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古至今,佛教都有供奉佛舍利的现象。在佛舍利中,有一类被称作肉身菩萨。这种神秘的现象,在安徽九华山频繁出现。肉身菩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九华山有肉身菩萨不断出现?肉身菩萨是怎样形成的?
六祖惠能真身
什么是“肉身菩萨”?
佛门所谓的“肉身”及“全身舍利”,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舍利”是梵语,译为“灵骨”或“坚固子”,由戒定慧之功德而修成。
“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和“全身舍利”。
前者是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所形成的结晶体。
后者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
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的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全身舍利”,即“肉身菩萨”。
“肉身菩萨”与九华山
每每提到“肉身菩萨”,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佛教四大道场——九华山。
九华山不仅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还是一个“盛产”肉身菩萨的神秘道场。
追溯历史,九华山寺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始于唐代金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俗名金乔觉,系新罗僧人,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朝玄宗时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上九华,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
贞元十年夏七月三十日,僧忽召徒众告别,绷跌示寂,寿九十九。
其肉身跌坐石函中,经三年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掳金锁。
《地藏本愿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
于是僧徒视其为菩萨应化之灵迹,在神光岭建石塔供奉。因其俗姓金,故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
自金地藏应化后,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
千百年来,在九华山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达14尊(13具为和尚,1具为尼姑),成为中国出现肉身菩萨最多的地方。肉身现象是九华山佛教特色的反映,肉身文化也为九华佛山增添了神异色彩。
肉身菩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从历史记载的金地藏至今,九华山的僧人圆寂后,都有很特别的装殓方式。
僧尼圆寂后,将其遗体按佛制抹澡更衣,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于室外阴凉处。
抹澡水是用檀香木煮过的,可以起到抑菌杀菌作用,清除了皮肤和口腔及呼吸道的细菌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石灰用来吸湿防腐,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分使之脱水干瘪。
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
通常坐缸时间为三年,开缸后若发现肉身未腐,就是“肉身菩萨”了。
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三年后再妆上金粉,样就基本上可以把肉身与外界隔离开。
这也渐渐成为一种所谓的肉身菩萨制作工艺,在九华山地区逐渐流传传承下去。
肉身菩萨形成的条件
就算有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肉身菩萨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成的。
坐缸只是形成肉身菩萨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行为。
第一:长年食素不沾荤腥的素食习惯。
众所周知,僧人的食谱就是以素食为基调。
僧人吃斋,通常的素食主要有物、豆类、蔬菜、野果、蘑菇、竹笋精等,并且都采用植物油来烹调。
这些含丰富的维生素、植物蛋白、淀粉以及纤维素的素食,不会引起血脂过高,从而预防了冠心病、高血脂病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
加上高僧在坐化前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人瘦得皮包骨头,衰老而死,体内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在医学上称之油尽灯灭,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为死后坐缸应化成肉身奠定了基础。
第二,高僧个人独特的修行方式。
纵观九华山现存的肉身菩萨,其生前无一不修持严谨。
由他们严谨的修持,使他们的心体广大,心无污染,行为自然高尚,他们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种身心的变化,是无比复杂而神奇的,戒定慧之所熏修,是佛教对肉身菩萨现象的基本解释。
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
肉身菩萨与高僧大愿
在佛教中,修持严谨的高僧大德非常多,但肉身菩萨为什么这样少呢?
其实这与修行者的愿心有直接的关系。
许多高僧在圆寂时,嘱咐将遗体火化,不留遗体。至于这些肉身菩萨,他们在圆寂前嘱咐保留遗体,完全是慈悲度生的愿心。
八万四千法门度八万四千种众生,这些肉身菩萨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共愿之中,又发下别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以身度尘。
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
因为有些人,在看到木雕泥塑的佛菩萨时,不能产生恭敬心,认为那是假的。但在看到肉身菩萨时,觉得可亲可近,内心震撼,认为那是真的,愿意供养皈依。
所以有些高僧在圆寂之前,希望能留下肉身,顺应众生。
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肉身菩萨才会不断出现。
想要在地藏菩萨圣诞前往九华山
感受菩萨大悲愿力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