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毋庸置疑的是她的美。这种美,不因岁月而更改,不因时代而转移。山川菏泽,高原异域,植被孤幽,苍穹辽阔。是自然的刀斧锤凿,亦是神明的尊崇显现。
青海的河湟地区曾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藏传佛教名刹林立,高僧辈出的地方。
著名的旅游胜地如白马寺、塔尔寺、瞿昙寺、佑宁寺、夏琼寺、却藏寺、广惠寺等著名寺院无不显露出这片圣洁大地上藏传佛教的星火轨迹,而闪烁其间的唐卡艺术则可以称得上是宗教文化中最为繁茂的枝芽。
它熔宗教艺术的神圣肃穆、民间艺术的纯朴自然与地域文化的多姿多彩为一炉,无拘无束地展现着高原文化其独有的内涵。
唐卡起源
唐卡也叫唐噶、唐喀,指用绸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唐卡的“唐”是藏文音译“平面”的意思,两字相连就是“平面上画就的佛像”。
唐卡是藏族地区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藏区的宫殿、寺院及当地居民家中多悬挂唐卡,作为供奉和装饰。
藏人相信唐卡能以其庇佑的能量和磁场,为迎请者集聚智慧、勇气、健康、财富等福德。对于藏传佛教的僧尼们来说,唐卡则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可通过观看唐卡引发关于佛像义理的联想。
文化是民族的魂,唐卡自然无出其外。由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四处为家,唐卡便成了一种非常便捷的朝拜方式。无论走到哪里,裹成一卷的唐卡都可以随身携带,对于藏人来说,唐卡就是一座可移动的庙宇,就是一尊可随时亲近的神。
“只要把唐卡系挂在帐篷里,哪怕是一根树枝上,宗教的光芒便会使艰辛的日常熠熠生辉”。
早期的唐卡画在羊皮上,藏族的唐卡到了后期,逐渐产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唐卡绘画派别,唐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随着历史中汉藏文化的接触碰撞,逐步衍生出了堆绣唐卡,刺绣唐卡,织锦唐卡,小型画(扎唐),插图写本,书封面,尼泊尔卷轴画,织补物等。
唐卡分类
从表现方法看,唐卡大致可以分为绘制类、印制类、织锦类、刺绣类、缂丝类、贴花类和镶嵌类等。从绘制技法看,有水墨写意的,有工笔重彩的,也有纯线描的。
唐卡涉及的题材极为丰富,多为成套的宗教图案,其内容多包括佛像,罗汉像,僧人,国王像,成就者像(米拉日巴等),世俗像,寂静像(文殊,观音这样的像),半寂静半愤怒像(空行母像),愤怒像(护法神这些),金刚像或者是黑鲁嘎像,动物头像的神祇,武士像(格萨尔,紫玛等)等。
图
佛祖释迦摩尼(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
源
古玩鑫
文殊菩萨(右手持智慧剑,左手持莲花,花上放置般若经)
源
古玩鑫
画中所绘多为人物的生平故事。常见的还有关于历史绘画的唐卡,宗教故事唐卡,吉祥寓意唐卡和祝福唐卡(寿星,仙鹤,松树等)。
绘者在唐卡或其背面一般会书写上日期和宗教经文,有的还会在背面印上具德上师的手印题字等,这些题跋对我们研究藏传佛教文化乃至唐卡的发展文化都有极大的帮助,著名的历史故事如藏王会见莲花生,五世达赖喇嘛会见顺治皇帝等故事便是非常好的史料。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唐卡中最常见的就是几何图表绘画,或者是宗教符号绘画。
曼陀罗,坛城图,皈依境,生死轮回,城市图,神山圣湖图,天文图,身曼陀罗图,医学图,宗教教具图,怒供图等林林总总,极为丰富。
图
长寿佛坛城
源
七宝藏
总的来说,唐卡描绘人物形象,笔精而有神,栩栩如生;写走兽花鸟,精于勾勒,注意设色,姿态生动;绘宫殿楼阁,格调稳重,布置壮丽。唐卡的空间不受现实的限制,将宇宙天地融入方寸之间,因此是观想的绝佳器具。
一般来说唐卡的上方为天界,下方为地界,中心部分为佛界或圣界,各路神灵鬼怪都按此规范各就各位。画面的中心自然是留给各类本尊及出世尊。
唐卡绘制
在绘画技巧上,唐卡类似于汉族的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则讲究散点透视。
作为藏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唐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标准化的绘画形式,统一的尺度、规范的人物造型以及山水花鸟的处理、画面空间的布局、色彩线条的选择运用等,都已经达到了程式化的水平,不可随意更改。
而唐卡画师,要么是寺庙喇嘛,要么是虔诚的藏密信徒。一般藏族人学画唐卡都是在10-15岁师从本地的唐卡大师,从度量经开始学起。
他们没有统一的教材,通常由老师自己根据师传或个人风格绘制一本特殊的教材供学生内部学习。制作唐卡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要慎重,不然一笔画错全图前功尽弃。绘制一幅唐卡短则半年,长则需要十余年。
