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五台山,不仅有殊胜庄严的寺院,还有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例如观音洞、佛母洞、龙泉圣水等等,其中佛母洞堪称自然奇观,这是一处亿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洞,内部构造与人体腹腔十分相似,让人惊叹不已;接下来就去佛母洞一观圣景。
佛母洞又名“千佛洞”,位于五台山南台锦绣峰半山腰,寺院的名字就叫佛母洞;在台怀镇中心区坐公交车到白云寺,从寺院前的公路前行,按着指示牌,登临级台阶就可到达佛母洞,如果不想登山,还可以选择坐缆车。
佛母洞背靠山峰,前面视野开阔,位置极佳,寺院红色围墙掩映在绿色山林间,宛若画卷,美不胜收;寺院布局工整方正,主要殿宇有观音殿、伽蓝殿、佛母洞、大雄宝殿、药师殿等建筑。
寺院既没有恢宏气派的牌坊,也没有威武雄健的守门瑞兽;拾级而上,一座古朴典雅的大门呈现眼前,单檐顶,上覆灰瓦,沉稳的色调透着古韵和庄重,檐下悬挂蓝底金字匾,上书“佛母洞”,迎面的照壁上书写着大大的“佛”字。
入寺迎面的殿宇是观音殿,重檐歇山顶,黛瓦红门窗,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正脊雕有祥龙,两端有鸱吻,顶檐下悬挂“观音殿”的匾额,底檐下有“慈云广覆”,“普门示现”等金匾,门柱上有金色楹联,把殿宇衬托的华贵庄严,佛韵浓郁。
殿宇的正中供奉观世音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台宝座上,手结禅定印,头戴五佛冠,身着宝衣,项戴璎珞,悲心志切度群生,妙相圆融大灵感,菩萨的左侧有善财童子,为纯真的孩童造像,右侧是手捧宝珠的龙女。
观世音菩萨的左后方是文殊菩萨,脚踏莲花,半跏趺坐于青狮身上,头戴宝冠,手持慧剑,祥和庄严。右后方是普贤菩萨法相,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身上,普贤菩萨是行愿王,力行善念,度化有情。
殿宇的两侧供奉有彩绘的二十四诸天,造像生动,神姿飘逸,有帝王相,有将军身,有宰官体,有金刚貌....分别有大梵天、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大自在天、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二十四诸天背后的墙壁上绘有观世音菩萨渡化众生图。
观音殿的右侧配殿是伽蓝殿,内供伽蓝神关羽,丹凤眼卧蝉眉,威风八面,气宇轩昂,左侧是手托印的关平,右侧有手握宝刀的周仓。观音殿的左配殿是客堂。
观音殿外侧有一条通往佛母洞的台阶,登临其上,最先看到大雄宝殿,依山而建,受地势所限,没有那么恢宏气派,巍峨壮观,但却古朴典雅,灵气十足,殿内墙壁上挂满还愿的牌匾和锦旗,居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大雄宝殿左侧是佛母洞入口,地上竖立一块石碑,上书“佛母洞”,洞内供奉佛母菩萨金身法相;据佛经记载,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为诸佛之母,但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仍化作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山色景观都是文殊菩萨发大愿力之所持,随缘而显,佛母洞为文殊师利菩萨三世佛母随缘教化显应之处,因此洞内供奉着文殊菩萨。
佛母洞是硅酸盐岩经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天然溶洞,四壁非常光滑,用手触摸十分舒服,洞深十五米左右,高约四米,宽大概五米,分外洞和内洞,成葫芦形状。外洞豁达开阔,由外往里逐渐收缩,在尽头离地面半米左右有一扁圆小孔进入内洞。这个小孔刚好能容一人爬入,内洞有钟乳石、石笋以及流水溶蚀痕迹,洞壁形状凹凸犹如人体的五脏六腑,特别是乳白色条纹与人体的脊椎骨和肋骨一模一样,大自然的造化让人惊叹,可谓是天下奇观。在此静默片刻,能感到无上的魅力。
拜完佛母洞出来上行,为“千佛示现”殿宇,居中供奉着缅甸玉佛,两侧的佛龛内供奉着千尊小佛像,煞是壮观。殿宇旁边的窑洞还有药师殿。
佛母洞是难得一见的圣迹奇观,有无上的加持力,寺院周围山水如画,美不胜收,来五台山,千万不要错过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