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蒙古18世纪
合金铜彩绘尸陀林主
H19.5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著录:1.《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萃》,一西主编,文物出版社,年,-25页。
2.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编号:。
参阅:《喜马拉雅及其他艺术中的忿怒相尊神》(DemonicDivine-HimalayanArtandBeyond),RobLinrotheJeffWatt著,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以及SerindiaPublications出版,年,页。
尸陀林主,又称尸林怙主、寒林主,是本尊胜乐及空行母的不共护法,亦是与金刚瑜伽母密续有关的护法神。依据密续,修持尸林怙主法,能增财富,可得福寿,消除大难,死后顺利转生,修佛者获得成佛顺缘,护持成就道果。特别是对于防护仇敌和盗贼有特殊加持,也可以抵制一些来自坟场的凶兆。
此件尸陀林主雕像,以合金铜造,男女双尊,均为一头二臂,面具三目,大口如盆,头戴五骷髅冠,面对面,头碰头,体态协调。男尊高举右手,持骨杖,左手托盈血颅器,双膝弯折微弓,身姿形象生动。女尊左手高举无忧花枝于肩上,右手托宝瓶,同样双膝弯折与父尊缠绕。此二尊以长飘带做装饰,飘于身体两侧,腰束短裙,裙边微卷,作朱红色彩绘装饰。尸陀林主虽形象恐怖,亦揭示了佛教思想中万物皆空,一切无常之意。尸陀林主形象多见于唐卡,造像比较少见。身体舞蹈的表现需要精准把握重心以保持平衡站立,实属不易;肋骨细密整齐,骷髅冠、骷髅杖、颅碗等细微之处亦雕工精细,工艺十分精湛,以金属雕铸骨架,并融以极致美感,难度极大,为罕见的上乘佳作。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RubinMuseumofArt)馆藏一幅西藏15世纪的尸陀林唐卡,其图像元素与嘉德本场这尊拍品极为相似,尤其是本尊亦以朱砂将半裙和飘带涂红,极为神似,可作参考。
Lot
西藏15世纪
合金铜金刚亥母像
H14.5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费城博物馆馆藏坛城。
此尊金刚亥母像,仪轨极为特殊。主尊呈单足舞蹈立姿,右手高举嘎巴拉鼓,左臂半抬手托一只小猪,当然也正是主尊手中的这只小猪帮我们确定了此尊金刚亥母的身份,这明显不同于此题材造像多在右脑后现猪面的形象。西藏有一则有关金刚亥母的传说,在学术界引用频率很高。元代,蒙古军队入侵西藏,路过一座寺庙时,军官听说寺内女主持的右耳边有一个瘤,长得特别像猪面,而且道法高深,想查明其实。当他率军兵冲进入寺院时,只见满院都是小猪,领头的是一只大猪。军官非常吃惊,连忙下令众人退出。他们走了以后,小猪变回年轻的比丘尼,大猪变成了女主持,寺院得以保全。这则故事说明了金刚亥母密法在西藏修习的深入程度。
在西藏,金刚亥母密法最受噶举派重视。金刚亥母是该派僧人修习的主要本尊之一。著名的祖师米拉日巴承认自己依止的本尊就是金刚亥母。他的再传弟子玛吉仁玛的父亲因为梦见儿子右腮旁长出了一个猪面并发出猪叫声而送他到噶举派寺院出家。香巴嘎举派的女活佛多吉帕母即被认为是上乐金刚明妃-金刚亥母的转世。
