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区。年,红军到达这里后,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一个大转折,因此遵义又被称为“转折之城”。
解放以后,人们为了纪念遵义战役和娄山关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把找到的部分遗骸迁葬在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小龙山,并在那里建了“红军烈士陵园”。从此,遵义人把小龙山改名叫“红军山”。
从红军山的山脚到“红军烈士陵园”,有一条三百多级的长台阶。台阶两边排列着整齐的柏松,路边的路灯是红五星形状。走在这条台阶路上,让人感到一种庄严和肃穆。抬眼望去,多级台阶的尽头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纪念碑的顶部是一个“镰刀斧头”雕塑。
这座纪念碑有30多米高,上面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纪念碑由四个头像托起,分别是老红军、青年红军、女红军和赤卫队员。纪念碑的外围是一个大圆环,圆环上镶嵌着28颗银色的星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全国政权。
这是其中的一个头像——老红军头像。
圆环内壁是汉白玉石浮雕,分别记录了“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四个历史事件。
这位伸出手的红军烈士是我的自贡老乡——邓萍。邓萍当时是红三军团的参谋长,在第二次攻打遵义的战斗前,他和张爱萍去前方侦察敌情,不幸被流弹击中而牺牲,年仅27岁。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
红军山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就是这座“红军坟”。据说,年驻扎在遵义桑木桠的一支红军部队的卫生员,对周围的群众非常热情,老百姓有病都找他看病。有一天,当他听说离驻地几十里以外的有个老乡病了,二话没说,背着医药箱就翻山越岭去给老乡看病。然而,就在这天夜里,他的部队要出发了。由于等不到卫生员回来,所以部队首长就写了一个条子,让老百姓转交卫生员,让卫生员按照条子上写的地方去追赶部队。第二天,卫生员回来后,根据条子上的地址去找部队。但是他刚走到桑木垭场口,就遇到敌人并被杀害。
老百姓们知道这个卫生员平时对大家都很好,这次又是因为给老百姓治病,才未能和部队一起转移,才遭此毒手,于是大家就把他埋在桑木桠。
国民党一个专员看到了红军坟,就要把这坟给铲了。说来也非常奇怪,几次要去铲坟的人,不是被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脚就是闪着腰……于是,老百姓中就传说红军坟显灵了,谁要动这坟谁就要倒霉。后来,相信红军坟的人越来越多,想去铲坟的人自己也就心虚不敢再说要铲坟了。再后来,人们又传说他是“红军菩萨”,家里谁有病了都来给“红军菩萨”烧香,求“红军菩萨”保佑。
这就是红军山上红军卫生员的雕塑,已经被当地人尊称为“红军菩萨”。
年3月,人民政府将桑木桠红军坟迁入遵义市烈士陵园里。不论是每年清明节还是平时,遵义的群众都会自发地来这里化纸敬香。几十年来,红军烈士陵园内的红军坟前,始终香烟缭绕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