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的寺庙

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321/4595306.html

广化寺

福建广化寺,又称南山广化寺,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又名南山),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年)。广化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刹,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并称福建四大丛林。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

年,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广化寺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卧佛殿(下为祖堂)等,其中释迦文佛塔、锻造钟、罗汉堂被誉为广化寺“三宝”。大雄宝殿雄伟庄严,广化寺为福建名刹之一。

南少林寺

少林功夫名闻遐迩,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

莆田南少林寺的前身“林泉院”,坐落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年)。唐朝初年李世民登基后,辅公佑部将路得才聚众东南沿海为非作歹,闹得民不聊生。歹徒行踪不定,聚散无常,如果派大军围剿,无异用拳头打跳蚤,劳民伤财,且难奏效。唐太宗把已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找来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等带领五百僧兵入闽平暴。

暴乱平息后,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唐王李世民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在福建修建少林分寺。相传在建寺前,道广回到嵩山少林寺禀告昙宗方丈,昙宗送一首偈语让其在福建找一处同嵩山相似的地方建一南少林寺:一则示不忘祖庭;二则在沿海传播大乘禅宗。偈曰:“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千里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道广根据昙宗方丈的偈语,找到了当时就有名气,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扩寺定居,同嵩山少林寺一样养僧兵,参政事,同嵩山少林寺一样养僧兵,参政事,林泉院也就成为江南的少林分寺。

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得名九莲山少林寺,世称南少林寺。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彦纷纷来到具有习武传统的南少林,把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由于叛徒的出卖,南少林被官军攻陷,僧众多被杀戮,寺院被夷为平地。冲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传徒授艺,坚持抗清斗争。据传,南拳的不少套路出自南少林。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地流传。

平海天后宫

平海天后宫位于秀屿区平海镇之东南约1公里处,庙宇坐北朝南,背山面海,风景迷人。该宫创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年),是平海镇现有文物价值最高、历史意义最大的一处古建筑。平海天后宫是湄洲妈祖庙分灵的第一座行宫。因宫内有根大小立柱,故俗称“百柱宫”。

宫内的廊沿条石和宫外的“师泉井”亦是由块石头垒砌而成的。宫殿为抬梁穿斗结构建筑,进深各五间,其正殿、两庑、大门等全部使用木柱。大门外檐下仍沿用原宋代的梭形石柱数根,其屋盖为后单檐硬山顶卷棚出檐与前单檐歇山顶的混合体,造法特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的西南部不远处,就是平海黄金沙滩。

囊山寺

囊山寺坐落于江口镇石庭以西囊山。唐代中和元年(年)创建,名延福院。唐光启二年(年),闽王王审知把其改名为“慈寿寺”,俗称囊山寺。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禅堂、藏经阁和钟鼓楼等。明宣德八年(年)增建斋房间。嘉靖年间,寺被倭寇焚毁。现有建筑物为清康熙、雍正、光绪与民国年间陆续所建。囊山寺曾为古驿道宿站,当年朱熹赴同安上任时,曾住在寺内。囊山海拔米,多为裸露的花岗岩,因山峰形如古人坐褥上的“隐囊”而得名。

峰顶山峦重叠,累列如莲瓣,故有“古囊山列山献”之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山上岩石奇形怪状,其中有一巨石,形如海里的鲎,故称为“鲎石”,能随气候变化而改变其颜色,天晴时色白,将雨时变灰,山下数十里处皆可见,被人视为天然“晴雨表”。还有个天元岩,上面堂宇高敞,倚栏眺望,可见兴化湾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俨如千帆竞发,劈波斩浪,十分壮观。

梅峰寺

梅峰寺的前身原是一座观音亭。宋元丰八年(5年),地方名士李富之母黄氏舍地百余亩,将亭扩建为寺。绍兴七年(年),赐名“报恩光孝寺”。元代在寺内设官讲。明嘉靖四十一年(年),倭寇犯莆,寺被焚毁。明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多座,傍山而起,错落有致。山门内两侧,耸立着四角、三层的钟、鼓楼。钟楼的第三层,原悬有一口宋代名匠蔡通铸的铜钟,声音可卜阴晴,能传及四十里外。清光绪十三年(年),楚军驻寺失火熔毁。

民国初年才又仿宋钟重铸一口,重约一千五百公斤,外铸经咒文五百多字,钟体古朴典雅,发音极为洪亮。每当晨光熹微,钟声乍起,悠扬悦耳,人称“梅寺晨钟”。近年,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进行大规模整修扩建。山巅新建一座观音阁,高达数十米,是市区内最高建筑物。登阁俯瞰,市区内远近景物尽收眼底。满山仍遍植各种梅花,香国雪海,为市区独特景观。