图
十八罗汉
源
手绘
如若不是他们内心贯注了对于密宗的皈依与虔敬,他们笔下的本尊远不会如此充满灵性,精妙繁复。
唐卡的绘制包括了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由于严格的绘制要求和极为复杂的程序,唐卡绘制者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在焚香、祷告、持咒、诵经的仪式加持下,他们的每一点笔触、每一条勾线都倾注了画师对于本尊纯洁而专注地向往,绘制唐卡,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绘制彩唐卡,用到的颜料分为两种:一是常规的国画颜料,用国画颜料制作的唐卡时间长了就会退色;第二种颜料是矿物颜料,用它制作的唐卡时间长了一般也不会退色。
按使用的颜料和画面背景,唐卡可分为为多彩唐卡(彩唐)、黑色主体唐卡(黑唐)、金色主体唐卡(金唐)、银色主体唐卡(银唐)、红色主体唐卡(红唐)等。
色彩之妙
产生并延续唐卡奇异魅力的秘密之一是颜料,如果你有幸亲眼看到那些斑斓的唐卡,会被那些神秘而极具纯度的色彩所吸引。抛却教义、内容、情感,单就纯度和细腻感而言,唐卡的色彩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抹神迹。
彩色唐卡多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绘制;黑唐则是以黑色为底,以金汁色线,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画面威严庄重;红唐是以红色为主调上面有其他的绘画,红唐一般描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
蓝唐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从颜色本身来说,白色会表现平静、和善,多用佛菩萨的面貌,红色和深蓝色则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使用于护法或菩萨愤怒像中。绿色在勉唐画派中被大量用于背景。
在藏民生活里,金银首饰是十分重要的装饰之一,所以金和银自然都成为唐卡创作中不可多得的材料,据说,为了使上金粉的画闪闪发光,须用一种打磨得尖尖的玛瑙或九眼石镶嵌的笔反复摩擦出很多层次,所以多少年后,即使画面模糊,但描金的局部仍是熠熠夺目。
艺术流派
唐卡的绘画大师人才辈出,在绘画的风格上也是自成一派。著名的有勉唐巴,勉日画派,勉鲁画派(15-16世纪西藏),坎资钦莫画派,堪日画派,堪鲁画派(15-16世纪萨迦派),嘎玛噶日画派(15-16世纪噶玛噶举),勉萨鲁(也叫新勉唐格鲁派)等众多流派。
图
尼泊尔画派
源
凤凰网佛教
现在流行于中国境内的唐卡,按照风格和流派分为钦则画派(15世纪中期以后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勉塘派(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创始人是勉拉?顿珠嘉措)、噶玛噶赤画派(创始人是公元16世纪出生在雅堆地区的南喀扎西活佛)、齐岗画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由雅堆?齐乌岗巴活佛创立)、司徒画派(创建者司徒班钦?却吉迥乃(-)是噶玛噶举派三大转世活佛中的一位重要活佛)和尼泊尔画派。
而前面的五个流派,虽然都有各自的特色,但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尼泊尔画派的艺术营养,而逐渐形成的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盛世一笔,万象辉煌。这大概是对唐卡最好的写照,也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精神文化之魂的超然反映。谛听神明,眼观灿烂,看青海之美,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崔加强.论唐卡艺术在藏传佛教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胡青华.民间唐卡艺术的专业化[M].青海:青海青海民族学院,.
[3]胡青华.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传承方式与趋变特点[M].青海: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4]康格桑益希.藏族美术史[M].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
[5]德拉才旦唐卡画教程[M].河北美术出版社,.
—END—
原标题:《青海唐卡
画布上的魂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