此尊与传统金刚亥母造像姿态一致,均呈动势优美的单足舞蹈立姿,面具三目呈薄怒相,周身装饰亦多有相同:头戴五骷髅冠,束高髻,髻顶以法轮顶严,周身各类首饰俱全,胸前饰交叉穿璧式璎珞,颈挂长人头鬘,尤其双腿外侧和腰后垂坠的璎珞,刻槽内均有镶嵌的一道道银珠,颇显华贵。图像元素亦可参考本场另一件拍品Lot蒙古金刚亥母像。而本尊却在以下几个细节之处显得极为独特:一是猪出现在主尊左手中而非右脑后;二是手中法器,传统造像中,金刚亥母双手分持金刚钺刀和嘎巴拉碗,本作中则手持嘎巴拉鼓和小猪像;三是主尊脚下,并非通常的外道伏尸,而是象鼻财神,与玛哈嘎拉尸座同;四是独特的莲花底座,莲座仅在背面刻有两瓣大而扁的莲瓣,莲座的侧面及正面,则是罕见地雕有五尊护法人物像,均呈现红发怒相,各执钺刀、宝剑、嘎巴拉碗等法器,姿态灵动,神彩飞扬;自主尊左脚边起逆时针,依次为骑羊护法、骑狼护法和骑熊护法,接下去的两尊赤身护法小像,脚下分踏一伏卧一躺卧人像。这样的表现手法,更常见于立体三围坛城的雕铸中,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MuseumofArt)馆藏的一组坛城雕塑,形制与本尊相似。更为难得的是,此尊台座上这五尊护法小像,与主尊一体同铸,极为罕见。底沿一周,还以阴线细刻包括莲花、龙、人像以及圆、点、键头等指向性符号,连同本尊特殊的仪轨,我们难解其中深意,只不停叹服于艺术家的惊人想象力与创作能力。
Lot
西藏14-15世纪
双色铜释迦牟尼像(嵌银嵌红铜)
H14.5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此尊造像罕见地采用了双色铜的铸造工艺,即由合金黄铜与红铜合铸而成,用合金铜的黄色作为裸露在外的肢体的塑造介质;而用红铜铸造穿着红色袈裟的部分,二者融合的天衣无缝,相得益彰。这种双色铜的铸造手法,我们可以在11世纪前后的印度和西藏帕拉风格作品中见到(参考中国嘉德年春季拍卖会号拍品)。这件作品无疑是14-15世纪已日渐形成自己风格的西藏工匠,采用帕拉双色铜铸造工艺进行的一次本土化创作。
造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证悟得道时的形象。佛祖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降魔触地印,全跏趺端坐于莲花月台之上。肉髻平缓,宝珠顶严,额际宽广,弯眉细目,眉间现白毫,面带祥和的微笑,已是比较明显的藏族人样貌。佛陀着袒右肩式贴体袈裟,萨尔纳特式衣纹线条简练。裸露的肉身部分,还尚可见泥金痕迹,双层束腰莲花底座亦是以黄铜铸造,铜质细腻,两种材质相得益彰。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尊的眼部还做了嵌银嵌红铜的处理,更添尊贵。此尊释迦牟尼造像工艺精湛,设计巧妙,且以其工艺的独特性与稀缺性,而令收藏价值倍增。
Lot
西藏14世纪
合金铜桑杰雅钧像(嵌银嵌红铜)
H10.3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在西藏,由于密宗教法传承的特殊性,祖师在藏传佛教整个体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且崇高的地位。相较于诸佛菩萨造像,祖师造像也因其特别写实的特性,而在佛教艺术品中独树一帜,且存世数量颇大。此尊造像,虽无铭文题记,但依其面部尤其是下颌部刀削斧刻一般的棱角,连同相貌体态、衣着及图像元素和风格等判断,极有可能塑造的是达隆噶举第三世法王桑杰雅钧。
达隆噶举是噶举派的重要支派,是由帕木竹巴的弟子达隆塘巴扎希贝(-年)所创立。他曾在藏北建立了达隆寺,后来成为该派的祖庭,这一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达隆噶举在当时是帕竹噶举八大支系中很有实力的一支。桑杰雅钧喜饶喇嘛(-2年),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祖师,是达隆寺第三任堪布(主持)。年八思巴自大都回乌思藏,路经达隆寺时曾和他行碰头礼,这在西藏佛教界是地位相等的人所行的一种见面礼,由此可见桑杰雅均在当时的身份和地位。
