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寺,在沣河东岸,长安区五星乡灵感寺街路北,距古城西安约25公里,西距草堂寺5公里许,东距净业寺5公里余,与净业寺、丰德寺共为南山律宗祖庭,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该寺最早建于汉代,一说始建于北魏之初。扩建于唐朝初年,初为西明寺(另一西明寺在唐京城内)。据嘉庆《长安县志》载:“灵感寺本永兴王府家中佛堂,原名西明寺,唐贞观末年()改为今寺”,即指此。该寺曾是道宣律师修行弘律的道场。道宣律师在此专究律学,从事撰述,充实发展了佛学律宗。在寺内创设有戒坛,制订授戒仪制,其规制完备,堪作典型。并著有《戒坛图经》一卷行世。道宣圆寂后,门人为其建衣钵塔于寺内大殿后东侧,以示纪念。塔为砖石结构,相当坚固,底围二丈四尺余,高二丈余,三层八面,每面有石刻佛菩萨及飞天雕饰其上,式样独特,技艺高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今已无存。宋太平兴国二年()改为大宁寺,后又复名灵感寺至今,寺内建筑宏伟,后渐荒废。明正统二年()和尚云秀重葺殿堂,明嘉靖三十四年()冬地震,寺内建筑毁坏。到神宗万历元年()和尚志川重修一新。寺内古木参天,林立有序,遮天蔽日,清凉幽静,有诗云:“释子诵经处,沣水声为奏;木鱼荡终南,百兽息无吟”。清光绪年间在此寺设五楼廒办公所。民国二十年()寺僧曾维修殿宇,增塑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曾作日俘集中处,后改设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师范学校回省,地方各界在寺内设初级中学。
灵感寺在解放前后,还存殿寮及各房计五十四间,其中:山门房三间,钟鼓楼东西相对,前殿三间上有楼阁,大殿五间,东西厢房14间。东侧僧寮大小五院,计29间。解放后,已无僧人居住,佛像法物一空。内设生产教养院,后改为西安市社会福利院。寺院内部分房舍被拆除,新建平房50间。今寺内仅有大殿、后殿、厢房和殿堂图碑依然存在。
文章来自:周文敏《长安佛寺》
#陕耀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