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菩萨道,达至「阿惟越致」,有难亦有易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什么是「阿惟越致」?意即「不退转」。菩萨达至「不退转地」,就是修行达至「不动地」的八地菩萨,标志着此位菩萨跨过了成佛的第二关,即了断「变易生死」,除了位不退、行不退,连念也不退;又即是进入「正定聚」,成佛指日可待,必至灭度(证入涅槃)。
但我等凡夫连成佛的第一关都尚未跨过,未断「分段生死」,还在六道轮回,无有出期,若凭我们自己的力量,修行要达至阿惟越致地,恐怕难如举起三千大千世界,几乎是没可能的事!
但龙树菩萨在上文告诉我们:不一定没可能!因为行菩萨道有难有易,若取陆道步行者,靠自力修行则苦;但取水道乘船者,靠他力救度则乐。后者以信佛因缘,决定乘佛愿船,必至彼岸,永离生死,得不退转,为何不可能呢?
龙树菩萨提出的「论证」────念佛往生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续云: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本愿如是」,显彰阿弥陀佛的大愿已经成就,愿以成力,力以就愿;由愿成力,因力愿成,所以「如是因,如是果」,成为因果自然和必要的真理,真实不虚。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的立论,取自《无量寿经》的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即称念佛名的人,自然归投弥陀净土极乐世界;「即入必定」,取自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即住正定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取自第二十二愿-一生补处愿,即广度众生而完成佛道。
任何人只要得生弥陀净土,成佛三步曲就可以一次过达成!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可以得生净土呢?阿弥陀佛誓愿既成,今已成佛,衪怎样使每一个念佛众生得生净土,我无由得知,但我只信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说实话,这是净土法门最奇妙的地方────行极平易,益极殊胜。若非释尊金口所说,诸佛诚证,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提出的「经证」────念佛往生
往生是不是那么容易?再看一遍第十八愿说什么?阿弥陀佛誓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从愿文看,至者,真也;真心愿生者,莫不皆往。但我们是否真心愿生呢?若真心相信此誓愿的人,闻后必然「欢喜快乐」;若有疑虑者,是「乐」不起来的。凡夫生性多疑,不易轻信,何况是阿弥陀佛平等和无条件的救度法!但世事无绝对,人也许碰上一次有「真心」的机会,如下:
释尊在《观经》下生下品文,演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法,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段经文说明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力,可使一个天理不容、至愚至恶的人,在走投无路、别无他选的情况下,就会「至心」念佛,具足十念,即蒙佛来迎,接引往生。
原来,一般人的无常感不强,总觉得「念佛往生」没有迫切性,可以等到得闲才念佛,殊不知生死在呼吸之间,一息不还,一命呜呼!人临命终时,面对死亡,需要作出人生最后一个决定去极乐,或留娑婆,恐怕此一刻才是「真心」!
净土宗的「临终助念」正是依据《观经》下生下品文而立,使有缘人随念往生,得生佛土,住不退转。
「事证」────事实胜于雄辩
作为佛陀的皈依弟子,我深信佛语,对「念佛往生」不敢有疑。再有龙树菩萨的「论证」,除了加深我们对净土教义的理解,也可以为有缘念佛往生人释疑。不过,事实胜于雄辩,最好有「事证」,不得不信!
《无量寿经》卷下的第十八愿成就文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文中「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意思是:任何人只要真心回娑婆、向极乐,决定愿意往生极乐国土,他即时就得到往生的身份,而此身份是常住在不退转地,可知念佛往生,是平生业成,不待临终。
换言之,《观经》下生下品文给我们的启示:非佛弟子的恶人,临终十念,尚且得生,何况是佛弟子的善人,平生多念,岂能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