祖师头留短发,方面大耳,额际宽广,颧骨微凸,下颌线条极为鲜明,棱角分明,给人一种精深睿智之感,也成为辨认其身份的重要特征。五官清晰,神情坚毅。身着僧坎、僧裙及袒右式袈裟,外披僧氅,这是西藏僧人特有的服饰。用或银或红铜的连珠线来装饰袈裟上的福田格子,颇显高贵华美。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抚膝施触地印,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束腰仰覆式莲花座,瓣芯饱满、尖端略翘,制作精巧。莲花座下,是装饰华丽的“亚”型须弥座,收腰部位中央雕直立金刚杵,两端各雕有一只面朝外的雪狮,灵动可爱,祖师坐下,还铺有一层织物禅垫,自然下垂,且端角坠以彩色宝石,如此高规格的底座制式,可见主尊祖师的尊崇地位。造型人物生动传神,个性鲜明,工艺极其精湛,显示出当时工匠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
Lot
尼泊尔14-15世纪
铜鎏金帕当巴桑杰像
H9.8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在佛教造像艺术品中,大成就者的造像可谓最为精彩的一个类别。没有经卷文书约束其形制,艺术家可以发挥的空间大大增加,使他们各具传神样貌,别具一格。此尊成就者造像,面相饱满圆润,头顶呈现细密的不规则发卷,眼窝深陷,双目炯炯,鼻梁高挺。上身赤裸,佩戴项链、长链、臂钏、耳坠等饰物,双脚于体前交叉,并以一条瑜伽带束缚。双手于胸前竖起,拇指食指捏野果一枚。下承双层莲座,仰覆莲瓣立体雕琢,绕座一周,精美漂亮,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在莲座背后中央有一块反现黑色的梯型区域,这是涂过朱砂、又被火烧后留下的印记。而底座背部中央涂朱砂也是尼泊尔作品的一大特色。铜鎏金作品,经历火的洗礼后,在整件作品的表面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玫瑰金色,别有一番韵味。
综合面部表情,手势、持物及整体坐姿,此像塑造的应该是大成就者帕当巴桑杰。帕当巴桑杰,著名瑜伽士,依据藏文版《帕当巴与玛吉拉尊传记》记载,尊者出身自南印度婆罗门族中的“章扎间”种姓家庭,住于母胎三个月时,即在其母腹中育出梵文元音字母组“阿哩”和辅音字母组“嘎哩”之音声;六个月时即于母胎中念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当时众人皆得清楚听闻。尊者曾自在转世七次,并五次入藏,广授法门。第五次入藏,创建了“定日朗阔寺”,开创了藏传佛教著名的息解派。他拥有无数净观,示现诸多神变功德,此乃他心灵证悟的明证。最后,他证得了超越生死轮回的金刚身。其传入西藏的「平息痛苦」的法教,是至今仍然被人们修持的西藏八大传承之一。此尊造像风格鲜明,题材罕见,在已经出版或出现在流通领域的尼泊尔传世造像作品中,大成就者题材可谓凤毛麟角,更添本尊的艺术鉴赏与收藏价值。
Lot
西藏15世纪
合金铜萨迦五祖八思巴像(嵌银嵌红铜)
H14.2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香港拍卖会,年10月5日,Lot22。
八思巴·罗追坚赞(PakpaLodroGyeltsen,-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中的最后一位,是西藏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被忽必烈(-)封为元朝第一任国师。可汗建议其建立萨迦派作为西藏佛教的唯一统治者,但却被他拒绝了,而是决定为了广泛弘扬佛法而维持与其他宗派共存的状态。
考虑到当时萨迦派和噶举派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权力斗争,罗追坚赞采取如此外交和不教条的立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可以说,在整个文明史上,很少有人能在有这样的机会时,抵挡住绝对权力之诱惑。八思巴罗追坚赞,以其过人的智慧和慈悲胸怀对西藏文化和历史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十分之深远的影响。