三清殿

三清殿位于莆田市区观桥西北,梅园路北侧。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年),宋大中祥符八年(年)重修,明崇祯十三年(年)再次募缘重修。三清殿原名天庆观,元代元贞二年(年),改为玄妙观,并增建了宫观。当时宫殿规模宏大,前后五殿,东西五殿,重檐歇山造。包括山门、三清殿、通明殿、九御殿、三宫殿、文昌殿、五帝庙、东岳殿、西岳殿、五显庙等。奉祀道教几乎所有神灵,如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天宫、地宫、水宫、真武大帝、西王母、天圣帝君、东岳大帝、八仙等等。因为避清康熙皇帝玄烨讳,而改名为元妙观。其全称“元妙观三清殿”,人们习惯称“三清殿”。

三清殿坐北朝南,面辟五间,进深十架橡,基本上有前殿(拜亭)、方形石埕、左右廊庑及五殿等。殿内石柱下用莲花覆盖形石刻垫在下方形基础石上,竖有20根石术连接的大柱。两柱之间施阑额采用普柏枋,斗拱雄大,华拱两层单材挑出,斗拱和橡檩彩绘飞鸟。蝙蝠、莲花、牡丹、麒麟、鲤鱼等,和有关道教故事图案。宫殿结构严谨,古朴奇特,保持北宋建筑风貌。

三清殿之东为东岳观,由前殿、拜亭、两廊及后殿组成,现存有一对浮雕盘龙石柱,为宋代工艺品。大殿之西为西岳殿,面宽三间,保存较好,目前正在维修。东岳殿西,为碑园,保存着一些全国稀少的书法碑刻。如宋徽宗赵佶手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宣和元年立,瘦金体)。宋孝宗的《赐少保陈俊卿札碑》和陈俊卿的谢恩表文,还有苏东坡、文天祥、文征明、岳飞、周瑛、朱继祚等历代名人的题刻。还有一块宋绍兴八年(年)方昭书的《兴化军祥应庙记碑》,记载宋代商人求神庇佑顺利往三佛齐国(印尼)经商的情况,是研究宋代莆田对外贸易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也是我国人民和印尼人民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龟山古刹

龟山古名龟洋,位于城厢区华亭镇境内,距莆田市区以西15公里,因群山中一片平地形似龟壳状,且南倚之紫帽山昂耸犹如龟首,故名。龟山峰峦重叠,岚雾弥漫,清幽阴凉,林深树多,滴水不绝,自古就有“龟洋积雾”之称。尤其春夏多雾,春季盆地周围饱含水汽,遇晴则蒸发为雾,聚成云海;夏季午后多雷阵雨,翌晨就出现平流云雾,有如白雪堆积。

龟山上有福清寺,是一座千年古刹。相传唐长庆二年(),无了祖师从莆田登山西行,一路策杖披籁,攀藤附葛,来到三紫山一处平坞,发现密林复被一坳,泉水潺潺有声,祖师走向坳边掬水解渴,迎面走来一只六眸巨龟,引领四小龟,齐向祖师三复行礼,尔后消失无踪。祖师顿然醒悟,即结茅为庵,开山建寺,白天种茶,夜间悟道,盛名远播。咸通十一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到后梁贞明年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重建。寺西有无了祖师墓塔。斋房中有多个石槽,最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祐四年十一月”字样。据传明礼部尚书陈经邦出仕前,曾在寺内寒窗苦读,并题有一对楹联:“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

龙华双塔

在仙游县龙华镇政府西边百步之遥有座千年古刹,名曰:“龙华寺”。地处三郊公路之滨,龙华集镇之侧,商贾云集,人眾杂错,在此名利交征之处,辟出一方净土,参禅悟道,为度世之殿堂,僧眾清修之圣地。龙华寺初建于唐垂拱三年(年),唐宣宗大中初年(年)赐名“龙华万寿禅寺”。宋天圣年间,仁宗诏龙华寺和尚雪经入京讲道,回寺后扩大建筑规模。

龙华双塔在龙华寺的前面两侧。据《龙华寺志》载,北宋大观年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捐建东塔,并祈求其母八十寿庆时再建西塔,越十载,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于是,龙华双塔便屹立在龙华寺前,乞今已有八百九十多年的历史,比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还早近百年。双塔建筑为八角五层空心石质结构,高44.8米。塔基为须弥座,由石雕力士金刚承托,底层东西两边有石雕将军护门,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各层有石级可通,沿塔檐回廊,可直达塔顶。塔檐均用石条拼成,呈波浪状;每个塔棱正对着塔檐浪峰,酷似古楼飞檐,极为壮观。登上塔顶,放眼龙华平原,只见良畴连毗,村舍依傍,溪渠涌白,绿树连嶂,有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每当夕阳晚照,双塔披金,塔影伴随龙华街农舍炊烟,远消长逝,别有一番情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