细看,方知是由绿豆大的楷书毛笔字组成。全塔正好写了一部《华严经》,计字。是由许德兴沐浴焚香用了十二年时间书写而成的。这幅华严经字塔现在陈列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内。

五台山游玩小贴士:

1、游玩五台山着装要轻便、大方、舒适,衣裤不宜过于宽大或窄小,以免影响走路;2、由于早晚温差较大,除了带上随身的换洗衣服外,最好再带一件夹衣或绒线衣;3、为减少烈日直接暴晒头部,夏季旅游应带上帽或白色遮阳帽。4、还需备带轻便的雨衣或折叠式雨伞。5、旅游穿鞋要轻便、透气、防滑,走路以布鞋为最佳,爬山以橡胶底鞋为最佳,忌穿新皮鞋、硬底鞋、高跟鞋。

,你还想了解那几座寺庙呢?评论区留言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