此尊祖师造像异常精美、且以错嵌多种贵金属装饰之华贵,令人见之难忘。大师身着藏式僧袍,双腿全跏趺端坐,双手于胸前施说法印并各牵捻莲茎一根,两朵莲花攀升至肩膀处绽放,花芯分置藏传佛教无处不在的标志性法器、分别代表智慧与慈悲的金刚铃与金刚杵。八思巴的五官精致而匀称,细长双眼半阖,内嵌银与红铜为饰,双唇含笑,嵌红铜加以强化唇色。衣饰华贵,衣领处刻蜂巢式格纹,袈裟边缘刻大朵莲花纹,袈裟福田格内,一个个嵌银方块内是梵文种子字,衣袍上还刻有简洁的日月、小莲花纹,且各样图案纹饰上或嵌银或嵌红铜,僧坎袖口边缘处,也做嵌红铜处理,可见整像的装饰规格极高。莲花底座的风格,紧密排列的莲瓣与珠状瓣尖,以及选择贵金属错嵌工艺而非整体鎏金,均是15-16世纪西藏中部各大寺院流行的造像元素特征。
此尊造像虽无铭文,但依其坐姿与法器,对照明代萨迦寺所绘《八思巴生平》唐卡和萨迦寺壁画中八思巴对忽必烈说法图中的八思巴形象,可以确定此尊造像主题即为八思巴大师。另外,邦瀚斯香港年10月“瑞士私人珍藏上师像专场”22号拍品,一尊带有铭文的八思巴大师像,其图像学元素与本尊是一致的,本尊头顶还佩戴有萨迦派祖师特有圆顶垂耳帽,再加上造像工艺细腻非常,和规格极高的错嵌贵金属工艺,均可佐证此尊像主为八思巴的推论。
Lot
西藏18-19世纪
白石雕毗卢巴像
H12.8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毗卢巴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据说他出生于东印度的一个小国。并于南印度的苏摩普利寺出家学法。他得到金刚亥母的灌顶与口诀,又受到空行母的鼓励,终于修得大成就。后来毗卢巴放弃了出家人的身份,成为一个云游四方的瑜伽修行者,不断展现其神奇能力。有一次,毗卢巴在一个集市上向一卖酒妇买酒。他喝了无数碗酒,吃了许多饭食,老板娘让其在太阳落山前付账,他便以手指天,定住了太阳,令太阳三天不曾落下。国王大惊失色,赶忙令人打听。太阳神托梦告诉国王说,有一位大瑜伽修行者,将之抵押给了卖酒妇。国王与众大臣凑钱将酒钱付清,毗卢巴才使太阳西下。关于毗卢巴的种种神力,还有着其它各种传说。但是这个以太阳抵押酒钱的故事无疑最为著名,以至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关于毗卢巴的图像和雕刻作品几乎都表现了这一题材。他在西藏也极负盛名,常常位于祖师像序列的前部,尤其受到萨迦派的推崇。
此尊毗卢巴头戴花冠,是印度人常见的装饰。身材肥硕,四肢粗短。面庞饱满,眼睛圆睁仰望天空,周身饰以璎珞。毗卢巴的左手置于胸前,持嘎布拉碗,右手上举,食指伸出,表现了将太阳止于天空的一瞬。他的左腿平置于台面,右腿弯曲竖起,是古印度大成就者常见的姿态。身下铺垫有兽皮,坐于双层莲座之上,是神秘与力量的再现。
Lot
清康熙
铜鎏金莲花生像
H20cm
来源:北京匡时,年12月3日,Lot。
此尊为典型的清康熙时期北京地区汉藏风格的莲花生造像。莲花生是八世纪密宗金刚乘的著名大师,在公元年与寂护受赤松德赞之邀进入吐蕃传播佛法,被尊为“释迦牟尼第二”。此尊莲师像,头戴莲花宝冠,帽冠正中雕铸摩尼宝纹饰及象征理智合一的日月图案,冠顶立半杵,两绺余发披于双肩,双耳垂圆形花形耳珰,圆珰之下还各坠摩尼宝珠一枚。面庞圆腴,蹙眉瞋目,相貌端庄又威严。因其瑜伽士与僧人的双重身份,身上衣袍内密外显,内着密衣、咒士衣,外穿袈裟,衣领及周身福田格纹处,均錾刻细密的缠枝花卉,大朵莲花清晰可辨。衣褶厚重,颇显织物的垂坠之感。足蹬长靴,跏趺端坐,右手握持金刚杵,左手于腹前托嘎巴拉碗,为莲师重要法器。
下承紧束腰双层莲花座,仰莲层更显窄小。台座上缘饰一道细密的连珠纹,莲花瓣舒展圆润,内层瓣尖饰有清晰的立体卷草纹,为康熙朝特有莲座样式。清代北京造像,莲花生题材十分罕见,主要原因是清廷中后期包括六品佛楼在内的大小佛堂等供奉场所供奉的佛像,主要都是依据格鲁派的修行体系而建,故宗喀巴大师造像更为常见。目前已经出版的和流通领域中,确定清康熙北京造莲花生像,仅此一尊,弥足珍贵。
Lot
西藏15-16世纪
骨雕米拉日巴像
H9.7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这件特别的雕像,刻画的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于峭壁山洞静修的场景。米拉日巴(-),是玛尔巴祖师的嫡传弟子,西藏"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少时经历坎坷,学会了苯教咒法后为复私仇,放咒令35人死于房屋倒塌之下,后又在其母请求下,施咒降雹,致家乡庄稼尽毁。由此他深感杀人毁禾造孽匪浅,悔恨莫及。从此弃恶从善,修习正法,改信了佛教。38岁的米拉日巴,不畏劳苦,经受住了玛尔巴大师的考验,成为其大弟子,尽得密法真传。七年之后,始学得佛法要旨。身穿单薄衣袍,就能抗御严寒,45岁那年,当他回家得知母亲已去世,遵照玛尔巴的教命,入吉隆、聂拉木、定日县的深山老林,以野草为食,坐静潜心苦修秘密真言达9年之久,最后获得了所谓“即生成佛”之“正果”,领悟了所学之各种教法,乃遍游西藏各地,弘扬佛教教义,收徒传法,扩大噶举派的势力,进而达到“利益众生”的目的,涌现了日琼巴、塔布拉结等许多著名的弟子,终成为藏传佛教噶举派一代宗师。
这件骨雕作品,描绘的就是其入山林静修时的情形。雕像中,米拉日巴以自在坐姿坐于峭壁岩洞内,右手拢耳,左手托颅碗。山洞上方,嶙峋的峭壁竖立,气势慑人。人物形象小巧精细,借势而雕,人物与景物完美融合,工艺极为精湛。
Lot
西藏14-15世纪
合金铜祖师像(嵌银嵌红铜)
H12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藏传佛教中,因密法口耳相传的特殊性,祖师居于非常重要且崇高的地位,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祖师造像作品。但大多数如本尊一般,没有铭文与法器,身份很难判定。此尊祖师全跏趺坐于仰莲台之上,胎体轻薄,坐姿挺拔,眉目清秀,双目炯炯注视前方,眼内嵌银,唇嵌红铜。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身着僧坎、僧裙及袒右式袈裟,肩披僧氅。衲衣的衣纹厚重流畅,颇具层次感,僧氅上刻有简洁的团花纹饰,袈裟衣领、裙袍边缘处均嵌红铜装饰。祖师坐下是单层仰莲台,其下还有一方型双狮须弥座,在莲座与须弥座中间,垂坠有一块方形织锦禅垫,垫上有圆环形纹饰,环环交错处错嵌红铜,颇显华丽。须弥座左右两端雕回首双狮像,方座背面有插孔,原作应有背光。整体铸造精美,雕工细腻,是为西藏早期祖师造像的上佳之作。
Lot
清乾隆
铜鎏金黄财神
H18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黄财神,梵名音译“占巴拉色波”,密宗佛教之护法神祇,为藏地各大教派奉持的五色财神之首,五色财神分别是:黄财神、白财神(参考本场拍品Lot)、红财神、绿财神和黑财神。
藏传佛教的黄财神像,通常裸上身,下身着裙,周身以珠宝庄严。但此尊财神像非常特殊,火焰状头发竖立,佩戴五叶十字花型冠,面具三目,均呈凸鼓状,粗眉倒竖,血口大张,獠牙外露,面相十分凶忿,这在清代的财神造像中是比较少见的。最为特别的是此尊并未如常般裸露上身,而是身穿标准款式的汉服、交领式内衫和通肩披风,内衫外衫齐全,且领口裙边刻连枝纹、腰带系于胸下打蝴蝶结、袍袖于手臂外侧向上翻飞,天衣飘带于脑后成拱,垂至底座台面上卷,自然又美观。左腿盘曲,右腿伸向莲台之外,呈游戏坐姿。左手托吐宝鼠,右手持摩尼宝珠,两样均为黄财神标志性的法器。造像灵动自然,财神的动势力道准确,值得一提的,在底座台面上、主尊身后左右两侧各有一人头像,可能是供养人之类的角色,这在财神的造像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图文数据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征集送拍、鉴赏交流、请私信投稿、谢谢!